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風險

時間:2022-03-31 04:13:00

導語:小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風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風險

論文關鍵詞:融資平臺,信用風險,財政支出,財政分權

論文摘要:隨著對地方政府平臺公司信用風險的關注,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政策,要求對相關風險進行管理。本文從地方政府財政支出、財政分權等方面闡述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信用風險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相關風險的思路。

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的整體規模已經對宏觀經濟的平穩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以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比例最大的銀行貸款為例,根據全國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清查的初步結果,截至2010年6月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7.66萬億元,其中大部分債務的信用質量需要關注,反映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風險的嚴重性。根據中國社科院“中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評價課題組”的預計,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在2010年末或將升至9~10萬億元,到2011年末則將達到11萬億元的規模(見財經網)。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規模繼續攀升,其償債壓力將不斷增大,整體信用水平可能繼續降低,違約風險不斷上升。

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形成及現狀

1995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人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在相關規定的約束下,中國地方政府并無直接發行債券的權力,融資渠道受限。在地方政府融資需求增加的情況下,財政部自1998年以來通過國債轉貸地方以及代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的方式為地方政府融資。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成立為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不足提供了很好的融資渠道。

200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09]92號),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臺,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隨后,各地方政府紛紛依托原先的城投公司設立以綜合性控股投資公司、城建、運輸等基礎設施開發的投資公司以及土地開發整理的投資公司等為基礎的政府融資平臺公司。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數量的快速增加,債務規模井噴式的爆發使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債務壓力陡然增加。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原先財政實力以及信用水平相對較弱的縣級、區級融資平臺公司也開始活躍于融資的各個領域。

表1:2005~2009年全國財政支出情況統計全國財政支出中央財政支出地方財政支出地方財政支出占比

20053393028877597251543174.14%

20064042273999140304313375.28%

200749781351144206383392977.02%

200862592661334417492484978.68%

200976299931525579610441480.01%

注:(1)中央、地方財政收入均為本級收入;(2)上表數字不包括國內外債務收入;(3)資料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財政支出的軟約束性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資沖動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信用風險增大的主要原因

一般認為,1994年的財政分權改革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權,造成了地方政府的財權與相應的事權不對等,進而帶來了地方政府的融資沖動并增大了相應的信用風險。但從中國政府間的財政支出結構看,近年來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四分之三。這說明,大部分財政資源是由地方政府使用的,因此并不能簡單地認為地方政府的財權與支出事權不相匹配的結論。

導致地方政府債務不斷擴張的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軟約束性。這種軟約束性與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監督機制不完善有著密切的關系。

1.中央政府的考核機制決定了地方政府熱衷于擴大投資,推動經濟規模增加。地方政府作為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充當著中央政府人的角色,主要中央政府完成公共產品的供給以及發展地方經濟等,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也集中于經濟規模增長等較為單一的指標上。

2.監督的缺失導致地方政府財政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時也導致了對財政支出的約束力很弱。相比于發達國家,中國地方政府在信息披露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對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考量均難以完成,相關監督機制很難發揮作用。由于有效監督的缺失,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普遍扭曲,主要表現為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并沒有對基本公共產品的提供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于中國的財政支出具有軟約束性,盡管全國財政收入近年來持續增長,近5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1.30%,但中國財政每年依然有一定程度的財政赤字。財政支出的軟約束成為政府債務規模擴張、信用風險增大的主要因素,與此相對應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風險水平也未能從根本上受到制約。

(二)財政分權不充分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扭曲、財政資源使用效率不高,進而增大了地方政府融資需求,提高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信用風險水平

財政支出結構扭曲,資源錯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的財政分權并不充分,影響了公共產品的供給,同時帶來了融資需求的增加。關于財政分權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自由主義學派的哈耶克認為,地方政府較中央政府更加了解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因此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錢穎一,Weingast,1997)。

(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依賴地方政府信用,進行高負債經營,增加了相應的信用風險

