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時期跨國公司經濟變化
時間:2022-03-25 05:25:00
導語:論新時期跨國公司經濟變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論述了新形勢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經營的幾點戰略變化,分別是跨國公司加大了在華投資力度,傾向于將地區總部設在中國,投資系統化、投資出現區域極化、投資高端化、投資獨資化,加大了對中國民族企業的兼并和經營本土化。
關鍵詞跨國公司中國經營變化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世界經濟進一步融合整合,隨著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本身的演變,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經營出現了戰略性的轉變。
1跨國公司加大了在中國的投資力度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華投資,2004年1年內投資總額超過600億美元,比2002年增加約100億美元,比2001年增加約200億美元。近幾年來,雖然面臨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但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逐年遞增。數年前,一個幾千萬美元的投資項目就算是大項目,但現在,數億、數十億美元的項目也屢見不鮮。2004年,三星集團增加對華投資7億美元,是三星對華投資歷史上增長最快的一年。商務部研究院不久前調查了10家著名日資企業,發現3年來,這10家企業在華增加了200個投資項目。摩托羅拉公司計劃到2006年在華累計投資100億美元。歐洲企業也不甘落后,如西門子最近宣布,將增加100億人民幣的在華投資,德國巴斯夫公司2000年開始了總投資將達26億美元的石油成套項目,歐盟15國在華投資從1992年的2億多美元一路增加到2004年的近50億美元。商務部2005年3月的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趨勢調研報告表明,今后3年,八成以上跨國公司將擴大在中國的產業和研發上的投資。從投資數量看來,跨國公司對華投資額逐年加大,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中最能吸引跨國集團投資的熱點地區。
2跨國公司傾向于將地區總部設在大陸
以前,負責大中華地區或亞太地區管理運營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一般設在香港或新加坡。但近幾年來,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紛紛移至大陸,首選上海,次選北京、深圳。美國《財富》雜志200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92%以上的跨國公司若干年內將考慮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至今,各大公司紛紛實施了自己的遷都計劃。2005年3月5日,來自上海海關的信息表明,目前在上海浦東海關辦理注冊手續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達18家,投資總額6.4億美元。其中,僅2004年就有9家辦理了注冊備案,而此前的5年中,這個數字僅為每年1~2家,除了已經和正在辦理入駐手續的公司之外,表現出強烈落戶浦東意向的跨國公司也與日俱增。友邦保險等準備把總部移至浦東,三井物產、百安居、歐倍德等跨國公司均表示希望盡快在浦東設立管理性總部,GE、惠普、IBM、西門子等集團也都有在浦東設立功能性總部的意向。除了浦東之外,上海其他地區也已分布了數十家跨國公司總部。在地區總部之下,不少跨國公司還在中國設立營運中心,如采購中心、銷售中心、研發中心、培訓中心、結算中心、公關中心等。總體看來,跨國公司將大戰區司令部和中樞機構設在大陸已是大勢所趨。
3跨國公司投資系統化
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已不再是單個項目的進入,而是長條價值鏈的移入。前后銜接的產業鏈條相互配套,或者是一家跨國公司帶動其他跨國公司分工協作、進行整個產業鏈的共同投資;或者是一家跨國公司將自身業務向上下游產業或左右相關產業延伸,投資開始涵蓋制造業和服務業各個領域,覆蓋了項目所涉及到的各行各業。研發、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倉儲、銷售、物流、金融、保險、咨詢、人力資源開發等一條龍投資,跨國公司對每個環節都在滲透。在早期項目的基礎上,跨國公司向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發展。摩托羅拉公司以20億美元建設天津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產中心和亞洲通訊產業基地,中心集研發、制造、銷售、服務、人才培養等功能于一體,能對整個大中華區和亞太區進行輻射。諾基亞公司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于星網工業園,項目涉及移動通訊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成套業務。跨國公司往往也將他們在國外的業務伙伴團體帶入了中國,如DHL、UPS、Fedex等物流企業就跟隨他們的制造業搭檔攜手進入中國。跨國公司往往是結團而來,系統投資。
4跨國公司投資出現區域極化
