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檔案信息化論文

時間:2022-05-05 08:31:14

導語:智慧城市檔案信息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城市檔案信息化論文

1智慧城市

1.1智慧城市內涵

2008年,IBM提出重大社會發展理念:“智慧地球”。認為世界的本質和變化,在未來是能夠被感應和度量的。所有事物、流程、運行方式都將實現更深層次的智能化,整個世界正在向著全面互聯互通的趨勢發展。2010年,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指出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一個核心要素和突破口,是智慧地球落實到實際區域的做法。所謂“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和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具體而言,智慧城市是通過信息化技術取得良好效益的一種城市形態,它著眼于城市發展的總體效果,反映了社會對未來城市知識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種愿望。其核心特征是信息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成為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力。在城市建設實踐中,“智慧城市”以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基礎,為城市公共管理服務、城市產業持續發展等城市綜合規劃提供新的發展模式。在實踐中,智慧城市利用信息社會的發展,抓住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新形勢,以人為本,促進城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城市實力與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戰略制高點。

1.2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幾乎所有的一線城市、50%的二線城市已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構想,部分三、四線城市也喊出了創建智慧城市的口號。迄今為止,全國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已超過150個,投資規模超過1.1萬億元。截止2013年1月,住房建設部確定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計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北京、上海等城市也都提出了一系列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的方案,將加快城市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推動力,努力把信息化提升到新的高度。

2智慧城市對檔案信息化的影響

智慧城市的建設如火如荼,身為智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檔案館,它的建設也面臨著巨大變化,同時也蘊含著機遇。智慧城市中,信息存儲與呈現形式的多樣化,使得檔案不再以單一紙質形式展現,電子檔案數量將急速增長,檔案類型更加錯綜復雜。

2.1海量數據涌現

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技術的催生下,大數據時代翩然而至。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大、類型眾多、生成速度快、價值巨大但密度低等特點。據統計,目前檔案館中采集到的電子數據很大一部分是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而檔案是人們在以往歷史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各行各業由于電子信息化所產生的大數據,也包含著能夠收錄為檔案、具有價值的數據。大數據與信息化的洶涌而至,使檔案館陷入了迷茫,由于檔案館信息技術水平和軟硬件設施配備有限,檔案館在處理電子信息,進行檔案信息化工作時,時而發生“信息庫存”過多,處理不及時甚至無法處理的現象。

2.2信息技術處理難度增加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建設,給予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處理技術、4G通信等新興技術用武之地。智慧城市,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互聯化、感知化、智能化的方式,將城市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成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礎設施,為各產業發展提供設施基礎。這就意味著,無論何種產業,在運作和發展過程中都將會產生大量的檔案文獻,有時,由于各系統、各領域之間的交錯,以及不同行業間信息技術的錯綜復雜,都為未來檔案館的檔案信息化工作增加了難度。智慧城市中的檔案館,擔當著歷史記憶的重任,更有記錄重要信息知識的職能。因此,如何利用各類新型信息技術,處理檔案信息化問題是檔案館各部門與系統需要努力的方向。

2.3服務方式轉變

目前,有兩種驅動力推動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后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智慧城市建設,使得檔案館的檔案信息化工作,從以面向檔案實體保管為重點,轉向面向電子檔案形式為重點,從提供傳統紙質服務、到館服務,逐步轉變為提供電子化、社會化服務。同時,也促使檔案部門加快了各類檔案信息資源的采集、監控、統計、互聯和共享,將檔案服務與檔案信息化密切相連,著重對搜集的檔案信息進行智慧感知與分析,強調用戶的檔案信息電子化需求,逐步走向智慧化檔案信息化服務體系。

3智慧城市中的檔案館創新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檔案館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主要集中于數字檔案館。數字檔案館以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傳統載體檔案信息、原生電子檔案及其目錄信息,應用網絡傳輸技術實現檔案信息網絡查詢和傳播。數字檔案館的產生,使檔案信息得以脫離傳統載體的束縛,以數字及電子形態存儲、傳播與利用,給檔案工作帶來革命性變革。數字檔案館作為檔案信息化的開拓者,順應大勢,將檔案工作從原來的“紙質化”推向“電子化”,將服務模式由原來“封閉化記錄化”逐漸“開放化信息化”,但數字檔案館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數字檔案館在依托數字技術進行檔案信息管理的同時,存在檔案信息與檔案實體相互分離的,無法做到迅速查找與利用;數字檔案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為傳統檔案資源建立了數字鏡像和利用平臺,無法進一步輔助檔案管理工作者進行信息分析,更好地提供用戶服務;數字檔案館中,信息的管理、服務與安全上也存在薄弱點,很難進行系統化的檔案信息化工作,而且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便環環相扣。相比數字檔案館,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的檔案館,在檔案信息化方面存在以下創新點。

