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干部管理現狀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0 03:11:00
導語:村級干部管理現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村級干部的現狀。本人在某鄉鎮做了初步調查,調查結果不盡人意,在現有的村干部中,統計數據顯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較多,很顯然與現行上級單位提倡的類型少,具體表現在:一是村級干部年齡偏高。某鄉鎮有村級干部54人,60歲以上的6人,占總數11.1%;50-60歲的12人,占總數22.2%;35-50歲的33人,占總數61.1%;35歲以下3人,占5.6%。從統計數據看,村干部明顯呈中高齡化,年輕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級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學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從統計數據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學程度為主。三是村級干部性別比失衡。某鄉鎮54名村干部中,沒有1名婦女干部,男女性別比為100:0。四是村級干部整體素質較低。具體表現在開二級干部會隨意遲到早退、到會人數不全、上面開“大會”下面開“小會”、手機響抽煙打哈欠等等行為不規范,還有作風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簡單粗野、對人不對事、優親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數村干部都有這種行為習慣。五是村級干部工作效率低下。鄉鎮工作講究張馳有度、階段小結、經常宣傳、主次結合、鄉村聯動的模式,常規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階段性工作多連續性工作少,一般一項常規工作有7天時間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還要在領導批評下鄉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數村干部是任務型干部,只為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而工作,從不謀劃統籌兼顧,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級干部宗旨觀念淡化。本人對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問卷調查,當問為什么當村干部時,大多數回答不上,個別回答是當上好,很模糊的概念。當問當村干部干什么時,多數回答完成鄉上的各項任務,再什么也說不上。由此可見,村干部宗旨觀念比較淡化,職責不是很明確,沒有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導致村級干部目前現狀和難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重要因素:一是體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階級斗爭為綱,現在大多數干部群眾經歷了政治運動,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權利與作用,多數人以能當上村干部或社干部為榮(那時并不給報酬),在政治運動教育下的群眾(村干部的選擇對象)只想到權利與榮譽,所以那時成長的村干部,只認政策、只講政治、只求平穩,以任務型、年齡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會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群眾外出務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條件和機會越來越多,在此時教育出的群眾(同上),以投機鉆營型、自私型為主,思維比較活躍,但思想比較輕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為公、只為私,鄉村二級組織由于職能轉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統和各種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導致干群關系一度緊張,各種矛盾日益尖銳。從2002年稅費改革完成以后,隨著國家強農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則,農民群眾生產效率極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來越高,個體私營企業主也發展壯大起來,這時成長起來的村干部思想比較開闊,認知面大,一心想著干一些事業(公益),改變家鄉面貌,為更快發展打好基礎,但沒有好的環境(村級職位被年齡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著)。當村干部基本經歷“為榮-為利-為民”三個時期的轉化,社會形態和主體也發生轉化。任村干部經歷“組織選-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質因素。多年來,村級干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話說白了,組織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眾,所以村級干部開展工作顧慮很大,自我危機感強,一直想著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嚴重,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諉扯皮、干事瞻前顧后。亦干亦農的村級性質,讓村級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擔子,奮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實行報酬制后,積極性有所提高,但還是與一個干部的標準相差甚遠。現在村級干部待遇不高,一個是政治待遇沒有長期保證,另一個是經濟待遇不能養家糊口。