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視野中社會管理創新
時間:2022-11-14 10:16:52
導語:行政法視野中社會管理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管理不僅可以保證國家安全,同時確保社會秩序運作更加穩定,也可為公民的合法權益提供相應保障,加快依法治國進度。在此形勢下,社會管理工作必須有效創新,使之與法治建設工作有效結合,力求做到有法可依,極大提高社會管理水準,滿足中國國情,走出一條符合社會發展的道路。行政法視野下的社會管理創新可謂是必經之路,要求對行政管理體制、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在行政過程中本著以人民為本原則,是行政法治發展的重點。
關鍵詞:行政法;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秩序
在行政法制事業之下,法制管理必須改革創新,應當加強對社會管理創新的認識,尤其是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已經全面吹響了依法治國集結號,人們的思維意識發生改變,同時法治理念不斷增強,提高了對社會管理的認知。現階段,社會管理并非是政府的管理職能,也要求公民進行社會自治,體現自身的主體性地位,加強自主管理、自主約束,輔助政府的社會管理工作落實,調動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行政法視角下的社會管理創新,其重點在于構建完善的社會管理體系,加快法治社會建設步伐。
1秉承人本理念,尊重人權
人權對社會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推動力,法律尊重人權,我國法律已將國家保障與尊重人權寫入到相關的規范條例中,這就說明我國對人權極其重視,堅決捍衛并尊重人權,要求法律的應用過程中,必須維護公民利益,保障其合法權益,利用國家行政權力,為公民提供法律約束,使社會發展更加秩序化、規范化,同時體現我國法律對于人權的至深關懷。因此,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士都應加強對人權的認知,尤其是行政官員更加如此,應對自身的權力謹慎行使,本著自由、平等的發展理念,對社會成員的權力行使情況進行緊密追蹤,以關懷、關注的心態,體現人本信念,盡可能保障社會民眾的人格尊嚴、政治權利、人身自由以及精神自由權利。
2樹立政府職能與權力有限的政治理念
尤其是公務人員更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遵守憲法內容、維護憲法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權力可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調度,公權力的行使過程中易出現無限擴張、濫用職權等各種情況,因此,公務員必須強化權利意識,嚴謹結合行政規范以及法律要求,謹言慎行,避免做出越權之事,盡可能減少負面影響,并投身于社會管理事業中,發揮自身職能優勢,作出更多社會貢獻。
3制定社會穩定預警機制
若想使社會運行更加穩定,就應當制定完善、系統的社會穩定預警機制,相關政府部門可通過定期舉辦社會活動的方式,對社會民眾的發展需求進行全方位了解和掌握,促使社會發展更加有序和諧,同時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比如,地方政府部門可加大社會調研力度,將下崗再就業人群、就業難大學生群體、被拆遷民眾以及城鎮低收入群體等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中央對于民生工作的組織原則以及指導思想,制定適合民生發展的管理政策。此后,還應當對信息搜集制度加以完善,通過設立信息搜集機構的方式,使信息數據的搜集更加全面細致,加強對于民眾發展需求相關信息的整合,全面掌握社會大眾的客觀需求,及時發現社會問題,確保社會穩定發展,提高政府社會管理水平。與之相反,若政府對民生問題置之不理,任由其發展,那么,長此以往,必然會給社會管理工作的落實造成阻礙。政府還應當使政令環境更加透明,通過政府電子郵箱、市民服務熱線等形式,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對政府的辦事過程全面公開,使民眾信任政府并依賴政府,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利于政府服務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可推進社會管理工作進程,加快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4使社會管理更具法治化特色
