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19 10:25:38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相關農業標準較為落后、缺乏
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于農產品的制定標準上,通常都是為每2~5年來對其進行制定一次,而針對于我國來講,一般都是大概10年左右,才會其進行一次修正更改,此外,我國整體的農業標準的種類上,同比去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來比,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化的,嚴重的缺乏相關的農業標準種類,從目前我國實際的狀況來看,在對于農業標準的研究上,普遍都是針對于農作物的生產操作的技術上來進行開展的,嚴重忽視掉了農產品的農藥殘料安全標準、分級標準、市場標準等方面的重要性[1]。在這里需要重點注意的是,我國還存在著很多農產品沒有辦法實施標準化生產,我國很多農產品的生產來源,普遍都是廣大農民綜群眾,由于至今沒有對其進行統一化管理組織,在加上廣大農民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偏低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下,從而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形成自身的品牌,這也在很大程度制約了我國相關部門在對于農產品的后續管理以及監督工作的開展實施力度。此外,目前我國在對于農產品相關質量管理標準的制定以及修訂等方面上,還是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混亂想象的,權責劃分的不夠清晰明確,嚴重的出現了不統一的現象[2]。
1.2相關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不夠完善合理
在針對于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不夠完善合理,這主要是體現了對于相關制度體系、投資體系、檢測體系上的不完善合理。在對于相關制度體系不完善合理來講:雖然,我國在對于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的建設上,是較為過早的,不管是站在其他角度上來看,都是與著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化的,而對于投資體系方面上,目前,我國眾多農產品質量的相關檢測機構來看,多數都是一些非營利性的公益性質的單位,在投資來源上比較具有單一性,主要是依靠于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對其的資金扶持,而當前一些龍頭企業,或者是一些較大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沒有很好的樹立起一個良好的農產品質量管理意識,導致很好對其提供一些資金上的支持[3]。
2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有效對策
2.1樹立一個良好、先進的質量安全管理思維理念
理念是先知,并且也是行動的先導,而這對于我國相關部門來講,一定要加強對于樹立一個良好、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思維理念的重視度,從而增強自身的責任以及使命感,確保將其充分的投入到日常的實際工作當中去,這樣做,也是為而來能夠在最大限度上為后續相關工作的順利展開,打下了結實可靠的基礎保障[4]。
2.2農戶-企業-政府共同努力
在針對農戶方面來講,由于農戶本身在整個農產品鏈條當中,占據著主要提供者的地位,所以在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過程當中,是有著非常巨大的重要性的,所以,相關農戶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的增強自身的宣傳以及培訓工作,以此在最大限度上增強廣大農民種植戶自身的環保、安全思維意識。在對于企業方面來講,主要是要加強嚴格控制工業污染物排放的重視度,具體來說,企業在進行日常生產運營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真正的滿足于我國相關標準對其提出的各種要求,此外,在對于生產農產品的企業來講,不光是要加強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度,還是需要加強對于整個生產過程當中的標準化、規范化的重視度,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高農產品自身的質量,使其達到我國農產品質量的標準,從政府方面上來講,要想真正的增強對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管理效率水平,就一定要重視前、中、后控制的重要性,完善相關的法律條規,有效的提升土壤的修復技術,提升輕度污染土壤安全生產的能水平,重點增強對廣大農戶的技術指導,提升廣大農民自身的環保意識以及農產品生產技術的水平[5]。
3結語
只有真正的加強了對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視度,才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水平。
作者:朱敏娟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鎮農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孫繼成,關故章,何家海,袁著安,張博雪,汪祥紅,王文霞.潛江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對策與實施效果[J].現代農業科技,2014(01):293-294.
[2]王奇,李建松.云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01):163-165.
[3]蘇毅清,杜銳,王志剛.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評價分析——基于山東省安丘市的問卷調查[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4(04):347-357.
[4]陳松,王寧,錢永忠.政府部門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06):5-9.
[5]孫繼成,關故章,袁著安,何家海,汪祥紅,王文霞.對潛江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5(01):300-301.
[6]傅進,殷志揚.農業監管部門視角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4):432-434.
- 上一篇:發電運行安全管理與事故的防范
- 下一篇:臨界裝置和試驗安全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