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課程建設分析

時間:2022-03-14 09:17:04

導語:管理學原理課程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學原理課程建設分析

近幾年,國家對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加大,從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力度逐漸加強,因此,各大學校開始貫徹國家的精神理念,注重對學校人才培養建設的力度。在獨立學院中,其通過課程建設的手段,將使學校打造出相應的精品課程,進而使學校的課程教材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逐漸提高,學習積極性逐漸增長,具有較高的學習熱忱,從而使學生變得越來越優秀,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一、獨立學院《管理學原理》課程概述

在獨立學院中,《管理學原理》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此課程中,對管理活動進行了相應的闡述,其包括活動建設過程中的規律與原則,在此基礎上,相應人員運用一定的教學資源,并進行相應的優化與組合,從而使課堂效率逐漸增強。在此課程逐漸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將具有創新性的思維方式,在此情況下,學生的綜合素質便得到相應程度的提升,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此課程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1]。獨立學院中有許多文科院校,《管理學原理》是一門文理專業學生都能進行學習的課程,其在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性的地位。在一定時期內,許多人士對此課程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但并未形成相對成熟的課程體系。在逐漸探索的過程中,相應人員發現了一些共同存在的問題: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理論知識,并未教授給學生相應的實踐經驗,此外,教師一味的進行課程講授,并未與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互動,課堂氣氛呈現死氣沉沉的狀態;此外,在每節課中,教師并未制定具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在目標不清晰的情況下,教學內容將處于混亂的模式中。在此問題出現的情況下,獨立學院便對《管理學原理》課程進行相應的探索,從而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二、獨立學院《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調研情況

在相應人員對課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為使調查結果具有可靠性,調查人員便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本次調查共抽取了180名學生,對不同年級的管理系學生進行相應的調查與詢問。在向學生詢問《管理學原理》的課程教學質量的時候,97.2%的學生對其具有一般的評價,31.7%的學生對其具有較高的評價,在向學生詢問此課程對做作業的輔助效果的時候,21.2%的學生認為此課程令自己作業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向學生詢問“多閱讀管理學著作對學習管理學原理”具有何種幫助的時候,75%的學生對其具有積極的評價[2]。在調查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雖然學生對此課程的褒貶不一,但在私下生活中,學生會主動到圖書館學習,掌握《管理學原理》的課程內容。在調查結束后,調查人員得出了一個結論:全部學生都認為此科目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目,在學習此科目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便為自己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在學生得出此結論的情況下,調查人員又開展了相應的調查,向學生提問如何使此課程更好的促進實踐教學的開展。52.2%的學生認為此課程應與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才能得到恰當的應用,42.2%的學生認為此課程應與具體的時代條件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在進行調研結束后,為獨立學院《管理學原理》課程建設的改革措施指明了方向,從而能進行正確的課程建設[3]。

三、獨立學院《管理學原理》課程教材的問題

(一)教材形式單一。在對《管理學原理》課程教材建設的過程中,存在相應的問題,如教材形式單一,在此教材中的課程內容,其都是一味性的進行文字的闡述,并未運用圖片等形式來增加教材的多樣性,在此過程中,學生希望課程中能增加一些新穎的形式,如流程圖模式,學生對教材形式的改變具有強烈的期盼。在此教材中,密密麻麻的文字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相應程度的降低,學生會認為此課程是一門枯燥無聊的課程,如若此課程教材形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學生便能理解此課程的真諦,全身心的投入到此課程的學習中,在教材形式多樣性的基礎上,學生便能對此課程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并具有自主學習的態度,如果在教材形式進行改革后,學生將能更好的掌握此課程的知識點,從而使自己的個人能力逐漸增強[4]。(二)教材內容滯后。在課程不斷改革的基礎上,《管理學原理》的課程內容應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血液,在時代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此課程應該具有相應的時代特征,體現一定的時代意義。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學中出現更多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其應得到教師的不斷施行。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此教材的教材內容應進行相應的創新與發展,代表相應時期社會發展的形式。如若教材內容在進行相應的創新與改革的基礎上,應使教材具有一定程度的邏輯結構,呈現相應的系統性,并秉承連貫的原則[5]。國外的一些管理性質的教材,在經過一段時期,教材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更新與改革,在每一本書中都會有不同的觀點,代表不同的時代內容,從而使教材內容跟上時展的潮流。在中國,我國的《管理學原理》教材卻并未對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更新,其教材中的大多數內容都已陳舊,并不能跟隨時展的步伐,在書中,并未將實際生活中的新事例引入到教材內容中,在此教材中,大多數都是比較古老久遠的教學案例,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相應問題的時候,并不能運用管理學知識去解決。現今教材中的內容呈現滯后性的特點,其并不能適應時展過程中存在的挑戰。在周三多的《管理學原理》的教材中,其內容雖包含了較多的教學案例與管理知識,但其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具有相應的時代意義,不能適應時展的步伐,新版教材與舊版教材并無多大的差異性,只不過封面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其教材實質內容并未進行相應的更新[6]。(三)教材不具有普遍性。在調查人員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向學生詢問管理學教材與學生適應性問題的時候,4%的學生認為匹配性極低,46%的學生認為匹配度比較一般,23%的學生選擇視情況而定的答案,只有27%的學生認為教材與學習的匹配性極高。該教材的適用對象主要為本科的學生,在獨立學院中,其辦學依賴于母體高校才能進行相應的開展,其與母體高校具有十分巨大的聯系,如在科目的設置上,在此基礎上,其教材內容便與母體高校具有極大程度的聯系,因此其教材內容與母體學校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7]。在《管理學原理》教材針對本科學生層次的情況下,當獨立學院學生在學習此教材的時候,便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困難,對教材中的一些內容便領會的一知半解,學生便不能較好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在與學生不相匹配的教材模式下,學生便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效果便得不到相應程度的提升。