相關政府部門應當重視社會管理工作的開展,積極肩負自身的社會職責,借助法治手段落實社會管理,為法治社會的建設打下良好鋪墊,加快法制化進程,設置專門的行政機構,并對相關法律條文內容加以完善,明確各行政機構的職能范圍,使政府機構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各類任務,這一過程中,要求政府對人員進行有效配置,建設完善的法律法規機制,滿足社會管理的客觀需求。但在行政法視野下,有必要將嚴格執法與依法行政有效結合,簡而言之,就是要加強行政執法力度,突破社會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難點,運用行政懲罰等方式,避免各社會組織以及成員等出現違法違規行為,如有必要進行勸誡、警示,加強法律教育,將法制觀念滲透到其思維意識中,但不可運用暴力執法形式。還應當強化宣傳力度,積極進行輿論引導,借助新媒體,比如微信、數字電視以及微博等媒介,將社會管理中的政策法規全面宣傳,使社會民眾了解相關政策內容,并依法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應使社會管理更加規范,結合章程體制中的內容,運用政策以及制度等各類形式,對民眾行為加以約束,同時執法人員需嚴謹參照法律規章要求,落實社會管理工作。
5對協同治理、行政民主理念加以完善
社會管理工作是政府職能調整以及改進的重要措施,政府在履行自身職能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實現行政民主這一目標,堅持平等相處、自由選擇,加強行政機關成員與社會民眾之間的溝通,使兩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行政人員還需了解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以及法律條文,通過行政合同、行政指導等形式,加強社區自治以及行政管理力度。行政權力行使過程中體現了一定的特殊性,常伴隨著權力濫用以及無限制擴張等現象,以上問題都會制約社會管理創新的進度,所以,應當進行有效約束,主動接受社會民眾的監督,如果在監督中發現行政問題,行政人員應當自覺承擔法律責任,不僅如此,公務人員以及行政機構等也應履行自身的監管職能,對市場競爭行為加以規范、協調,營造和諧的市場運營環境,為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6關注民生,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矛盾
現階段市場經濟體系已經逐步完善,但是也存在著嚴重的分配格局分化現象,部分弱勢群體仍缺少致富機會,致使其權益受到威脅,因此必須關注民生,解決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避免出現社會動蕩等問題,這樣將難以發揮社會管理的作用。所以,應當對收入分配機制進行改革和創新,使分配方式更加合理,盡可能減少貧富差距,增加就業機會,引導群眾自主創業,提高創業意識,創新社會保障制度,對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進行有效拓展,盡可能使人民安居樂業。要堅持以人民為本,在此基礎上,對社會管理理念加以更新,將依法行政以及依法治國等思想融入其中,最終為依法治國國策的落實打下良好鋪墊。
7對傳統的管理模式加以更新
社會管理方面的問題相對復雜,如果僅僅運用行政管理方式將很難達到社會管理目標,所以,有必要運用豐富的管理措施,使管理形式、內容更加多樣化,對社會管理模式加以改革,要求社會中不同階層的群眾都應參與到社會管理工作中,一改傳統、單一的管理模式,運用經濟、法律、道德、行政等多種管理手段完成管理任務,使管理行為更具服務性,在此過程中,不可利用強硬的管理措施,而要盡可能利用公平的方式,積極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手段,發揮其應用優勢,使管理方式更具信息化特色,對網絡業務管理方法加以完善。
綜上所述,結合分析和探討,發現社會的發展需要借助社會管理途徑,維持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使之更加和諧穩定,同時利于政治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發展形勢,因此,必須對社會管理模式加以創新,尤其在行政視野下,社會管理創新已經成為必然要求,必須依法制定切合實際的管理制度,對管理模式加以創新,力求實現服務大眾這一目標。還應對管理機制進行完善,運用切合實際的管理方案,堅持以人民為本原則,有效解決各類社會矛盾、經濟問題,為法治社會的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朱振輝.行政法視野下的社會管理創新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8(18).
[2]李一鳴.行政法視野中的社會管理創新分析與研究[J].商情,2017,26(32):156.
[3]王立新.社會管理創新的行政法治理路徑探究——以NGO非政府組織為分析視角[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18(4):159-161.
[4]蔡金榮.社會管理創新對我國行政法理論革新之要求[J].行政論壇,2015,28(1):78-82.
作者:鄭宇 單位:中共通遼市委黨校
- 上一篇:學前教育大學生民族文化調查分析
- 下一篇:茶葉企業管理機制創新與行政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