醫院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及建議

時間:2022-01-25 08:57:24

導語:醫院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及建議

摘要:如何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行政管理效能,是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的重要一環,也是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必須破解的一個難題。但就醫院目前的行政管理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某基層醫院為例,通過對該醫院行政管理職責、崗位設置、人員素質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優化醫院行政管理崗位設置、提升人員職業素質、完善干部考核測評機制的改進措施,以提高醫療行政管理效能

關鍵詞: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基層醫療機構

根據國辦發(2017)67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基本形成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和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治理機制,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推動各級各類醫院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基本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1]但當前,大部分基層醫院的行政管理現狀不容樂觀,需要根據存在的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醫療行政管理效能。本文就以筆者所在的基層醫院為例,從做好醫院行政管理的意義出發,就落實《意見》目標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行政管理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做好醫院行政管理的意義

醫院是貫徹落實“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的基礎環節。目前,公立醫院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巨大的外界壓力,醫院各項工作的開展和行政管理有著緊密的聯系,醫院運行中行政管理問題瑣碎繁多,如果醫院行政管理執行協調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醫院的質量提升、服務效率、患者滿意度十分不利,因此強調醫院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十分必要。這就需要加強醫院行政管理對公立醫院強化功能定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公立醫院行政管理效能,充分認識到外部環境中不斷變化的影響因素,從提高質量、增加效益、降低成本、控制費用入手,同時調動醫院職工的積極性,保障醫院可持續發展[2]。

二、醫院行政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一)醫院行政管理現狀

筆者所在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于一體的區(縣)級二級綜合性公立醫院。醫院定位“小綜合、大專科”,主要任務包括承擔臨床醫療、急診救助、功能康復等工作,提供24小時危重癥診療服務;承擔傳染病的發現、報告、救治、預防工作;開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等公益性社會活動;承擔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技術支持、人才培養、接轉診等工作;協助建立和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站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開展醫學科學研究、臨床教育、技術開發與診療服務;承擔上級有關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1.醫院行政管理崗位設置2014年,經所在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根據工作任務,設置6個職能科室、22個臨床科室。職能科室包括黨政辦公室、人事部、財務部、醫務科教部(質控部、醫保部、院感部)、護理部、總務辦公室。2.醫院行政管理崗位職責黨政辦公室:負責醫院日常行政管理、黨務、組織、紀檢、監察和黨風廉政、宣傳教育、計劃生育、文秘、會務、外事、統戰、信訪、檔案管理、精神文明與醫德醫風建設等工作。人事部:負責醫院機構編制、人事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人才培訓、合同管理、專業技術職稱晉升、工資福利、勞動紀律、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財務部:負責醫院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醫務科教部(質控部、醫保部、院感部):負責醫院的日常醫務管理、重大醫療保健工作的組織協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業務指導、技術培訓等工作;負責醫療糾紛調解工作;負責醫療質量服務監控;負責社會醫療保險管理與服務工作;負責醫院繼續教育、臨床教學、培訓和科學研究的組織、管理工作,實習、進修的帶教、科研及管理工作;負責前山社區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體檢科的管理工作。護理部:負責醫院的護理管理工作;負責全院患者各項檢查的運送及收集各項標本和發送各種化驗單;負責患者滿意度調查回訪、門診就診導引、接待工作及根據患者滿意度情況對科室進行督導。總務辦公室:負責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基建管理工作,組織醫院大型醫療儀器、醫療設備的采購招標工作,以及醫院安全保衛、后勤服務公司的日常運營等后勤管理工作。3.醫院行政管理崗位人員素質目前,醫院行政管理崗位人員構成分為醫療專業技術人員與其他專業技術人員,雙方人數各占醫院工作人員總人數的一半。辦公室、總務等科室人員有部分是臨床崗位因年齡、身體等原因轉崗而來,醫療部門因專業細分,缺乏專業的管理知識和能力,行政職能科室之間在人員管理、業務工作的銜接方面需較長時間磨合。

(二)醫院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行政管理要求干部具備全局觀念,具備一定的溝通和組織能力,以及一定的應變和決策能力。但筆者所在醫院行政管理部門人員少,專業性不強,而所管轄的事務龐雜,比如,承接醫聯體建設,承接區域胸痛中心、院感中心、質量控制中心等專業管理中心的日常運營,工作量驟增,行政人員身兼數職,工作疲于應對,無法做到精細化管理。1.信息化建設對管理體系缺乏支撐醫療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生命線,通過對醫院醫療管理行為的采集、質控、管理、統計和分析,為醫療質量控制、專科能力評估、醫療服務政策制定以及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工作提供數據支撐。信息化建設已成為醫院現代化管理的基礎,是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院管理成本、增強醫院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國衛辦醫函〔2019〕236號《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的通知》提出:醫院智慧服務是智慧醫院建設的重要內容,指醫院針對患者的醫療服務需要,應用信息技術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加強患者信息互聯共享,提升醫療服務智慧化水平的新時代服務模式[3]。信息化技術日新月異,所在基層醫院以往在信息化上投入較少,基礎較薄弱,應對醫保、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電子病歷等數據對接任務時,醫院內部缺乏技術開發人才,需公開招標聘請第三方公司用較長時間進行接口升級、軟件升級,給經濟投入和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帶來了考驗,上級任務完成存在壁壘。2.人員學歷職稱結構和行政管理能力還存在差距在二級等級醫院評審中要求醫療、護理、質量控制、病案管理等崗位負責人需本科以上學歷、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擔任,但是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存在第一學歷較低、由于歷史原因醫務人員職稱聘任出現斷層,以及已經評審的各級職稱未能按時聘任的現狀。醫保、質控、院感等工作存在政策更新快、專業性更強、規范度更高的特點,行政職能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在人員管理、業務工作的銜接方面需較長時間磨合。部分負責人長期從事臨床工作,沒有受過系統的醫院行政管理能力知識培訓,也并不是從正規的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缺乏現代科學醫院行政管理知識及經驗,而且主要采用傳統管理理念和方法,還需轉變思維方式,適應新形勢。有些負責人經過公開招考直接走上行政管理崗位工作,年紀輕、學歷高,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語言表達能力強,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理念比較快,但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缺乏,從學校到醫院工作,身份角色、工作任務、生活環境都發生了變化,要實現理論指導實踐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歷練。3.多部門協作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實現大健康目標離不開部門之間的高效協同聯動,但長期以來各部門的聯動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盡管有聯動,但缺乏相應機制,影響了運作效率。2020年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細致而嚴格,所在醫院在制度建設上開始重視全院聯動機制建設,在保障醫療工作正常開展的情況下,接到上級關于分年齡段疫苗接種、馳援省內核酸采樣、區內大規模核酸采樣等任務時,及時調配人員,加強后勤物資保障,建立臨時任務團隊按時完成任務。但這種機制還不太完善,各部門工作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需要以此為契機,提高各部門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的水平和能力,使其熟悉和掌握應急處置的工作程序,在事件發生后能快速果斷處置,任務完成后及時總結梳理流程中不適宜的地方,盡快以制度化、機制化的管理流程代替行政命令。

