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港建構實現突圍論文

時間:2022-06-25 03:32:00

導語:無水港建構實現突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水港建構實現突圍論文

摘要:首先闡述了無水港的概念和功能,進而分析了天津港發展內陸無水港的相關動因。通過分析天津無水港的發展現狀及發展目標,對其發展成效進行了歸納總結,最后提出了天津港加快無水港建設的策略,以期對天津無水港的建設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無水港;發展動因;建設成效;策略

1無水港的概念

1.1無水港的概念

“無水港”,顧名思義,是指“無水的港口”,也稱“內陸港”或“國際陸港”,是指把港口的功能向缺少出海港的城市延伸,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無水港以公路集裝箱運輸為載體,以兩地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合作為依托,引入相關船公司、船貨等企業參與,形成內陸“無水港”一次報關、一次放行的物流運作模式。無水港除了沒有港口碼頭裝船、卸船的操作外,無水港的功能與港口無異。

1.2無水港的功能

(1)國際港口服務功能。無水港設有海關、檢驗檢疫以及結匯銀行、保險公司、船務公司及船運等外運服務機構,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存儲、運輸、報關、查驗、托運、交單、結匯等完備齊全的國際港口服務,實現內陸港口與國際航運和國際市場的直接對接。

(2)貨物集散功能。無水港接受各種運輸方式到達的貨物,對貨物進行分揀、儲存并配送到區域用戶,也可以將發出的零散貨物集中編組、直接換裝批量運出。

(3)貨物中轉功能。無水港可連接各種運輸方式,實現多式聯運。比如,海鐵聯運、鐵路和公路聯運,為進出口貨物提供方便、快捷的中轉運輸服務;同時,內陸無水港也是銜接干線運輸與支線分撥運輸的核心樞紐。

(4)物流配送功能。無水港可以向相關專業配送中心、配載中心和區域物流節點實施日常配送,直接對工商企事業單位提供貨物配送服務。

(5)加工增值功能。無水港可以衍生物流商品加工服務。比如,對商品的包裝進行整理、換裝、改裝、條形碼印制等,通過物流加工提高物流對象的附加價值。

(6)商貿流通功能。無水港可以設置專業化的流通市場,為商品貿易流通提供一個高效的平臺。

(7)物流信息服務功能。內陸無水港內可建設物流信息網絡,提供物流信息查詢服務,進一步提高報關、結匯、退稅等工作的運作效率和方便、簡化的物流工作手續。

(8)商品展示交流功能。內陸無水港可設立商品展示平臺,為企業提供商品展示、貿易交流服務。

2天津港發展內陸無水港的動因

2.1天津港的發展遭遇瓶頸,需要突圍舉措

天津港是我國沿海地區最大的人工港。隨著1997年國務院對天津作出“天津市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要努力建設成為現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的明確定位,天津港進入快速發展期。2001年,天津港完成了中國北方第一個億噸大港的歷史性跨越。近年來,天津港雖有所發展,但發展速度逐步放緩,其發展遭遇瓶頸。在集裝箱吞吐量方面,天津港排在青島港之后位居第二位。天津港打造“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雄心面臨著空前的挑戰。

(1)國內港口的競爭。僅環渤海地區,就分布有大連港、營口港、青島港等一系列港口,正在興建的曹妃甸港也在崛起。根據規劃,未來曹妃甸將建設包括礦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氣碼頭在內的多個碼頭,成為中國多種泊位并存、單體工程量最大的港口。天津港與這些港口在貨源等方面的爭奪日益激烈。

(2)東北亞地區港口的競爭。東北亞地區分布著韓國、日本的眾多國際大港,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及其他諸多因素,天津港無法與韓國釜山港等國際港口爭搶轉口貿易。

(3)金融海嘯的沖擊。2008年受金融海嘯的影響,全球經濟萎靡,國際、國內港口及航運企業都遭遇很大的沖擊。天津港亦被波及。

基于以上形式,天津港急需尋找一條突圍之路。為擺脫桎梏、應對金融危機,天津必須進行無水港建設,選擇“無水突圍”,為城市發展開辟一條新路。

2.2無水港建設能為城市經濟提供發展契機

無水港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它使“內陸地區”變成“沿海地區”,主動承接沿海港口經濟的輻射,增強對國內外資本的吸引力,為內陸地區的發展提供支持,同時也為港口城市本身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2.3天津具有發展無水港的優越性

