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27 02:43:37

導語: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用藥安全管理在心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醫院心內科收治的患者中選取9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床位號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用藥管理,觀察組采用用藥安全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對于各項用藥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均比對照組高,觀察組患者的用藥差錯率、護理糾紛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心內科患者實施用藥安全管理護理,能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意識,降低用藥差錯率和護理糾紛率,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

心內科患者多、疾病復雜,護理工作難度大,常常出現藥物配制出錯、患者用藥出錯等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也會影響醫院的聲譽[1]。據統計,造成心內科患者用藥差錯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護理人員工作不到位,在配制藥品、管理藥品、操作過程等方面發生失誤,以及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不高,不遵醫囑服藥[2]。所以,給予心內科患者用藥安全管理護理十分重要。對此探討用藥安全管理在提高護理效果中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醫院心內科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擇92例患者進行本次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床位號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46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為48~83歲;病程為0.5~8年;高血壓患者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13例,心機梗死患者1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為47~85歲;病程為1~9年;高血壓患者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12例,心機梗死患者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年齡為45~85歲;患者生存時間大于6個月;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患者有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病史;藥物過敏患者;患者聽力、語言、認知功能正常,不存在溝通障礙。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用藥管理,如指導患者用藥劑量、監督患者用藥后的身體指標、現配現用抗生素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用藥安全管理。(1)加強護理人員的藥物知識與用藥安全培訓。科室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藥物知識、用藥安全知識培訓,讓護理人員熟悉心內科的各項護理注意事項,對各種藥物的作用、副作用、成分配比、劑量等加深了解,提高用藥安全意識、護理責任意識,在實際工作中遵循用藥安全規范給予患者護理。(2)加強患者用藥安全教育。因為患者對于疾病、藥物不夠了解,護理人員在監督患者用藥的時候要向患者、家屬告知用藥安全的重要性、藥物使用原則及劑量、作用及副作用、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切記要遵醫囑用藥,不得擅自改變藥物的劑量,提高其用藥依從性。(3)健全藥品分類管理制度。護理人員要依據患者的床位號,按照醫囑合理放置藥品,急救藥品要放在醒目的位置,并設專人管理,每日進行交接。常規的藥品根據疾病的類型規范地放置,講名稱、數量記錄在冊,禁止隨意擺放。定期將過期藥品進行清理,為近效期藥品設立專區,登記整理,保證藥品質量。保險貯藏毒麻、高危、精神藥品,根據其特性進行報備,專人、專柜、專鎖管理,交接時要嚴格依照制度并記錄在冊。在2℃~8℃的低溫冰箱中放置需要冷藏儲存的藥品。在干燥、通風的暗室內放置避光藥物[3]。定期核對、檢查藥品,尤其是包裝相似的藥品和高危的藥品,檢查后做好記錄。(4)完善藥物發放及監督患者服用流程。住院患者的藥物發放遵循分次原則,不能一次性將一整盒藥物發放給患者自行服用。護理人員要依據藥物的特性協調患者的就餐時間和口服藥物的發放時間,確保患者的服藥時間在就餐前后??剖以O專人管理需要精準注射與輸液速度的藥物,依據科室的需要配備注射泵、輸液泵等設備,對患者進行注射時要由經過培訓過的護理人員執行,不能讓患者自行注射。護理人員要依據“三查七對”原則,對所有藥物的標簽進行核對,使用條形碼管理藥物。科室要充分運用護理資源,進行合理的排班安排,以免因護理人員長時間的持續工作導致疲勞過度,發生用藥錯誤。(5)加強患者的不良反應監測。護理人員要加強巡房,密切監測患者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如高血壓患者服藥后要緩慢起身,避免患者出現局部低血壓。要密切監測口服華法林、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患者的凝血情況,患者皮膚是否有瘀斑、出血點等。護理人員在進行不良反應監測時要向患者進行說明、解釋,在減輕患者抗拒服藥的同時加強其對于服藥的重視度。1.3觀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對于識別藥物、用藥方法等各項用藥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掌握的患者人數越多表示用藥管理措施越到位。統計兩組患者的用藥差錯率、護理糾紛率,發生率越低表示用藥管理措施越有效。1.4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χ±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用藥安全知識掌握情況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于用藥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用藥差錯率、護理糾紛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心內科患者發病快、病情嚴重,多使用藥物治療[4]。不同疾病的患者所用藥物品種、方法、劑量大不相同,若是護理人員在管理、發放、使用藥物時出現差錯,會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損害[5]?,F如今,心內科藥物安全管理受到多加重視,在開展常規護理的同時對藥物安全管理流程進一步細化,能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藥物安全管理培訓,能提高護理人員對藥物的認知,提高其護理責任感和臨床護理能力。加強患者的用藥安全教育,讓患者及家屬提升藥物使用注意力,嚴格按醫囑服藥,避免出現擅自換藥、換劑量的情況的出現,能提高其服藥依從性,觀察組患者對于用藥安全知識掌握情況高與對照組證明了這一優點。健全藥品分類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各項藥品的管理、擺放、儲藏流程,有利于保障藥品質量。完善藥物發放及監督患者服用流程,減少護理人員發放藥物出錯、患者服藥出錯等情況的出現,保障患者能正確服藥,減少護理差錯率,觀察組的護理差率低于對照組證明了這一優點。加強患者的不良反應監測,能及時發現患者服藥后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時給予措施進行搶救,有利于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降低護理糾紛率,觀察組的護理糾紛率比對照組低。總之,對心內科患者進行用藥安全管理至關重要,能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降低用藥差錯率與護理糾紛率,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李蔣巧.用藥安全管理對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9):101-103.

[2]趙鳳龍.心內科藥物安全管理問題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3):106-108.

[3]張敏.探究心內科護理的用藥安全管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7):93-94.

[4]李玲.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的管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263-264.

[5]周文悅.探討心內科護理工作中的用藥安全管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5):172-181.

作者:王褚梅 單位:長興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