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影響論文

時間:2022-04-06 05:08:00

導語:經濟發展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發展影響論文

【摘要】:消費是市場的目的,是國民經濟增長與發展的主動力,如何增強消費動力目前已成

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利用1996—2006年的相關數據,應用回歸、貢獻率分析等實證分析方法來研究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為寧波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民經濟

發展提供依據,并提出了擴大寧波市消費需求的若干政策建議。

關鍵詞:消費需求;經濟增長;寧波市;對策

Abstract

Consumptionisthepurposeofthemarket,anationaleconomicgrowthanddevelopmentinitiative,and

howtoenhanceconsumptionpowerhavenowbecomethefocusproblemsofthewidespreadsocialattention.Thepaperadoptstherelevantdataof1996-2006,useregressionandanalysisoftherateofcontributiontostudytheeffectoftheconsumerdemandtoeconomicdevelopment.Toprovidethebasis

oftheadjustmentof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thedevelopmentofthenationalofNingbocity,andtoproposeanumberofpolicyrecommendationsoftheexpansionofconsumptiondemandinNingboCity.

Keywords:consumptiondemand;Economicgrowth;Ningbocity;Countermeasures

引言

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是,投資需求只是中間需求,只有消費需求才是真正的最終需求,消費需求規模的擴大和結構升級才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重要條件,對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擴大消費需求,有效化解消費需求增長的“瓶頸”因素,促進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驅動向投資和消費協調驅動轉變,讓消費在經濟增長中唱好“主角”,已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1.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投資和消費是最主要的經濟行為,是引領經濟增長最積極的要素,投資與消費的互動可以形成經濟自主增長。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濟擴張是以投資需求增長為先導,投資優先于增長,并在乘數作用下帶動經濟快速增長[1]。但是歸根結底,投資需求是引致需求,消費需求才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和最根本的動力,如果沒有消費需求的引領,投資必然是盲目的,只有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協調增長才能實現經濟持續高質量增長。

首先,消費是實現有效投資的先決條件。投資的目的在于獲取投資利潤,而利潤的實現以消費需求的實現為前提。一旦投資產品投放市場能為消費群體所接受,投資的利潤將會迅速實現,因此投資回報的多少關鍵取決于消費行為的實現程度。換句話說,只有通過經濟主體的消費行為才能實現投資產品的市場價值,從而使投資者獲得相應的利潤。

其次,投資需求的增長受到消費需求的制約,有效的投資需求只能在消費能力能夠駕馭的空間范圍內實現。雖然在短期內可以通過行政力量的推動或政府宏觀調控手段的刺激,促進投資需求迅速增長,但是投資需求并非最終需求,不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真正和持久的拉動力量。沒有消費需求增長的支持,投資需求形成的新增生產能力將會大量閑置,不論是投資需求拉動的經濟增長還是投資需求增長本身都不可能持續。

再次,消費需求可以創造投資。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演進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社會群體對于物質產品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追求享受和增強自我發展的需要逐漸取代了滿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這些新的需求可以激發投資者的投資意愿,成為投資者追求利潤的直接動因。因此,投資可以通過消費需求的增加得以創造。由于人們的消費愿望具有無限性,無論是物質消費,還是精神消費,從簡單到復雜,從低層次到高層次,不斷會有新的追求。

這種消費愿望不斷推動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結構的升級又會帶動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

整和優化,從而拉動經濟不斷增長,也帶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寧波市經濟的發展正進入快車道,但隨著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嚴格控制投資規模,

國際貿易摩擦日趨激烈,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受到相當程度的制約,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就必須協調“三駕馬車”的前進步伐,除了要擴大投資,加大技術改造的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外,還必須千方百計擴大消費需求,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這樣,經濟增長才能建立在速度、效益和質量共同提高的基礎上。

2.寧波市消費需求的現狀分析

2.1居民消費是最終消費的主體

最終消費由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組成,1996年,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之比為4:1,2006年兩者之比為9:5。居民消費比重保持六成以上,成為最終消費中的主體,在居民消費中,城鎮居民消費比重明顯上升,占居民消費比例由1996年的37.6%上升到2006年的50.4%,而農村居民消費比重則逐年下降,2006年僅占49.6%,比1996年回落12.8個百分點。從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城鎮居民消費呈上升趨勢。

2.2收入大幅增長,消費結構逐步升級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寧波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不大,90年代以后呈現較快增長局面,尤其是近幾年來,增長趨勢凸現。2002年寧波市人均GDP突破26000元,2004年達到38292元,2006年達51460元。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穩步提高、消費傾向轉變明顯,2006年全年人均消費支出12655元,同比增長7.7%。城鎮居民消費熱點隨政策導向效應及城鎮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由以食品、衣著支出為主逐漸向教育、醫療保健、通訊、居住等消費傾斜。市區居民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由2