3.1檔案信息協同性增強

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檔案館與數字檔案館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具有檔案信息感知與協同處置的功能。檔案館運用智慧城市中先進的物聯網技術、4G通信技術等技術,構建一個能夠自動搜集與接收檔案信息內容的智能化感知系統,增加了檔案管理各環節的互聯性與協同性,進而提高檔案館檔案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除此之外,檔案館還注重檔案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對各類檔案信息進行感知、挖掘,通過檔案管理技術人員以及智能技術軟件,將信息整理集合,妥善應用于檔案館日常管理、服務和決策中。

3.2服務水平更高

與目前的數字檔案館相比,智慧城市背景下檔案館的服務范圍因移動服務技術的使用而更加廣泛。智慧城市提供的互聯網、物聯網以及目前4G通信服務平臺,促進了檔案館在數字檔案館的基礎之上,實現隨時采集動態信息,相比數字檔案館,智慧城市中的檔案館在信息搜集和獲取、信息實時反饋和信息智能服務上,都更勝一籌,它能夠運用智慧城市背景下提供的各類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手段,對包括檔案收集、管理、利用、存儲、監督等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化響應和智慧支持,為檔案館中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提供了良好基礎條件,為檔案信息化的開發與管理創造了更廣闊的平臺。

3.3注重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服務是智慧城市背景下檔案館的重要服務導向。在信息時代里,信息服務一方面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增值,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智慧城市的建設尤其注重以人為本、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以及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的創造。在城市建設實踐中,智慧指揮中心體系,以數據信息互通互聯為基礎,運用公安應急、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系統;數據共享平臺系統,通過網絡學校、教學資源庫、遠程數據庫等系統,來提供公共文化信息服務與智慧教育文化服務的建設;衛生服務體系,通過衛生服務網絡和衛生管理信息平臺,建立覆蓋全市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來提升醫療和健康服務水平。因此,智慧城市中檔案館也以做好檔案社會服務為工作根本要求,將城市建設和社會大眾視為智慧城市檔案館的服務對象,充分貫徹國家檔案局提出的“以人為本為核心,實現‘兩個轉變’,建立‘兩個體系’”的方針政策。無論是在信息收集、資源開發,還是在提供資源利用上都要充分考慮城市建設和社會大眾的需求。

4檔案館檔案信息化工作的“智慧”出路

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一方面大量運行數據積累,檔案館面臨海量信息的采集、存儲、利用等一系列處理上的棘手問題;另一方面,多技術、多系統的智能兼容也會給檔案館信息文件的存儲與閱覽帶來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毫無疑問,智慧城市建設給檔案館帶了機遇與挑戰。

4.1檔案信息化管理

智慧城市建設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在關注信息資源的生產、積累和應用的同時,更加注重從用戶視角出發進行信息服務設計。這就對檔案館在檔案信息化服務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檔案館在“三個體系”建設中,更應注重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從用戶的需求角度出發,在檔案信息數字化和對電子檔案的整理、編目、挖掘工作中,都應制定一個科學化、信息化、用戶化的服務視角。智慧城市建設中另一個特點,是調動各方力量,努力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城市高效運行與發展。根據這一特點,檔案館需要在工作中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將檔案信息化工作與國家建設、城市建設大局緊密相連,運用相關檔案專業技術,提升檔案工作的服務水平,實現檔案工作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獨特價值。

4.2檔案資源信息化轉換與記錄

智慧城市不再滿足于通過城市信息虛擬化的靜態形式展示傳統城市,而是更加注重進一步利用傳感技術、智能技術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全面、實時的感知。因此,檔案館在檔案信息化工作中,注重將傳統意義上的“死檔案”通過數字化技術轉變為“活信息”。此外,檔案館應破除傳統檔案保管理念與場所的限制,注重對轉換為電子檔案的電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歸檔電子文件的內容、格式與利用,不過分強調檔案最終存放地址,而對管理權限加以關注。迎合智慧城市運行的動態形式,努力在不同領域、不同平臺,及時有效地記錄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所需的檔案信息。

4.3檔案信息資源互聯互通

智慧城市建設,強調各行各業間,邁向統一開放、整合協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構,發揮城市信息化的整體效能。因此,檔案館應加強檔案信息資源從獲取到利用的“互聯互通”。這種互聯互通即體現在檔案館館內各部門之間,也體現在對外部檔案信息資源的收集與利用上。館內各部門之間在檔案信息化工作中,應當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與聯系,為信息化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與技術保障。對于外部信息資源,檔案館需要適時地與各個行業、各個系統進行必要溝通,加快消除檔案信息搜集、利用的限制。總而言之,檔案館一方面需要建立一種更加合理的檔案信息集成、整合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建設與智慧城市發展相適應的檔案信息共享制度,以及檔案開放利用制度。

5結語

智慧城市的提出、建設與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美好,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檔案館則為人們帶來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在新的技術環境下,不斷加快檔案資源信息化的腳步,這是一項需要長遠規劃和長期發展的事業,抓住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大機遇,努力獲得檔案館的檔案信息化工作的長足發展,是需要積極、持續探索的。

作者:李妍單位: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