三、提升醫院行政管理效能的建議

(一)根據工作動態設立醫院行政管理崗位

崗位設置的基本原則是“因事設崗”,即以事為中心,人崗匹配。通過系統設置崗位,崗位間有效配合,保證醫院總目標、總任務的實現。醫院應在保障醫療質量管理的框架下,根據實際形勢開展重點工作,動態調整行政管理崗位,按工作性質細分管理職能,對科室人員進行有效配置。例如,新冠疫情以來,疫情防控各個階段工作重點不同,筆者所在醫院對院感人員進行了動態配備。疫情初期,臨時組建的發熱門診、隔離病區,沒有專職院感人員,由科室主任、護士長負責院感工作。隨著疫情的發展,醫院在各個科室都設立了專職感控員。疫情防控常態化后,各科室的感控員變成了常態化設置。再如,醫院的信息化工作,越來越成為醫院方便民眾看病的抓手,不僅要加大資金技術的投入,還要加強對信息處理崗位的配備,增強信息科職能,招錄信息專業的畢業生和軟件開發人員,引入大數據技術,配備大數據管理員,對醫院所屬各個部門提供病人診療信息,對行政管理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分析、提取、交換。通過這些崗位設置及運用優化醫院的服務流程,節約患者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實現醫療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醫院的運營成本,進而提高服務質量。

(二)提升行政管理崗位人員的職業素質

過去,醫療行政人員主要是業務轉型醫護人員,對醫院的專業崗位比較熟悉,但對行政工作缺少了解,始終脫離不開臨床工作思維,對醫院行政管理是“外行”,管理工作憑著經驗摸索。而現代醫療行政管理成為一門專業,需要一定的管理、溝通、決策能力,不僅要了解醫院的運轉規律,而且要能著眼大局,放眼全局。因此,加強行政管理干部的專業化設置和全方位培訓顯得尤其重要。筆者所在醫院在行政干部培訓中重點抓以下工作。首先,每年都會對行政管理的崗位特點,開展集中培訓和分類培訓,注意培訓效果。豐富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訓內容,包含政治素養、專業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溝通協作能力、人文素養等各個方面,尤其注重在崗位上培養和鍛煉干部,增強行政管理干部的崗位交流能力。其次,通過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實踐,培養干部的全局觀念,提高部門間的統籌協作能力,更好地服務于行政管理工作。再次,加大干部培訓管理和考核力度,將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訓情況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作為選任、晉升的重要依據,強化干部加強自身學習的自覺性,從而實現行政管理干部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三)完善行政管理干部考核測評機制

建立健全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圍繞辦院方向、社會效益、醫療服務、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培訓、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對不同崗位、不同職級行政管理人員實行分類考核。還可以在考核中突出崗位職責履行、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范、醫療質量安全、醫療費用控制、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等指標[4],將一線處置、系統施治的化危為機能力作為基本要件,優化醫院中層行政管理干部考核測評體系,強化對干部個人的履職情況與科室及部門的階段性目標考核,運用綜合應用平衡計分卡、關鍵績效指標、360°測評3種績效考核方法進行績效考核方案設計,并開展績效考核,全方位科學評價干部德能勤績廉各維度表現,確保考核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在衡量考核指標的權重時,還要針對不同崗位類別賦予差異化權重,采取多層次不記名測評的方式打分,避免測評結果的不公正性。

四、結語

醫院行政管理工作是醫院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醫院行政管理工作效能是當前新形勢下推動醫院發展的有效著力點,只有不斷提高行政人員工作效能,保證工作效率,才能更好為臨床一線服務,提升患者滿意度,助力醫院兩個效益的提升[5]。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67號[EB/OL].(2017-07-25)[2021-10-01].

[2]汪薇.以考促建提升三級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水平[J].中國衛生,2021(8):50-5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的通知[EB/OL].(2019-03-05)[2021-10-01].

[4]任曉蕊,聶廣孟.新冠肺炎疫情下某三級綜合醫院中層行政管理干部隊伍現狀分析及應急能力提升對策[J].中國醫院,2020,24(9):42-43.

[5]戰亞玲,樊凡.醫院行政管理工作效能探討[J].經濟管理文摘,2021(13):79-80.

作者:郭偉秀 單位:珠海市香洲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