005年的37.8%下降到2006年的36.9%。與2005年相比,在消費支出十大組成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和居住支出分別比上年提高0.2和1.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水平顯著提高,2006年,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長。全年人均純收入達8847元,同比增長13.3%,增幅超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3個百分點。同時消費領域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也發生較大變化,整體生活水平保持較快提高。全年人均消費支出達7378元,同比增長8.8%,增速較2005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由41.0%下降到

40.6%,并且年度間呈穩步下降趨勢。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序列正在不斷優化,與2005年同期相比,居住類、服務類支出增長最快。其中用于居住支出增幅達26.9%,列八大類消費支出之首,其次是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7.1%。從經濟發展與相應消費水平看,城鄉居民消費總體上已經躍進初步富裕門檻[2]。

從國際經驗看,人均GDP達24000元以后,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呈現如下四點明顯特征:一是基本生活消費的比重降到40%左右;二是居民消費以擁有住宅、家用轎車為主的富裕型消費,住房、家用轎車消費比小康階段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三是交通通訊支出持續快速上升;四是第三產業比重持續提高,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及其比重顯著上升。這從寧波近幾年的消費統計數據也可得到印證。

2.3消費整體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相對落后

寧波市國民經濟近幾年來快速發展,但主要以投資、出口主導經濟增長格局,消費在近

年來雖然實現快速增長,但對于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仍落后于投資和出口。從資料來看,“十

五”期間最終消費(包括政府消費和居民消費)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36.3%左右,低于平均投資率15.4個百分點,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6.8%),差距達到2O.5個百分點,其中

2003—2006年度間還出現不同程度的小幅回落,并且,相比于進出口高位增長的態勢,消費的快速增長也稍遜色。

2.4居民消費水平偏低,消費潛力尚未得到應有的釋放

首先,寧波居民消費支出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而增長,但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幅度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從總體走勢看,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逐年呈平穩下降態勢。其次,居民消費率遠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寧波2002年居民消費率為38.5%,2003年為36.4%。而在“九五”期間,我國消費率平均59.3%,其中居民最終消費率平均為47.2

%,2002年居民消費率僅為45.2%[3]。再次,寧波平均消費傾向低。統計數據表明,自1978

年以來,平均消費傾向一直下降,尤其是90年代以來迅速下降。

3.消費需求對寧波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

消費需求是三大需求要素中所占份額最大、波動幅度最小的部分,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最為明顯地反映經濟自發增長態勢的宏觀經濟指標。為了直觀反映最終消費對GDP的影響,本文應用回歸、貢獻率分析等實證分析方法來研究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3.1消費需求對GDP影響的回歸分析

按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由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三部分組成,

為直觀反映消費需求變化對GDP的影響,本文假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利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來反映消費需求對GDP的影響。為建立這一模型,本文利用經濟普查后的寧波最終消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進行分析。設以Yi代表國內生產總值,Xi代表最終消費,從表1中可以得到1996—2006年寧波市GDP和最終消費的11組數據,應用回歸分析法,建立寧波市國內生產總值Yi對寧波市最終消費Xi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為:

YiabXi,其中i代表年份,a和b分別代表截距和斜率。由表中數據,運用最小二乘法

可擬合出寧波市國內生產總值Yi對寧波市最終消費Xi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Yi175.2013.071Xi。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擬合直線的截距和斜率175.201、3.071,即可以看出X與Y的變化呈正相關關系。經R2相關性檢驗,R20.988,相關密切,方程擬合度似乎很好。從相關系數可以判斷消費需求與GDP呈高度正相關關系,消費需求在

寧波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消費需求每增加1個單位

時,GDP將增加3.071個單位。同樣,假定最終消費和凈出口保持不變,應用回歸分析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設Yi代表國內生產總值,Zi代表資產形成總額,經過回歸分析得出Yi193.2501.679Zi。

經R2相關性檢驗,R20.986,兩者也存在高度正相關。從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投資對經濟發展同樣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根據回歸分析模型,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形成總額每增加1個單位,GDP將增加1.679個單位。

3.2消費需求對GDP的貢獻分析

投資、消費和凈出口被稱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三者的比例關系是否協調,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為反映三大需求變化對GDP增長的影響,本文應用貢獻率分析方法來反映,各需求要素貢獻率=各需求增額/GDP增額*100%。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出從1996年以來,寧波居民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根據表2,以各年度為時間點,測算1996年以后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測算

結果表明,從1997年到2002年來看,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波動較大,但總體上呈下降趨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波動較大,1999年達到54.8%,而到2002年卻出現了負值為-15.4%。從2002年到2006年來看,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徘徊不前,一直處于弱化地位,基本維持在20%左右;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上呈下降趨勢,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回升,但增幅不大。見圖1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全社會資產投資對寧波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長期以來都以60%左

