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體制改革下執行力問題
時間:2022-08-26 05:30:15
導語:行政體制改革下執行力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執行力實際上是一個行政法學上的概念,這個概念主要是政府等行政機構對于具體的行政行為所賦予的相對應的強制執行力,這種執行力是有相對應的法律效力的。政府的執行力實際上是行政管理科學不斷發展的狀況下演變出來的一個概念。過去對于行政管理部門的執行力問題,往往只認為是完成上級主管部門所制定的相對應的戰略性的目標而已。不過從現在的發展來看,執行力所包含的范圍更廣,不僅僅只是對于相關的行政任務予以執行,并且還應該包含一個行政行為和行政技術的完整性。而對于政府而言,政府的執行力其戰略目標就是為了發展社會的經濟,從而把所擬定的發展目標轉化成為現實的具體能力,這一點主要是推動其公共政策的具體化,而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就是落實這種公共政策的順利落實,包括國家的相關政策,正確科學地履行其公共服務職能以及社會管理的職能。
二、當前中國地方政府在行政體制與執行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經歷了多年的不斷改革,已經適應了當前的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雖然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中國的地方政府要提升自身的執行力,就需要正面這些在行政體制方面客觀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步的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執行力鞏固打下基礎。
(一)政府的行政職能轉變不到位行政體制的改革當中,促進地方政府的行政職能的轉變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政府的行政職能轉變不到位,從而一部分的地方政府出現行政職能的缺位或者是越位的現象。地方政府的職能如果出現缺位,那么在公共的社會管理職能以及相關的公共服務職能上,就會出現不夠完善的狀況,而地方政府的行政職能如出現越位狀況,主要的影響就是對于社會上微觀的經濟行為干涉比較多。政府的行政職能的缺位現象主要是表現在一部分的地方政府采取了對市場經濟放任不管的狀況,從而不主動監管市場經濟的運轉,出現了一部分地區的經濟形態呈現封閉的狀況,有部分地區會有地方的貿易保護主義等,從而對于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秩序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而政府所履行的公共服務職能如果出現缺位的狀況,那么公共服務所投入的相關力度也會出現不足的狀況,沒有真正解決群眾可能會遇到的自身利益問題。
(二)政府的行政職能定位不夠清晰
政府的行政職能轉變的成功與否,對于行政管理的體制改革非常關鍵,而另一個方面制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的,就是當前一部分的地方政府對于行政職能的定位不夠清晰。因為政府在職能上的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帶,所以承擔相對應職能的對應機構也出現部分行政職能上面的交叉,造成行政或者執法資源的浪費,或出現責任互相推諉,行政效率低下的狀況,從而造成地方的行政成本也有過高的狀況。一部分的地方政府沒有理清自身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從而造成了下級的部門設置過分臃腫,而導致無法真正做到高效率的運轉。政府部門不僅僅是提供相關的公共管理,也提供公共服務,負責這些管理和服務項目的執行,地方政府中樞對于各個行政部門的管理不夠到位,存在政府各個部門之間存在職能的交叉地帶,政府沒有對于部門的職能進行清晰的分割和管理。而地方政府往往要一方面處理公共服務決策問題,一方面仍然要親自去執行公共服務項目,這樣的狀況會導致政府各個部門之間出現權利的利益化,重視自身的部門利益,而忽視公共的利益。
(三)相關的政府決策機制仍然不夠完善
當前中國現行的行政管理的體制,其自身的決策機制仍然不夠科學。行政管理體制的過程當中,其決策的過程是否更注意其流程的民主性,以及其決策是否更進一步具備了科學性,都會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完善程度。因此,決策機制的完善程度對于整個社會的影響巨大,不能夠被輕易忽視。最近這一些年以來,中國的政府不斷地在增強決策過程的民主化以及決策的科學化,其所獲得的成果仍然是值得我們去重視的。但是實際上,地方政府在執行民主決策以及科學決策這兩個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很多地方政府的決策層面,相關的領導干部在進行決策的過程當中,往往是憑借著自己的熱情以及主觀的感覺去思考相關的問題,以及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一些領導就沒有充分地對其他人,特別是一些基層的干部還有人民群眾的觀點進行傾聽,沒有充分地進行調查和研究,就容易出現一些盲目性的決策,從而導致決策的失誤。地方政府在擬定決策、議事規則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導致科學決策過程存在不完整性,這樣就會影響到決策的透明程度。這種決策往往只有少數的集體去參與,并且會出現少部分的人進行盲目的決策或者是隨意的決策。當前,還有不少掌握著決策權力的地方政府領導干部,其決策思想仍然比較落后,會出現寡頭決策的狀況,這樣同樣也容易造成決策上的失誤。
(四)地方政府在行政執法方面存在不公正
