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科研單位檔案信息化思考

時間:2022-10-28 09:39:06

導語:漁業科研單位檔案信息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漁業科研單位檔案信息化思考

摘要:指出了“互聯網+”是這個時代新的標簽,“互聯網+”在影響檔案工作走向開放、融合、協同、創新的同時,也給農業科研機構的檔案工作帶來了新的思考。提出了首先是要開展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工作,推進數字檔案室建設,其次要創新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豐富智慧漁業內涵,再次是筑牢農業檔案安全防范體系,合理制定備份策略,這“三步走”可讓農業科研單位檔案信息化工作更“創新”、更“協調”、更“共享”。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科研;檔案信息化

1引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界是一個整體,社會就是各種關系的總和,萬事萬物交匯融合、千絲萬縷,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演繹至今。當下,“互聯網+”是這個時代新的流行語,移動互聯網技術形成了新的信息化生產力,必然產生新的生產關系,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安排。自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一文件以來,“互聯網+”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有目共睹,互聯網催生的創新成果很快融入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場思維風暴,以此為基礎設施和要素的發展態勢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面而來。“互聯網+”已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我國正在展開“互聯網+”實踐與探索的大幕。當檔案遇上互聯網,一場新的變革擺在了傳統的農業科研單位面前。為順應時展,推進農業檔案科學發展,農業部在2015年11月就新時期農業檔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盡快規劃和完善機關網站、政務微博、微信等新興平臺的信息歸檔和管理。密切跟蹤并妥善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知識管理等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助推農業現代化升級?!盎ヂ摼W+檔案”不是簡單地將紙質檔案掃描后到網上,而是利用網絡這一媒介,推進數據共享、傳播檔案意識、實現信息價值,各方信息需求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加入到檔案事業中來,形成一個檔案信息服務生態鏈,最終與社會公共信息服務生態圈融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樹立并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互聯網+”從一開始就具有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共享發展、連接一切等特征,與國家可持續發展理念不謀而合,這就是大勢所趨。所以,農業科研單位也應認清形勢,把握機遇,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積極面對檔案事業發展的變革和風向,推動新時代檔案工作布局發展。

2開展傳統載體檔案數據化,推進數字檔案室建設

2017年《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出臺,該規劃中提到的發展理念與國家設計一脈相承?!笆濉睗O業發展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要積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裝備,提升現代漁業信息化水平,推動建立形式多樣的智慧漁業信息平臺,從而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漁業現代化。國家檔案局局長李明華在2016年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也指出,要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檔案信息化建設要全面提速。2016年我國已在檔案“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下一步將積極推進數字檔案館(室)建立,進一步提升檔案信息化應用層次。大形勢尚且如此,各農業科研單位更要抓住機遇,積極推進本單位的數字檔案室進程,提高檔案數據化水平和資源利用水平。首先要按照制度規定開展檔案數據化工作,或外包檔案數據服務公司,或本單位人員共同參與整理,加大對檔案工作的多方加持,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和專業人員。同時要堅持從檔案資源入手,抓住關鍵,精準發力,逐步解決檔案數字化率偏低、信息共享度較差等問題,解決好跨門類、跨領域、跨地域檔案資源的整合問題。

3創新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豐富智慧漁業內涵

“打破檔案工作壁壘,不斷豐富農業科研單位檔案信息化內涵”?!埃北旧淼暮x就是多領域跨界融會貫通,同時也意味著開放、共享?;ヂ摼W與其他各行業有機融合協同,群體智慧得到最大實現。對于“互聯網+”,開放生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推進“互聯網+”進程,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打通以往制約發展的環節,將壁壘打破,連接一切,這才是“互聯網+”的目標。當前,農業部尚沒有出臺統一的數字檔案室建設標準,各級各地區的科研院所都是按照所屬省、市檔案室建設標準來推進,在信息化建設上缺乏統一的部署,逐漸形成了局限于本單位、本院系的縱向“煙囪式”信息系統。因而造成農業檔案信息系統之間難以有效交換數據,難以充分利用,影響了檔案工作效能。因此,農業科研單位應當與歸檔對口單位、部門密切聯系,通過打破檔案信息壁壘,協調管理與技術等方面的難題,豐富農業檔案信息化的內涵,為智慧漁業建設添磚加瓦。如此才能提供更好的檔案查閱服務,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向“數據化”邁進,打破根深蒂固的“重管輕用”思維,對檔案數據分析研究、綜合加工、深度開發,為領導決策和工作開展提供參考,全方位提供農業檔案信息咨詢服務,必要時還可以開展遠程利用,推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4筑牢農業檔案安全防范體系,合理制定備份策略

“互聯網+”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實現了集約資源、降本增效,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但另一方面,由此帶來的技術風險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也需要社會共同關注和重視。近期,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的WannaCry勒索病毒,就是由黑客利用美國國家安全局泄露的危險漏洞“EternalBlue”(永恒之藍)進行傳播,勒索病毒肆虐,簡直是一場全球性互聯網災難,一時間給廣大電腦用戶造成了巨大損失。大量的黑客入侵導致的系統癱瘓消極怠工和數據篡改造成的信息丟失給檔案信息管理系統敲響了警鐘。因此,首先,是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檔案安全防范體系,科學合理地制定檔案數據安全備份策略。當數據庫遭受到致命攻擊和損毀而導致數據丟失的時候,系統能夠快速自救啟動備份系統,恢復數據,保障工作開展。其次,要多形式開展檔案保密自查和警示教育,牢固樹立檔案意識、保密意識、安全意識,及時排查隱患,堵塞漏洞,嚴防檔案損毀和失泄密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王協舟,王露露.“互聯網+”時代對檔案工作的挑戰[J].檔案學研究,2016(6):66~69.

[2]魯嶸.基于云安全層的安全檔案信息系統構建研究[J].蘭臺世界,2014(5):42.

[3]申振鋒.云時代檔案信息管理系統面臨的風險及安全保護[J].蘭臺世界,2013(S6):87.

[4]王協舟,王露露.“互聯網+”時代檔案工作改革的幾點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6(5):94~100.

[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N].中國檔案報,2014-05-05(001).

[6]趙穎.“互聯網+”時代檔案數據服務公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云南檔案,2015(10):43~45.

[7]田偉,韓海濤.實現我國“互聯網+檔案”關鍵問題芻議[J].中國檔案,2015(12):62~65.

[8]本報記者.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漁業現代化[N].農民日報,2017-01-09(002).

作者:狄瑜 李姍敏 徐奕 華崟婷 郭晉 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