四、獨立學院《管理學原理》課程建設的創新策略

(一)樹立以職業能力為培養重點的教學目標。獨立院校基本是三本招生,伴隨教育教學制度的不斷改革,獨立學校將本學校歸類為應用型大學,在此基礎上,獨立學校教師在課程講授的過程中,應將教學重點定義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教師將教學目標確定的時候,其應再進行詳細的劃分,教師在講授《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時候,應使學生掌握此課程的基礎性知識,當學生將基礎知識掌握透徹的時候,才能學習后續較難的課程,基礎性課程是一個過渡的橋梁性課程,當學生將基礎知識掌握清楚的時候,才能為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相應的案例教學法進行相應的教學,在運用相應案例的過程中,使學生運用管理學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去解決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將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當現實生活中出現相應問題的時候,學生便能運用恰當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8]。對于獨立院校的學生而言,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在教師樹立以職業能力為培養重點的教學目標后,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將變得更加清晰,課程內容將講授的更加明確,在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將對學習產生相應程度的興趣,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將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學生的綜合能力將會得到相應程度的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會逐漸增強,在課程建設改革的基礎上,學生將能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學生畢業的時候,便能運用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本領,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會呈現用人單位爭搶的局面。(二)樹立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依照課本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復述,在此種方法下,不能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個人能力得到相應程度的提高。教師應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樹立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在此種教學理念中,教師在使學生學會相應的理論知識后,還應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能,當學生生活中出現相應問題的時候,能學會運用相應的管理學理念去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9]。在教師運用此理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使學生掌握相應的職業能力,明白相應的職業理念。在教師以職業能力為目標進行教學理念上課后,教師必須仔細的進行課程設計,認真的備課,安排適合學生此節課的課程教學內容,并運用一定的適合學生此節課的課程教學手段。此外,教師可以運用相應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在運用此方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便能清楚的了解此課程的中心思想,在此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得到相應程度的提升,學習熱情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學生的實踐知識將能逐漸增長,在教學理念被確定的情況下,學生的理論知識將與實踐知識進行充分的結合,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個人能力將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三)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在調查的過程中,調查人員發現此課程的課時時間較多,如果教師將64課時都完整的進行講授,將會耗費許多時間,因此,在此種情況下,獨立學院需將較長的課時變為較短的課時,使學生學會更多的實踐經驗,在不斷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實踐知識會不斷增強。在此基礎上,獨立學院會將64課時減至48課時,使教師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教材中具有許多管理學知識,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對教材內容應進行適當的選擇,向學生講授最適合學生的知識內容[10]。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對整體課程框架有具體的了解,對書中的具體知識有一個大概的梳理,其次,在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具有相應程度的定位后,相關人員應對教學大綱進行適當的改革,并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模塊形式的教學手段。如果教師一味的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會使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得到相應程度的降低,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狀態。因此,教師在課程講授的時候,需向學生講授較多的實踐知識,使學生的管理知識逐漸增強,具有較強的管理性理念,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逐漸增強,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師向學生講授《管理學原理》知識的時候,還可以運用輔助教材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知識講授,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逐漸增強。為使學生的綜合能力逐漸增強,在選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還應創設較多的增強學生實踐經驗的渠道,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識,其次,學校可以聘請資深的管理精英到學校中開設相應的講座,在學生聽過此講座之后,便對管理學知識有了重新的認識,在學生不斷領會與吸收的過程中,學生便具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四)樹立正確的職業考核理念。在獨立學院中,學生的學習習慣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此種情況下,教師在進行課程講授的時候,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考核,在不斷考核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學習習慣變得更加優良。傳統的考核模式并未對學生產生相應的作用,如果學校實施新的考核模式,將使學生的學習習慣逐漸改變,形成一種較好的學習模式。在以前的考試中,教師與家長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未進行相應的詢問,在新的考核模式上,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相應的考核,在考核的過程中,將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強。在教師運用過程化考核手段的情況下,可以對學生的課堂出勤率、實驗環節的成績進行相應的考量。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將過程化考核成績的比重逐漸增強,將結果性考核成績的比重降低,在此種情況下,學生將逐漸擺脫傳統的學習狀態,如一味的死記硬背理論性的知識。如若在對考核模式進行改革的基礎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會逐漸增強,使學生真正掌握相應的知識,而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在一段時期后,學生對背誦的理論知識將會逐漸忘記,長此以往,將會形成一種反復循環的狀態,并不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學生并不能學會更多的實踐知識。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針對獨立學院《管理學原理》教材中存在的問題,學校應實施相應的創新改革措施,使教師重視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踐知識的現象得到相應的緩解。在此基礎上,教師的教學水平將逐漸提高,學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成為一名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人。在不斷改革的過程中,獨立學院將朝著積極的方向不斷發展,教材的編制內容將會更加合理,在課程逐漸建設的過程中,使教學效果得到相應的改變。

作者:姜姿羽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