右而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有所下降。從發展的趨勢看,隨著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臨港大項目基本布滿,投資拉動將進一

步弱化,但寧波在相當長時期內還處于工業化階段,工業投資拉動仍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寧波港口優勢則將進一步強化出口拉動,但出口拉動外部影響因素很多,穩定性不足。相比之下,雖然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保持在20%左右,但因其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較高的抗風險性,未來可以取資和出口,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

4.擴大寧波市消費需求,提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4.1進一步提高城鄉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擴大消費需求,優化消費結構。因此,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對提高居民消費關系重大。

一是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在當前財政收入好的形勢下,繼續加大對農村、農民、農業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穩定農資價格,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維護農村居民利益。寧波市67.2%的居民組成是農村人口,隨著收入的增加,潛在的消費沖動被激發出來有利于促進寧波市消費發展。要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多方面、多渠道、千方百計為本區域內農村居民增收提供便利,積極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有關方針、政策,繁榮農村市場,帶動消費。一方面是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措施,分別從醫療、保險、衛生等方面加強投入,減少農村居民在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使其支出轉移到生產、生活消費上面來。另一方面是依托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扶持背景,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保障和完善農村交通、通訊設施。加快農村市場建設,暢通商品流通和農民消費渠道。增加農村地區小型零售網點的密度,方便居民購物;開發不同的消費熱點,通過連鎖經營的方式讓商業網絡由城市中心向周邊人口相對稠密的郊區延伸,擴大對郊區居民的商品銷售;通過以連鎖的方式實現零售商業的規模化經營。

二是增加城鎮居民中低收入者收入。采取更有力措施促使城鎮居民就業和再就業,為此,應設法通過進一步降低門檻,完善中小企業投融資體制,鼓勵創業,為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

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規范和健全勞務人才市場,開辦面向下崗人員的就業供需會,溝通就業

信息;以社區為單位,多方聯動,幫助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參加技能培訓,通過自主創業和競爭擇業實現重新就業。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工資增長機制和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逐步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把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作為工作的重點;進一步落實并適當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各級政府部門應想方設法盡可能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并嚴格實行,使之制度化、規范化。

三是逐步調整收入分配制度,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繼續加強市場化分配體制的建設,使個人收入分配規范化、公平化;進一步加大高收入者的稅制改革,縮小部分不合理的高、低收入群體差距。

4.2引導居民消費,轉變消費觀念

低消費不是社會主義,也不能成為節儉的代名詞,更不能成為社會生產和社會經濟現代化的真正動力。在長期計劃體制和短缺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消費制度,消費觀念,消費習慣抑制了居民的消費行為。借貸超前消費被視為奢侈而不被接受,節儉儲蓄才被視為美德大加推崇。居民不敢“寅吃卯糧”,不敢借錢消費[5]。因此要引導和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消費觀念,引導居民由單純的吃、穿、用的消費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費擴展,由簡單消費向多樣性消費轉變,鼓勵大家提高生活質量,拓寬消費領域。消費不是浪費,要正確引導居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居民學會花錢,舍得消費,改善消費結構。鼓勵大家增加在科技、文化娛樂、信息、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更新傳統的消費觀念。發揮消費對國民經濟的導向作用。

4.3規范市場秩序,維護消費市場穩定

產品質量、功能和價格直接影響著不同收入居民消費意愿的實現,售后服務水平影響消費者消費情緒和對企業的信任度。因此,要依法嚴厲打擊偽劣假冒,嚴厲制裁商業欺詐。提倡、鼓勵“誠信促銷”,切實保障消費者的購物安全和企業的交易安全。樹立寧波市消費市場在外界的良好聲譽和形象。對消費品價格波動實施預警,保證消費品的正常供應,穩定消費市場。

4.4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有效供給,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消費是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國際市場環境動蕩的情況下,消費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消費結構升級的實現,必須要有能與新的消費需求相匹配的消費品供給結構來支撐,因而要著力提高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工業化水平,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加工深度、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改善供給結構,使之能適用消費需求結構升級的需要,促進可持續消費。同時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會展經濟和社區服務業,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擴大消費領域。

參考文獻

[1]葉顯友.擴大消費需求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J].宏觀經濟,2006(12)

[2]姚偉杰.2006年寧波市消費形式與存在問題[J].維普資訊

[3]任建雄、陳健.寧波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面臨的障礙分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6,(1)

[4]寧波統計局,2007年寧波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5]夏貴勤.擴大消費需求推動經濟發展[J].科技資訊,2006,(7)

TheempiricalanalysisoftheimpactoftheNingbo

consumptiondemandontheeconomic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