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在地域分布上并不是均衡的,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和珠江三角經濟帶。雖然中國政府希望跨國公司對中國西部和偏遠落后地區的發展能作更大的貢獻,但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馬太效應”卻明顯存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東部的投資占總額的幾近90%。而中國西部吸引到的外商投資所占的全國比例卻呈下降趨勢。跨國公司所增加的投資主要集聚在東部城市圈,如北京、天津、上海、蘇州、杭州、廣州、深圳等地。東西部的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差距越來越大。5跨國公司投資高端化
首先,跨國公司積極在華設立研發中心。GE研究中心2002年注冊,一期項目注冊資金2900萬美元,在浦東擁有2萬平方米的中心大廈,二期還會成倍擴張。其他跨國公司在華也已設立研發中心600多家,涉及信息通信、生物制藥、重型設備、精細化工等領域。
其次,跨國公司加大了在華項目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各跨國公司在華項目都在大力培訓和任用具有國際水準的科研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
第三,跨國公司在華技術投放已逐步與世界同步。現在,汽車業跨國公司在華投放的轎車車型一改當年使用國外淘汰車型的局面,大部分是與國際同步的。東芝公司2001年決定將數碼彩電和大屏幕彩電全球生產基地轉移到大連,2002年又在杭州出口加工區建立東芝全球IT生產基地,投放的技術就是東芝的最新技術。跨國公司在華的技術轉移已出現了幾個變化:從過時技術轉讓變為新型技術轉讓;從逐步轉讓變為大幅度轉讓;從單項轉讓變為系列轉讓;從被動轉讓變為主動轉讓;從成熟技術轉讓變為在華研究開發。跨國公司在華項目的技術水平逐步與世界接軌。
第四,跨國公司在華積極投資于高端服務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為跨國公司投資的熱點。銀行、保險、國際租賃等金融業,包括增值電信和基礎電信在內的電信服務業以及包括管理、咨詢、會計、法律、公關、廣告、時尚等在內的各種專業服務業,都已集中了大量的跨國公司直接投資。
6跨國公司投資獨資化
據學者總結,1997年以來,中國新批外商獨資企業項目一直多于合資企業數量,1998年以來,外商獨資企業合同金額一直多于合資企業,2000年以來,外商獨資企業實際使用金額一直多于合資企業。在原有的中外合資項目中,外方往往也希望通過追加資金和收購的方式達到控股或獨資的目的。如本田公司計劃追加投資,控股廣州本田。在項目數量和資金數量上,跨國公司獨資項目超過合資項目越來越多。跨國公司投資獨資化趨勢明顯,這說明了跨國公司已經適應在華投資經營,已成為中國土地上一個能獨立的正常成員。
7跨國公司加大了對中國民族企業的兼并
近些年來,跨國公司大大增加了在華兼并力度,這與世界范圍內的兼并浪潮是一致的。2003年,歐萊雅收購小護士品牌,及其在宜昌的生產基地和全部銷售渠道、管理系統,將中國排名第三的護膚品品牌納入囊中。2004年,世界500強之一的比利時英特布魯公司在溫州召開其公司全球董事會,布置在華收購計劃。這只是日益增多的跨國公司在華并購中的一部分例子,如果說過去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主要以綠地投資方式為主的話,那么今后跨國公司將迅速加大對中國民族企業的兼并力度。隨著《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政策法規的制定,跨國公司也會越來越踴躍地參與到對國企的兼并中來。
8跨國公司經營本土化
首先,品牌本土化。跨國公司在華樹立其品牌,更多考慮其品牌文化的本土化,給其產品起中國化的名字,好聽又好記,使其品牌對中國消費者更具親和力。在品牌推廣上,熱衷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賣點,使其產品充滿了中華民族的吉祥氣息。
其次,產品本土化。跨國公司將研發基地設在中國,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設計產品。如寶潔公司就專門為中國消費者開發了適合東方黑發人種的“潤妍”黑發中草藥洗發水和滋潤噴霧。肯德基適應中國人口味、飲食結構、就餐習慣、消費特點等,在中國北方推出了“榨菜肉絲湯”、“寒稻香磨飯”,在上海推出了“海鮮蛋花粥”、“香菇雞肉粥”等適應中國人口味的中式食品。
第三,人才本土化。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在人力資本方面卻大力發掘本土資源。人才本土化不僅僅體現于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在文化融合中所起的媒介作用,因為管理、生產、服務都依賴人來消除其中與當地文化不協調的因素。跨國公司每在中國投資,必設立培訓部門或開設培訓課程,不惜重金培訓本土人才。如摩托羅拉公司在北京、天津等地成立摩托羅拉學校,大規模地對本地優秀員工進行培訓。在人才的錄用和提拔上,本土人才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以提高本土人才的積極性。
以上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經營的轉變表明,跨國公司開始更多地與中國經濟和社會整合,成為中國土地上的一個正常成員,跨國公司使中國和世界聯系地更緊密,同時也保持了跨國公司自身的特色,如資本技術實力雄厚、逐利性、經營富有謀略等等。
參考文獻
1郭睦庚,儲冬紅.跨國公司在華經營策略的變化及其思考[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2003(3)
2刑燕榮,叢偉君.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戰略的調整及中國的政策取向[J].北方經貿,2004
(11)
3王志樂.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新趨勢[J].宏觀經濟研究,2005(3)
- 上一篇:初中生物環保教學論文
- 下一篇:城市循環經濟建設運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