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的實現解析論文

時間:2022-12-17 03:30:00

導語:公共文化服務的實現解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文化服務的實現解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公民文化權利;公共文化服務;公平性;圖書館服務

論文摘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關系到公民文化權利的實現、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平性原則是構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原則之一。本文以圖書館服務為例,結合圖書館發展情況解析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平性實現。

公平或日平等是現代文明社會基于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人權的確認,是最重要的價值理念之一。我國憲法將“平等權”列為公民基本權利的首位,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由此可見平等權之重要。公民文化權利作為基本人權的重要組成,同樣應當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因此,平等的原則也必然應當延續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

一、我國公民文化權利內容

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我國公民文化權利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權;②享受文化科技進步權;③參與文化生活權;④接受教育和培訓權;⑤文化創意權。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公平實現

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平性原則即指每個公民(包括不同社會階層的成員)在獲取公共文化資源、享受文化服務時,享有獲得服務機會的公平,服務內容、質量和服務過程的公平。服務機會的公平,主要體現為服務對象的全體性或者說服務必須惠及全民。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不應有任何地域、城鄉、種族、身份等的歧視。所謂服務內容、服務質量、服務過程的公平,則指不論服務對象為何人,均有權享受到同樣的、質量穩定、程序公平的對待,從而享有平等的文化服務。

在構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平性原則對政府部門提出了宏觀與微觀兩個不同層面的要求。宏觀層面的要求指,政府在進行文化發展戰略的制訂、文化資源配置、文化設施規劃建設、整體布局調整等重大宏觀決策中,應當充分考慮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地區的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資源,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微觀層面的要求則是,政府各具體部門,以及政府扶持資助的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提供各項文化服務的過程中,應當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使大家獲得機會公平、質量穩定的服務。公務員之家

三、以圖書館公共服務為例看公平性原則的實現

由于區域之間的發展差異,城市和農村仍然有一支龐大的弱勢群體,他們渴求文化公平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公民的文化權利尚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平性原則的提出,很大程度上針對了公共文化服務不夠公平的歷史和現實狀況。圖書館服務是公共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目標的主要形式與內容。在中國傳統的圖書館服務中往往會由于制度與技術的設定使圖書館服務的公平性大打折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49年就了旨在推進圖書館公共發展的《公共圖書館宣言(1949)》。該宣言闡述了一個具有國際代表意義的圖書館精神與理念,認為:“公共圖書館是平民教育及國際互諒的生力軍,進而推動和平。”以此為標志,圖書館保障公眾自由地、不受限制地獲取知識和信息的社會功能被突出地強調并付諸實踐。

對圖書館業來說,圖書館公平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宏觀角度而言,政府在進行圖書館發展戰略的制訂、資源配置、設施規劃建設、整體布局等重大宏觀決策中,要充分考慮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地區的需求,合理配置圖書館資源,努力做到公正公平。二是從微觀層面看,圖書館在提供各種服務的過程中,應當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一視同仁,使大家獲得機會公平、質量穩定的服務。近兩年黨和政府實施了很多新措施來改善圖書館公共服務現狀。從當前來看,無論是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書屋工程、城市職工書屋建設,還是流動圖書館、社區圖書館、城市工業區外來工圖書館的建設都體現了以全民為文化服務對象的公平性。城市公共圖書館也開始把農民工納人他們的服務范圍,為他們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務,滿足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圖書館公共服務公平性原則得到一定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