(1)天津港具有發展無水港良好的區位條件。天津港地處渤海灣,是三北地區最近的出海口,面向東北亞地處亞歐大陸橋的東端和京九經濟帶的北方出海口,具有極佳的區位優勢。

天津港經濟腹地廣闊,其直接經濟腹地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和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等八省區以及河南、山東二省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45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的46.9%。

(2)天津港擁有發達的交通網絡。天津是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并存的交通樞紐。天津港是年吞吐量近億噸的綜合性大港,包括集裝箱物流中心和散貨物流中心;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是我國四大航空貨運機場之一;天津有四條路橋通道可到達歐洲。此外,天津還可以借助北京作為全國鐵路、公路交通中心向內地輻射的便利條件,加強天津港與其經濟腹地的聯系。

(3)天津港與中西部腹地積累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天津與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天津港的發展同廣大腹地休戚相關,需要中西部的支持;另一方面,天津的發展可以帶動相關地區的發展。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內陸無水港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天津港發展內陸無水港的現狀與發展目標

3.1發展現狀

2002年10月,北京朝陽口岸與天津口岸實現直通,在全國首開先例。2004年11月,《天津海港口岸、石家莊和邯鄲國際集裝箱中轉快速轉關備忘錄》在石家莊簽署,成為津冀兩地大通關的里程碑。2005年4月,天津與腹地等12省市區共同簽訂了《跨區域合作天津議定書》,建立起口岸合作長效機制。

2007年,天津與北京、河北、內蒙古等12省、市、自治區簽署了《建設內陸無水港合作意向書》。天津港集團分別與內地7個省區的9家企業簽署《無水港項目合作意向書》。天津海關分別與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滿洲里、鄭州、石家莊、太原海關簽署《陸橋運輸監管業務合作備忘錄》。天津海關、天津港集團分別與河南、河北、山西對口單位簽署《內陸無水港便捷通關合作備忘錄》。這一系列合作協議,為順利有效推進無水港建設奠定了工作基礎。2008年天津港全面加速建設內陸無水港,內陸無水港總數已達到10個。

3.2發展目標

根據2008年11月下發的《天津市加快推進無水港建設的意見》,天津港要在原有陸港口岸的基礎上,與內地合作,積極辟建新的無水港,2009年要新增6個,到2010年,力爭在內陸經濟腹地有貿易往來的14個省會城市或主要的集裝箱貨源生成地普遍建立“無水港”,完善天津港與內陸運輸通道,實現“無水港”、天津港與國際航運的貫通,形成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建立“無水港”電子信息平臺,實現天津與腹地的通關作業一體化,形成布局合理、輻射廣泛、系統完整的無水港網絡。

4天津港進行無水港建設的成效

4.1通關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通關效率,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發展區域通關是天津海關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發展區域經濟要求的重要舉措。這種通關模式改變了內地貨物在申報通關時異地轉關兩次申報的傳統做法,吸引相關船公司、船貨等企業參與,形成無水港“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物流運作模式,實現了內陸外貿口岸與天津港的無縫對接。也就是說,通過建設無水港,把港口的功能放到了內地,腹地的貨主在當地就可以辦理所有的港口通關、通檢的手續,貨物到港口就可以直接裝船,這樣就提高了通關效率,減少了物流時間,從而降低了貨主的物流成本。天津無水港相關數據顯示,無水港物流運行時間,中部地區縮短了1~2天,西部地區縮短了3~4天,綜合物流成本下降20%以上。

4.2港口功能延伸——有利于擴大內地貨源市場

建設無水港,可以實現港口功能的相互延伸,通過承載內地出海的國際物流,可以有效地集散內地各類進出口貨物,尤其是集裝箱貨物,從而有效地鞏固和擴大內地貨源市場,天津港的綜合競爭力也隨之提高。無水港的建設實現了天津港與內陸無水港服務功能的對接,使天津港成為承載腹地物流的重要平臺,成為內陸地區通向世界的一條“黃金水道”。目前天津港70%以上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物來自天津以外各省區,港口對天津城市地位的提升作用明顯增強。

4.3港口經營創新——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

天津港對無水港貨物實行“三優先”的港口經營和操作方式,即港口手續優先,設立專門窗口和專人負責無水港的貨物;碼頭場地優先,在前方碼頭辟出專用堆場為無水港進行配套;港口作業優先,凡經無水港受理的進出的貨物,天津港將優先安排作業計劃。從而更好地服務和鞏固了“無水港”資源,進一步提高對腹地外貿企業的服務質量。

