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國民收入不平等現狀及策略

時間:2022-11-29 03:59:54

導語:試議國民收入不平等現狀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國民收入不平等現狀及策略

一、改革國民收入分享機制以實現國民收入分享平等

國民收入分享機制的改革首先需要處理以下幾個關系:

1.理清政府權力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和邊界。

就是說要正確認識市場條件下公共權力的作用邊界和力度,確定政府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本質屬性,使得政府在國民收入分享機制建立中的缺位、越位和錯位得以解決。在國民收入分享機制建立過程中,私權利主體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行使相關政治、經濟以及社會權力;政府既要履行成熟市場條件下初次分配中彌補市場功能性失靈進行的宏觀調控和微觀規制的職能,還要承擔起培育市場、擴展市場功能的任務。這樣可以避免市場失靈,恢復市場的權威,重新使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

2.使權力的約束制度化,構建權力與權利均衡機制。

現階段國民收入分享中權力侵害權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權力與權利的嚴重失衡,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缺乏、不完善以及實施機制不健全等等制度安排缺陷,導致權力難以約束,而普通公民的權利難以保障。因此,必須盡快制定制度、完善制度,以便保障制度的科學性,從而提升制度的執行力、效益和效率。當前,中國民眾的權利意識缺失和公共權力行使者的權力意識的張揚存在著嚴重的沖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政府與社會全力倡導并盡快樹立正確的權力和權利意識;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注重強化正式制度約束與保護;進一步加快政治體制改革進程,構建和完善權利約束權力、權力約束權力的內外約束機制。具體可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建立與完善居民收入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真正地提高勞動報酬要調整國民收入分享機制,要增加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更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強初次分配的公平性。這樣可以從源頭上為宏觀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奠定基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逐步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在國家、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分配比例,改革工資政策,從而改變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過低的情況,使得經濟發展的財富更多地分配給人民群眾。

(二)調整資源性收益和壟斷性收益可以通過資源稅的調整提高投資品價格,還可以通過征收環境稅來提高企業投資成本,這樣可以糾正企業扭曲的投資行為,從而增加勞動要素的使用,增加勞動者報酬的比重。在我國國有資產收益是國家作為資產所有者對收益權的正當擁有,這對于改善初次分配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具有壟斷地位的諸多國有大型企業,其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明顯偏高,而且與國民收入的其他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通過調整企業利潤,可以將企業利潤轉移給民眾,使民眾更多地分享企業的高收益,這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促進居民消費。

(三)在減少政府收入的基礎上,特別增加與民生相關的政府公共支出這就要求深化財政稅收制度改革,以便降低政府收入的比重,從而減輕企業和居民的稅收負擔。要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完善相關公共財政制度的基礎上,明確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需要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非稅收入的規模和比例過大,而且游離于預算之外,這也是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過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需要進一步通過費改稅,減少非稅收入的規模和比例,并規范完善非稅收入制度,將非稅收入納入預算內治理。在此基礎上,再加大與民生有關的支出,建立和完善面向民生的財政支出結構,在教育、醫療、住房等的投入上加大力度,這樣才能夠對收入分享產生影響。

(四)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政府要逐漸改變消除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長的因素,為人民群眾獲得財產性收入拓寬渠道,包括建立以投資者主動行動為基礎的法律自我實施機制,發展民事賠償機制,打擊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非法行為,從各個方面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使得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逐漸創新;科學化公司治理,加強信息披露,完善監管機制,完善資本市場秩序;不斷改善金融服務,從而構建國民收入來源多元化、風險結構異質化、資產存量組合化的理財平臺,為國民增加財富、擁有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創造條件;拓寬增加國民收入的投資渠道,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居民參與資本分配的程度。這樣可以使得社會各階層能更加公正地享受企業利潤增長的收益,以及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發展成果。

(五)加大財政稅收制度改革力度,降低政府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同時減輕企業和居民的稅收負擔要強化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和職能,加強人大對政府征稅和用稅行為的控制權,這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民眾的權利。采取措施控制財政收入脫離GDP增長速度的現狀,“藏富于民”的輕稅政策更有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現行個人所得稅并沒有達到調節兩極分化的初衷,應該加以調整。要進一步通過費改稅,將非稅收入納入預算內管理,并使其置于人大的預算管理監督之下,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增加居民收入。

(六)整治行業壟斷,規范收費行為對行業壟斷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市場競爭活力。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控制不僅能防止少數企業長期獲得超額壟斷利潤,提高市場競爭活力,而且還可以縮減居民收入差距。要完善各種制度,為市場中的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提高企業的贏利能力和水平,針對各種制度外收費的項目應進行取締、總量控制和轉稅,從而為企業減輕額外負擔。

(七)調整目前存在的各種收入結構一是調節國民收入結構。在國家再分配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扶貧標準以及社會保障水平。繼續實現財政傾斜,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社保基金投入的力度。二是調節區域性收入。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并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達地區。國家要通過更多的稅收和轉移性支付,給西部以及不發達地區更多的財政支持,并且加大對口支援的力度。三是創新收入調節的相關制度:一方面是完善法律保障,共享經濟增長成果,使低收入者能優先增長收入,逐步改變收入差距過大現象;另一方面要改進地方政績考核制度,加強民生和幸福指數的考核指標。如上所述,當前國民收入分享的突出矛盾在于勞動者報酬比重過低、收入差距過大。針對這些情況,改善收入分享格局不能僅僅著眼于調整工資、稅收等行政干預措施,而需要從根本性的制度建設和體制改革做起,從而解決導致收入分配失衡的深層次矛盾。隨著收入分配與權利、權力等政治哲學概念聯系的日益密切,使國民收入分享的公平以及公正具有重大政治和社會意義。不能忽視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大國的歷史慣性,但同時也要學習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這并不是為了亦步亦趨地照搬它們的借鑒。要改變當前由政府主導、資方偏向的三方博弈導致的不合理的國民收入分享格局,要在全社會建立起平等的國民收入分享的調節機制,這是我國國民收入分享機制建立與完善的前提。當前要做的是,逐步改善資方偏向的制度環境,提高勞動者的權利。政府在財政收入的投入上,要向民生領域傾斜。[12]這樣才有助于合理的國民收入分享格局的成功建立。

二、結論

改變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勞動報酬與居民收入所占國民收入比重,需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一方面要積極采取各種具體政策措施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另一方面要從根本上變革社會權力結構、特別是產權結構,建立和完善新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快稅收立法的民主化進程,為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法律保障。為確保稅收行政立法的可靠性和嚴肅性,在嚴格遵循立法程序的過程中,還應該引入立法回避機制、立法公開機制、立法監督機制。這樣才有助于建立國民收入分享的公平結構。

作者:谷滿意單位:瀘州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