一般認為,只要融資平臺公司的債務有地方政府提供信用保障,則相關債務的信用將在不同程度上接近地方政府信用。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一方面,隨著地方政府承擔的顯性債務或隱性債務規模的上升,地方政府對融資平臺公司的支撐作用將會削弱,單個融資平臺公司的債務獲得地方政府信用支持的保障水平也隨之降低。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直接或間接的增信作用使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高負債經營。本文統計了可獲得數據的107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2009年發行的企業債券(數據來源于wind資訊),其中有72家(占2/3)債券發行主體的資產負債率達到或超過了50%。

一般認為,信用級別較高的政府對其所屬融資平臺公司的債務保障程度較高。但實際上,政府間的信用水平差異并未表現出來,主要是因為信用水平越高的政府(一般對應于較高的政府層級)其所屬融資平臺公司經營的杠桿倍數更高,政府間的信用差異被融資平臺公司不同的債務水平所抵消。

(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資產結構有待優化,整體風險相對集中,而銀行貸款政策的收緊將進一步影響融資平臺公司的信用水平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盈利資產普遍集中在土地儲備、污水處理等資產上,盈利資產單一。土地使用權轉讓成為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盈利的重要來源。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高達1.43萬億元,同比增長43.3%,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通過轉讓土地使用權獲得的轉讓收入可能更多,這使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盈利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房地產市場景氣程度的影響。

資產盈利質量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往往將一些盈利能力不高或不能產生盈利的資產注入所屬融資平臺公司以便壯大后者資產規模,這使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盈利資產結構單調,風險分散程度不高,抗周期波動的能力不強。此外,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普遍存在著通過土地抵押進行銀行融資的現象,這使得銀行分擔了土地價格變動的市場風險。隨著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控制程度的加強,一些融資平臺公司的信用風險可能會凸顯。

三、從地方財政的角度入手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信用風險

1.沿著財政分權的思路,明確地方政府的事權,賦予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自主權有利于解決財政資源錯配,糾正財政支出結構扭曲的局面。對于政府事權,地方政府應著重于地方公共工程、基礎設施、公益性投資項目上;中央政府應投資于長周期、大型、跨區域、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賈康,2005),同時兼顧各地區的財政平衡。文政(2008)認為,從行政區域分布的角度可將政府事權劃分為中央事權、純地方事權以及中央與地方混合型事權,將橫跨多個行政區域的政府事權劃分為中央與地方混合型事權,通過中央政府的介入以協調多個地方政府的投資和收益分配。

各級政府的事權應大體上與其財權相對應,適當放寬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自主權,增加地方政府穩定收入來源的稅種,保證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穩定性。中央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主要側重于平衡地區間的財政實力,保證重點項目的實施,從而緩解地方政府一味擴大預算外收入的沖動,減輕與中央政府在財政收入分配上的博弈程度,從而提供財政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信息方面的優勢,提高財政資源服務社會的效率。這有助于規范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防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規模的繼續擴大,明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定位。

2.在適當增加地方政府財政自主權的基礎上,完善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監督機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有助于控制地方政府債務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規模高速擴張的趨勢。實際上,早在2002年,江蘇、陜西、浙江、山東等省份就已經對其政府債務管理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后續的實踐中,一些政府嘗試建立債務預警指標,以反映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情況,這其中也包括了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指標的預警和監督。

對于地方政府債務的監督,除了上級政府以及自身的監測和預警外,還應有更多的外部監測主體,包括人大、中介機構以及居民的監督。逐步將地方政府支出納入到人大預算中,提高政府支出的透明度。建立針對地方政府的信用評級體系,加強中介機構對于地方政府債務的監督,同時強化相關信息的公開程度。精簡政府層級,將一些層級的政府如地級市或鄉(鎮)調整為上一級政府的派出機構(賈康,2005),提高地方政府的運轉效率,推動居民對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監督力度。

3.提高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資產注入標準,以便增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盈利水平,降低信用風險。短期看,可按照《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要求逐步將純公益性項目逐步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剝離,保證相關主體資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