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服務向知識服務轉型論文

時間:2022-06-13 03:57:00

導語:文獻服務向知識服務轉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獻服務向知識服務轉型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高校圖書館如何借鑒、吸納知識管理,如何將文獻服務工作向知識服務轉型,建立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值得探討。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高校圖書館圖書館管理

1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基本含義

知識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現于英國圖書館學家布利斯1929年出版的《知識組織和科學的系統》一書中,在人類社會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進程中,“知識管理”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國際管理界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引起世界管理學家和企業家乃至政府管理部門的極大關注,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管理熱潮方興未艾,給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帶來極大沖擊。我們這里提到的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管理,是一種符合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即將知識管理理論與圖書館實際相結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對顯性知識和隱形知識的搜集、整理、存儲,最大限度地捕獲、挖掘、利用傳播知識,為讀者提供最有效的知識共享平臺與接口,以幫助讀者作出最好的決策,同時提升圖書館的形象,在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的發展。

2高校圖書館進行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高校圖書館數字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引人知識管理提供知識服務是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1時展的需要

縱觀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歷程,高校圖書館的管理經歷了從傳統管理到科學管理、目標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極其漫長的發展軌跡。這些管理模式和方法都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征。館藏文獻的載體也由原來單一的紙質載體發展到電子、網絡等多種載體形式。高校圖書館也已從傳統的圖書館發展到包括數字圖書館、網絡以及虛擬圖書館在內的多種形式的圖書館。服務形式也從傳統簡單的服務形式過度到網絡信息服務、電子圖書閱覽、多媒體和數據庫等多種服務形式。所有這些使得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普及,使人類的知識量空前浩繁;知識的急劇增長和通信手段的使利,使知識的獲取更加容易,但同時,“知識泛濫”等批駁知識沉余、知識垃圾的觀點也層出不窮。在某種意義上,人類的知識并不貧乏(甚至過多),但是人們有效獲得知識的能力卻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引人知識管理理論是時展對高校圖書館改進管理和服務模式的必然要求。

2.2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應用知識管理也是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圖書館要滿足不同讀者的各種信息需求,必須注重對信息的收集、存儲、整理和傳遞進行管理,并創造一種隱形知識與顯性知識互動的機制與平臺,進而創造出新的知識去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真正實現圖書館知識管理。把信息與信息之間、信息與信息的利用者、信息與信息產生的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這就是圖書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3高校圖書館如何實施知識管理

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包括對信息資源管理和對智力資源的管理,也就是對顯性知識管理和隱性知識的管理。隨著圖書館引人知識管理模式的理論越來越多,一些高校圖書館也從多方面著手嘗試知識管理的實施,就目前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管理來看,還存在著顯性知識數字化程度不夠,隱性知識得不到擴充的問題。必須采取措施來促進圖書館的知識轉化和創新,完善和加強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為圖書館全面實施知識管理打好基礎。

3.1對顯性知識資源的管理

首先要對館藏文獻資源充分開發,建好館藏數據庫,對特色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還要注重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由傳統文獻的整序組織即依據有載體的知識內容,對文獻單元進行描述、揭示,拓展和延伸到以知識單元為加工對象,進行知識組織,強化文獻知識的隨機存取和組織化存儲功能,為讀者提供有序化的知識服務體系。做到對文獻主題內容進行揭示的同時更加注重揭示文獻所載的知識單元。工作范圍由“文獻流”的整序拓展到“知識流”的組織,對高校圖書館有序館藏文獻,整合零散知識點起到關鍵作用。再一點,就是要注重開發網上信息資源。針對網上廣泛、無序、分散、質量不一的信息資源進行鑒別、選擇、整理、組織、加工,使之有序化。把有用的、有價值的知調恿過網絡等多種途徑傳送給讀者,讓知識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充分發揮知識管理的效用。

3.2隱形知識管理

主要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包括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智力資源的管理、和讀者智力資源的開發兩個層面。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智力資源主要指個體所掌握的知識及所積累的經驗,應受到重視和共享,這是圖書館的寶貴資產。高校圖書館要構建學習圖書館文化、共享圖書館文化,在具有學習和共享組織文化中,館員通過主動學習新知識,主動將自己的隱形知識表達出來與他人共享,使圖書館整體服務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說高校圖書館要把人的智力和創造性視為管理的對象和組織的重要資源,通過激勵、調動和發揮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成員達到預定的目的。因此,為更好地體現高校圖書館“以人為本、讀者第一”的辦館理念,就要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管理者的潛能和創造性,從而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開發讀者的智力資源,就是讓讀者去利用這些信息資源,注重收集來自讀者的知識和信息,從而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總之,高校圖書館要實現管理的合理化,首先要強調人的價值和作用,加強隱形知識管理是當務之急。

3.3做好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綜合管理

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收集、整理、存儲使用,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全過程,就是圖書館的知識管理。高校圖書館應首先建立和完善知識庫,這是實施知識管理的基礎,將圖書館知識資源以目錄的形式進行描述,以元數據進行處理,將隱性知識轉變為顯性知識加以存儲,還要將個人的知識庫轉變為組織的知識庫,知識庫系統有效運作依賴與傳輸網絡和運用系統,這樣使知識充分發揮其效用性成為可能。高校圖書館只有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采用新技術來完善自己的知識庫系統,才能為知識的共享創造前提。知識庫的組建是顯性知識的集合,除了館藏資源外,特別要重視收集館員在工作中創造的知識成果和來自讀者的知識和信息。圖書館應努力創造一種激勵機制和對員工的評價標準,以館員在整個圖書館知識創新的貢獻為基本標準,尤其對在知識的學習和共享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員工進行激勵,營造尊重知識和知識共享的內部環境。這也是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目的、手段和條件。

3.4構建共享平臺

要實現知識共享,必須構建知識共享平臺。因為隨著知識傳遞手段的日趨成熟,知識不再局限于某一個館藏,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就尤為重要。每一個高校圖書館想取得發展,必須通過多種渠道的協同發展,形成一個互補互惠,相互促進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通過網上信息服務等手段充分發揮文獻資源的作用。在知識的存儲和傳播上,可以利用知識管理的手段對數據庫技術、文獻檢索技術、智能、網絡技術等實現合理組織,保證知識的充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