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稅源監控體系綜述
時間:2022-04-20 10:46:00
導語:建立和完善稅源監控體系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前稅源失控的表現形式和原因分析
目前,稅源所依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無時不在發生變化,稅源的流動性和可變性大大增強,稅源失控的問題也就不可避免。實際工作中稅源失控的主要表現為:一是制度性失控。如果制度性安排不公正,或者有嚴重缺陷,如假福利企業、假校辦工廠的泛濫,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制度上的缺陷。二是管理性失控。由于稅務機關管理缺位而造成的稅源失控,漏征漏管戶大量存在就是管理性失控的突出表現。
三是機制性失控。由于稅收征、管、查等環節職責不明確或者相互脫節,以及國稅、地稅之間或稅務機關與其他部門之間缺乏配合、協調而引起的稅源失控。最突出的就是隨同增值稅征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流失比較嚴重。四是信息性失控。有很多納稅人上報的財務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所反映的稅源狀況不真實,隱匿收入、少報收入,甚至造假賬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稅務機關按照納稅人提供的稅源信息征稅必然會造成稅收流失。
造成稅源失控,既有稅收征管不力、執法不到位的問題,也有著深刻的社會、制度性原因。一是稅收管理職能弱化。在當前稅收法治環境不佳、納稅人的法治意識比較淡薄的情況下,稅務機關工作的重點必須放到管理上。然而,有的稅務機關脫離這一實際,過分強調稅收稽查職能,忽視了管理職能,對稅源產生、變化情況缺乏應有的了解和監控。二是協稅護稅機制尚未形成。這是稅源失控的一個重要原因。三稅源監控措施不夠得力。現在稅務機關只能依靠稅務登記、發票管理和稅務稽查等措施來監控稅源,但由于這些措施本身不夠完善、嚴密,加之缺乏其他相關的配套措施,很難收到應有的效果。四是稅收執法剛性不強,稅收違法的風險成本低。
二、選擇有效的稅源監控方式
1.稅源監控方式要與稅制結構相適應。
我國現有的稅制結構仍然是以流轉稅為主體的復合稅制結構。其特點是稅種多,納稅程序繁雜,政策法規變化性強。在這種稅制結構下;稅源監控既要重視源頭監控,又要重視過程監控。如對增值稅主要實施過程監控,要全面、深入、準確地了解和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運用、財務核算等各個環節的情況,有效控制稅源去向和真實性,光靠企業上報的財務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遠遠不夠。
2.稅源監控方式要與納稅人的素質狀況相適應。
目前完全靠納稅人自覺反映稅源的真實性是很困難的。因此,稅務機關必須把稅源監控的著力點放在對納稅人的日常管理上。可采用對重點企業實行專門管理,對零星稅源實行“分段”管理等方式,隨時掌握和控制稅源的變化情況。積極推行納稅信譽等級差別管理方式,對依法自覺納稅的納稅人予以表彰和鼓勵,對納稅信譽很差的納稅人實行重點監控。同時,還要對納稅人實行納稅輔導制度和納稅督查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納稅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稅源監控方式要與現代化的科技手段相結合。
要提高稅源監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充分運用現代化手段,特別是要積極推行電子申報方式、電話申報方式,積極與銀行、工商行政管理、審計、海關等部門實行計算機聯網,廣泛推行稅款數控機。建立嚴密的發票管理及防偽系統,改革銀行結算方式,嚴格控制現金結算的范圍和數量,使稅源監控的方式更加科學嚴密。
4.稅源監控要與社會力量有機結合。
有經濟活動的地方就有稅源存在,既有顯性稅源,也有隱性稅源;既有固定稅源,也有流動稅源。稅務機關由于受人力、財力的制約,不可能將所有的稅源都納入控制范圍內。這就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各階層人員的積極性,建立起覆蓋面廣的社會協稅護稅網絡,形成全方位協稅護稅的格局。
具體來說,在稅源戶管上要強化與工商行政管理、公安、街道辦事處的協作,盡量避免漏征漏管現象的發生;在納稅申報和稅款入庫上,要強化與金融、海關等部門的協作;在稅收稽查上要強化與審計、公檢法等部門的協作。同時,通過建立稅收違法案件舉報有獎制度,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協稅護稅積極性,建立“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協稅護稅網絡,為了真正形成一個有效的協稅護稅機制,建議制定協稅護稅法或者稅收保障法,依法明確有關部門和個人協稅護稅的義務及法律責任,對拒不履行或不當履行協稅護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
- 上一篇:小議擠壓機擠壓中心監測系統攝像機控制器設計探究
- 下一篇:財政支出評價工作的認識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