行政機關其主要的職能就是行政執法,而行政執法不僅僅是維護國家法律法規的尊嚴,更是更好地履行相關的行政職能所產生的重要手段。因此,行政執法的過程是否更為公正,就決定了我們國家的行政機關是不是在管理地方政務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加合理地運用法律法規。而當前一部分的地方政府在進行行政執法的過程當中,出現執法的主體較為混亂,并且執法出現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導向,并且在行政執法的過程當中出現比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夠正確地履行行政執法機關的告知義務。因此,當前地方政府的行政執法觀念上沒有加強,執法的過程當中出現有法律法規不依從的情況,這種情況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及普遍性。
三、在行政體制改革之下引導地方政府提升執行力的思考
地方政府的要提升執行力,要在行政體制改革的趨勢下,抓準自身所存在的行政管理流弊,從而接受監督并且開啟自身的調整改革的機能,不斷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趨勢和需求。
(一)要堅持建設服務型的政府,健全公共服務職能
要提升地方政府的執行力,首先就要抓緊建設好服務型的政府,而服務型的政府的構建是多個方面,其公共服務體系的完整程度,以及其職能的定位清晰程度都會對服務型政府構建產生影響。地方政府在努力發展地方的經濟同時,也要更多重視社會的建設,從而對于社會的公共民生類的服務也要提供一定的保障。面對當前政府的轉型過程,從公共管理的職能履行者,轉變成為一個服務型的政府,就需要更多地建立并且健全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公共服務的范疇也相對比較廣,其所提供的服務范圍是要根據地方政府的經濟實力和地方政府的能力來擬定的。比如政府的民政類的措施,提供一些公共的物品以及相關的配套的公共服務,都能夠調整和控制人民群眾之間的收入差距,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公平以及和諧。所以,地方政府要在當前這一個階段當中提升執行力,就要強化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政策執行監督,從而優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增加公共物品以及公共服務的供給,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地方政府的執行力水平進一步提高,增強政府的執行有效化。
(二)明確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能權責范圍,增加透明度
地方政府出現冗官、冗費的根本原因,實際上是地方政府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權責范圍不夠明確,出現了職能范疇互相重疊。因此,地方政府要進一步明確各個行政部門的行政權力和職責的范圍,清查各個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能范疇,合并冗余的政府職能部門,精簡整個地方政府的職能架構,從而配合中央的大部制改革,推進地方政府行政機構設置的精簡化。而另一個方面就是重視各個職能部門的行政行為的透明度,從而建立并且健全監督的制度。政府的行政過程要公開和透明化,并且讓廣大的人民群眾發揮其在政治生活中當家作主的低位,地方政府要鼓勵各個行政部門主動自覺地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真正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就要轉變政府當前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讓人民群眾能夠對地方政府的工作起到評價的作用,并且對此能夠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讓政府的工作可以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政府的信息公開是一種義務,只有人民群眾可以知道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以及各種狀況,才能夠真正糾正地方政府的不正之風,并且鞭策政府提升行政執行力水平,以及提高自身的行政效率。
四、結束語
中國的經濟正在快速的發展,因而中國的行政體制也需要進一步進行內部的調整,地方政府的行政體制也面臨著改革的歷史拐點。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這個時代的主題之下,地方政府提升自身執行力是適應時代形勢發展的要求,地方政府要認清自身的在行政管理機制上所存在的問題,從而從政府執行力的提升角度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抓緊對于地方政府的執行力水平的提升,特別要聯系當前政府的行政體制改革,不斷地對地方政府的決策科學性、決策民主性進行監督,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人民群眾的監督機制,撤銷合并冗余的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才能夠推動整個中國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作者:倫志毅單位:廣州海珠區鳳陽啟志教育信息咨詢服務中心
- 上一篇:高職院校教育行政論文
- 下一篇:現代化行政體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