4.4腹地經濟輻射——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協作與發展

無水港是天津的內陸“根據地”。通過建設無水港,天津港與內陸地區可以實現雙贏,內陸地區擁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能夠形成圍繞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形式的多行業、多功能的綜合經濟體系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商業金融等第三產業高度發達的口岸經濟區域。由此可以看出,無水港的開港運營,對于改善內陸腹地的投資環境,拉動區域經濟增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現與國際港口的直接通關,都有深遠的意義。天津港集團公司董事長于汝民指出,國務院在批復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時,提到其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腹地的影響力和帶動力,也就是說天津港的發展不是天津自己的事,而是涉及全國范圍區域發展的事。

5天津港加快建設無水港的策略

5.1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

“無水港”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真正實現“無水港”各項功能,需要當地政府的宣傳和協調,需要當地海關、檢驗檢疫、鐵路、公路、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持。天津口岸各部門應該對內陸無水港的建設和運行給予了有力支持,建立健全區域口岸合作與無水港建設工作機制,確保組織推動、工作協調、聯系配合、政策支持、經費保障等各項工作得到有效推進和落實。將這些政策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市場優勢。

5.2依托東疆保稅港區的政策優勢,加強與內陸無水港的合作

東疆保稅港區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境內關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入港退(保)稅”的特殊海關監管政策,具有保稅物流、保稅加工、國際貿易等綜合功能。充分利用這些政策優勢,發展國際物流和國際中轉業務,特別是要大力發展向中西亞地區的國際中轉和路橋運輸,形成新亮點,并將保稅功能向腹地延伸。實現東疆保稅港區與內陸無水港的功能聯動、信息聯動和營運聯動,推進更深入的合作。

5.3運作好“三個聯合”,拓展“無水港”網絡

(1)積極與貨主聯合,與貨主構建戰略聯盟,開辟貨物供銷市場,掌握市場主動權,使港口腹地市場化、網絡化。(2)積極與城市工業園區、臨港產業聯合,與臨港產業形成緊密型物流鏈,在促進以工業園區為依托的臨港產業集群發展中實現自身發展。(3)積極與鐵路、公路、口岸單位聯合,努力疏通制約港口貨物集疏運的“瓶頸”。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和公路、鐵路系統服務水平。

以天津港為樞紐,以港口物流中心,通過集裝箱火車將節點連起來,在內地推進無水港建設,推進鐵路運輸班列化和散雜貨運輸班輪化,逐步完善天津港物流服務網絡的“點、線、面”,形成覆蓋腹地的物流網絡體系,打造一條聯系世界的“黃金水道”,實現大通關。

5.4采取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

無水港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設施,它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支持。所以天津港在無水港的投資建設中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包括:當地政府以土地出資,天津港投入資金,新建“無水港”;利用鐵路集裝箱運輸物流中心或集裝箱專辦站的建設,投資參股或租用部分場地,與鐵路部門合作建設“無水港”;利用當地已有的物流場地,與物流或生產企業合作建設“無水港”,由天津港投入必要的資金和設備。

5.5加強電子口岸的建設與合作

天津電子口岸公司是無水港建設的責任單位與合作單位。應該加強天津電子口岸的建設,完善其報關、報檢等各項應用服務功能,延伸電子口岸服務。此外天津還應會同內地建設北方地區大通關協作平臺,使天津電子口岸與腹地省區市電子口岸和無水港信息系統盡快具備對接條件,進而加強與內地電子口岸和無水港的合作,為無水港和區域通關提供信息化支持,實現與內地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6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形勢下,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競爭以及金融危機的沖擊,進行無水港建設是天津港突圍的明智選擇。建設無水港有利當地與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沿海港口的良性發展。為順應大通關的要求,天津港應加快推進無水港建設,進一步發揮其服務輻射和帶動作用,從而在新形勢下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參考文獻:

[1]楊海霞.暗戰“無水港”[J].中國投資,2007(11):62-65.

[2]朱長征,董千里.國際陸港基礎理論研究與探討[J].物流技術,2009(1):17-19.

[3]葉龍.構建內陸“無水港”[J].中國水運,2005(4):55.

[4]徐偉,陸夢.無水港在港口發展中的作用[J].水運管理,2006(9):8-9.

[5]張善杰.我國“無水港”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J].海運縱覽,2008(7):21-24.

[6]張繼明,王慶生.天津港發展內陸無水港的實踐與做法[J].天津經濟,2007(9):25-28.

[7]中國港口經濟大叢書編委會.中國港口經濟[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