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論社會資源的整合與社區文化發展

時間:2022-09-06 08:58:00

導語:獨家原創:論社會資源的整合與社區文化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論社會資源的整合與社區文化發展

社區文化是社區建設的靈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同志關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論述,闡明了共建與共享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辯證統一關系,揭示了和諧社會構建的客觀規律。“社區文化”是一種嶄新的文化形態。它生成于城市社區這一片獨特的土壤上,是社區居民共同創造的社會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總和。現在不少人都把社區文化等同于“唱歌跳舞”,甚至是老年人文化活動的代稱,滿足于開展一般層面上的文體、教育活動。對社區文化理解的片面性和膚淺性,必然導致工作面狹窄,從而忽略了社區文化的精髓。社區文化的核心是社區的精神面貌,它是社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象征,也是社區居民文化創造力的代表作,更是社區文化底蘊的凝煉和顯現。社區文化的發展是社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兩者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社區發展須臾離不開社區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促進力。

文化共建是實現文化繁榮的前提基礎。“文化共建”體現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是實現文化共享的前提和條件。文化要實現真正的繁榮,就要充分調動和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依托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斷形成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文化建設的新格局。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體。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只有激發群眾的文化創造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文化建設才會有動力和生命力。

要努力動員和借助社會力量共建文化。文化建設,既要充分發揮文化戰線的力量,又要善于動員和利用社會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建文化的格局。

文化共享是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群眾不僅是文化建設的建設者,更應該是文化的受益者。“文化共享”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屬性,是實現共同建設的目的和結果。只有在共建中實現共享,讓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從文化建設中得到實惠,才能使文化共建成為群眾的普遍自覺。

要進一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文化建設要實現共享,首先要解決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問題。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基層文化建設是重點,社區文化建設和農村文化建設是落腳點。在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同時,還特別重視社區文化建設,舉辦了各類社區居民參加的各種文化活動,特別注意維護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眾的文化權益,制定落實向這些群體免費開放或優惠服務的政策,使文化服務盡可能廣地覆蓋到全省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群眾。要進一步疏通渠道,加強城鄉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城市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更多地流向基層、流向農村、流向困難群體,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文化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省人民。

要切實提高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文化服務是否到位、是否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是決定人民文化權益是否落實的標準。文化是最富創造性的領域。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是日益增長、不斷變化、逐步提高的。這就要求各級文化服務單位緊跟時代進步潮流,不斷創新服務內容,改進服務質量,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文化需要。

對社區文化資源的再認識

1.人才資源

“社區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成為社區文化的資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社區成員各有其文化特長,社區文化活動為他們展示才藝提供了平臺,他們便是社區文化的現成人才;二是每一個成員都可以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支持者,教師是資源,學生同樣是資源,演員或運動員是資源,觀眾也是資源;三是原先的“觀眾”或“參與者”在活動中接受熏陶和培訓,增添了新的情趣愛好,從而變為新的行家里手,也便成了社區新的人才資源。

2.歷史文化資源

從某種意義上說,社區文化就是歷史文化的長期積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社區文化歸根結底演繹的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佳情景。社區文化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積淀,也是現代文化的生成與發展,沒有傳承,便沒有創新與發展,沒有歷史文化,也就沒有現代文化。對歷史文化的認識,有一個由膚淺到深刻的過程。社區文化在認識、發掘、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的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價值體系。

3.文化設施資源

社區開展文化活動,需要相應的文化設施。我們認為對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社區與社會資源整合需要公建共享,整合手段

精神整合。社區文化要“以人為本”,社區居民構成了社區文化資源的實體部份,推動社區成員的全面發展是社區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終極目標。需求、意志、情感、興趣、理想、信念、集體觀和世界觀都是人的積極性的推動力量,也是社區文化整合人才資源的切入點。在激發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同時,用社區文化活動吸引人們關注自己家園的建設與發展,在文化觀念、行為規范、精神生活等方面逐步形成共識,逐步形成精神合力,逐步形成能被多數人認同的社區精神。

管理整合。城市社區是人們地域性社會生活的共同體,是當今政府管理體制的一種深化,一種延伸。這是一種新的社會整合,是社會結構變化的一種新嘗試。社區管理既要實現延伸政府管理的職能,又不能仿效政府管理的模式,社區管理的核心動力和基本手段,是最大限度地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對社區文化的管理更不能運用權力管理,而是要研究和遵循人的行為特點和規律來管理。

機制整合。既然社區文化管理屬非權力管理,要實現社區文化人、財、物、資源的有效整合,首先必須進行管理機制上的整合。一般情況下,社區文化管理機制由“三套人馬”組成,一是由社區和駐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共同組建的“社區黨建聯席會”或“社區文化管理委員會”,這個組織承擔著統一協調指導、管理所在社區文化活動的社會職能。在這個組織內有必要吸納社區業主代表參加,以便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二是社區專職領導機構中,應有專人分管和專職從事社區文化工作。他們是落實共建領導機構決策的責任人,并負責具體組織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因為有共建組織作為后盾,就避免了“小官領導大官”的諸多尷尬。三是組建若干社區文化的社團,負責各類文化活動項目的策劃、組織工作。社團(團隊)中以社區業主中的熱心人才為骨干,適當吸納駐社區單位的人才參加。

信息整合。人們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就是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可以讓人們增添知識,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可以決定社區文化的走向。信息整合的最基本手段是建立信息庫,每個社區應將社區人才資源的變化﹑社區歷史文化的新發現和新的研究成果﹑社區可利用的文化設施資源以及社區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的安排做法等收納其中,然后根據需要,將整合過的資料應用到工作中。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對社區人際間的相互溝通也提供了有效的渠道,有條件的社區還可以設立專門的社區文化網站,形成社區局域網。

載體整合。社區文化活動是社區文化的載體。積極開展更進步、更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更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是整合社區文化活動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整合網絡文化、傳統文化、藝術文化、影視文化、健康文化,用以規范人們的行為;整合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用以豐富社區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整合歷史文化、環境文化,用以提高社區文化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