本人調查的鄉鎮,村干部一年報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較好的(有的鄉鎮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務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沒有剛參加工作的鄉干部一月的工資高,所以養家糊口還得靠老本行(務農),因此村干部農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參與到農村工作中的時間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鄉鎮作為村干部的直接領導單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夠,機制運行不規范。長期以來,作為村干部以完成鄉政府下達的任務為目標,鄉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務為標準,其它的忽略不計,這就放任了村級干部,把學習、考勤、作風和創新不管,導致村干部整體素質低下、作風漂浮、無所作為。考核制度只訂制度不考核,隨主要領導率性而為,管理及運行很不規范,沒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沒有嚴格教育村干部,導致一些違紀違規事件發生是在所難免的。三、解決管理難的有效途徑。針對以上現狀和問題,提高基層干部素質和工作效率,維護社會穩定,勢在必行,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報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村文書三人組成主體,三個角色三個職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書要以統的功能強、思路清晰、敢說敢干為側重,村主任要以認真勤實、德高望重、細致公正為側重,村文書要以勤奮敬業、手腳利索、業務精熟為側重,所以從職位上就要求村支書年輕有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穩重、心細心公;村文書年輕有為、文化程度高、勤奮忠實。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備支書應以30-40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創勁的人擔任;村主任應以40-60歲、小學以上文化程度、群眾基礎好的人擔任;村文書應以20-35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認真踏實的人擔任。要解決效率低下問題應提倡“高酬聘能人”,實行萬元年薪公開競聘村支書制度,村支書一年得一萬元報酬,但必須得完成四項工作:一是為本村一年招商引資10萬元以上項目一處。二是為本村辦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業。三是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上級單位下達的各種目標任務。四是加強黨員教育和管理,激發黨員政治熱情,努力使無職黨員義務加入本村經濟社會建設。村主任和文書每人年報酬可初步定為3000-5000元之間,在配備任命上以村支書和群眾的意愿推薦為主。村主任職責要以調解各種矛盾糾紛、體察民情、落實政務政策、管理社會事務為主;村文書要以溝通聯系、辦理業務、上傳下達為主。提高報酬根本目的是讓村干部安心全脫產參與工作,保證廉潔奉公、心系群眾。二是健全機制評。現在村干部管理難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評流于形式,導致在評先進、獎懲上無據可憑,定性不準,領導率性而為,久而久之會讓村干部認為評優獎罰是關系,是人情,是領導的好惡。因此很難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在考勤機制上應實行鄉領導、片領導、包村鄉干部三級聯考(勤),以包村鄉干部考勤為主,月結年通報。在考核機制上應實行“紅黃綠牌管理”,因為鄉鎮工作常規性的多,把每項工作完成情況按好、中、差區分,好的掛綠牌,中間的掛黃牌,差的掛紅牌,一年下來以綠牌絕對數定優劣定獎罰,一個綠牌等于一個紅牌,等于三個黃牌。可初步設農業技術推廣、春季植樹造林、果樹果園管理、秋季植樹造林、計劃生育工作、農村合作醫療、民生關注兌現、社會治安治理、開創性工作等九項,每項工作結束后即進行考核掛牌,在鄉政府醒目地方設公開欄進行公示。在考評機制上應實行領導班子評制度,每項工作結束后召開黨委會,對各村一階段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定性評議,以民主評議結果為準。三是集中時間學。村干部整體素質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學習,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完成鄉政府下達的工作任務和耕地種田上,對黨政國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從而導致工作指導失誤、不能為群眾提供政策和技術服務,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應和其它干部一樣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這樣才符合黨和國家的要求,對加快經濟社會和提前進入小康社會都有積極和現實意義。村干部應實行周學習制度,即每周由鄉包片領導組織開展學習,學習內容以黨政國策、法律法規、科技知識和業務知識為主,采取集中學習的方法,積極開展。干部黨員實行月學習制度,即每月由鄉包片領導組織本村黨員進行學習,通過學習提高廣大村干部和黨員的整體素質,提高指導農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對象訪。民生問題是現行三農政策中各級黨委政府關注和關心的重大問題,是基層干部最需破解的難題,村干部的另一個重要職責應該關注本村弱勢群體。在民生問題上應實行“包人包案訪”,即把本村的三無對象、三孤對象、低保對象、極度困難對象清理出來,每人包訪若干戶,主要任務是問寒問暖、幫助開展生產、協調解決困難,讓弱勢群體時刻感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幫助這類人樹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時培養村干部常懷愛民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線查。對村干部尤其村支書的工作作風和政績、廉潔自律情況要分清界線和類別,每半年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檢查,查實績、查作風、查德政、查民意,把檢查情況整理成書面材料上報鄉黨委,有小問題的村干部由鄉上領導進行談話戒免,有較大問題的要進行處理處罰,有重大問題的予以免職。檢查和處理情況整理裝入村干部檔案,作為以后獎懲依據。
- 上一篇:行政權力監督分析論文
- 下一篇:工商行政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