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探索
時間:2022-02-04 04:09:00
導語: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對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標準與目標等方面概括論述了現階段我國圖書館數字化發展的方向。數字圖書館是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媒介與組織形式,借助于數字圖書館這個網絡與計算機技術完美結合的工具,信息資源管理才能進一步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
1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標準與目標
數字圖書館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并茂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它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以便跨區域的查詢和傳播。它涉及信息資源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2002年10月,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國家圖書館聯合發起,啟動了《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設》項目,針對數字圖書館系統的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制定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發展戰略、標準規范框架及核心標準規范體系,建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開放建設與開放應用機制。截至2003年8月先期啟動的總體框架與發展戰略、開放建設機制、資源加工與操作指南、唯一標志符應用規范、基本數字對象元數據規范、專門數字對象元數據規范、數字資源檢索與應用等7個子項目組,已完成國內外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及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數字圖書館核心標準規范的分析報告。該項目的啟動,促進了我國數字圖書館的快速、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建立一個公共數字信息管理體系,搭建知識獲取環境,向社會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知識服務,使人們能夠跨越時空限制,從數字圖書館體系中快捷準確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與知識,從而實現保存文化遺產、傳播先進文化、促進科教興國、消除數字鴻溝的宏偉目標。為此,建設數字圖書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大戰略。實現文獻資源數字化、服務手段網絡化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數字圖書館必將成為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2數字圖書館的服務
2.1數字圖書館網絡服務
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描述從資源和服務本身表達的內容和知識特征人手,采用元數據對服務進行多角度地描述,能夠較好地揭示數字圖書館中豐富的、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數字圖書館的網絡服務可以分為被動服務和主動服務兩類。被動服務是數字圖書館網絡服務的基礎方式,其特點是不考慮用戶的個別要求,具體實現形式一般是采用無交互Web網站模式,是單向信息傳遞模式。數字資源將以網頁、數據庫形式出現在網絡上,網頁僅提供使用指南信息,除此之外無任何其他服務提供。用戶處于被動地位,而系統處于主動地位,信息從資源到用戶單向流動。主動服務是數字圖書館網絡服務的高級方式,其特點是考慮用戶的個別要求,具體實現形式一般是通過交互式Web網站形式,具體分為雙向交互問答模式和個性化信息推送模式。在雙向交互問答模式中,數字圖書館可以根據用戶的請求組織資源服務形式,根據用戶需求變化,系統和用戶處于同等地位,信息在系統和用戶之間雙向交流;可以通過Chat形式實現。在個性化信息推送模式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自行設置數字圖書館界面并定制數字圖書館資源,使得數字圖書館成為用戶自己的電子書房。從而使用戶處于主動地位,數字圖書館系統居于從屬地位,數字圖書館只是在技術上按照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定制并主動推送信息可以通過MyLibrary技術實現。
2.2數字圖書館2.0服務
Web2.0是相對Web1.0互聯網應用的統稱。Web2.0環境下的信息特征包括:交互性強、共享性強、個性化突出等。利用Web2.0技術來改進數字圖書館現有的服務,以便更好地為老用戶服務并吸引新用戶。數字圖書館2.0所提供的是基于用戶的知識服務,這種服務模式使得用戶與用戶之間以及用戶與資源之間可以借助技術來產生互動、建立關系。數字圖書館2.0服務體系由5個模塊組成:用戶中心、文獻信息服務、虛擬參考咨詢服務、學習中心和網絡社區。用戶中心主要用以收集用戶需求等信息,建立用戶信息數據庫,指導文獻信息檢索與獲取、虛擬參考咨詢和學習中心三項服務的開展。網絡社區主要借助Web2.0技術為用戶構建一個網上相互交流、上傳個人信息、表達個人思想與感情的虛擬網絡空間,并以其技術優勢穿插于其他四項服務模塊之中,為各項服務的開展提供新的途徑。文獻信息服務、虛擬參考咨詢服務和學習中心是數字圖書館圍繞用戶展開服務的三個主要手段,為用戶提供文獻檢索與獲取、問題咨詢與解答、信息素養培養與課程學習幫助等服務。而虛擬參考咨詢服務和網絡社區所匯集的各種知識、資料經過工作人員的篩選、分類和建檔,最終形成數字圖書館的知識庫。
2.3數字圖書館網格服務
網格是信息社會的網絡基礎設施,將互聯網上的所有資源,如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資源、軟件資源、知識資源等實現互聯互通,使網絡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信息資源庫和信息處理平臺,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得來自整個網絡的個性化服務。基于服務構建數字圖書館網格應用系統是Web服務和網格技術在數字圖書館領域的融合。在數字圖書館網格中,不僅要考慮網格中信息資源,還要明確數據資源、計算資源的特征以及服務質量特征,考慮如何與已有網格中間件和其他描述工具整合的問題。數字圖書館網格中服務的特征可分成4大類:一般特征、功能特征、約束特征和質量特征。一般特征是該服務在數字圖書館網格中可以被識別的特征,例如服務名稱、服務地址等。功能特征用來表示該服務能夠提供的操作以及能夠提供的最終結果,對于各數字圖書館,即服務提供者而言,可用它描述將要的服務;對于用戶而言,用于描述其需求服務應該具備的操作及需要提供的最終結果。功能特征一般是從常用功能角度對服務進行描述,但功能相同的服務不一定能夠提供合適的結果給用戶,因此還可以定義一些可選的約束特征,例如語義特征,用于對功能相同的服務進行進一步過濾,提高匹配的精度;對于一些有產權限制以及使用權限制的資源和服務也可以使用約束特征。質量特征主要表述與服務使用密切相關并能直接影響用戶對該服務感受的特征,例如帶寬、該服務實際被使用次數以及用戶對該服務的反饋等,這些特征有些是固定值,有些是隨著數字圖書館網格運行而動態變化的,即服務提供者不能直接描述,而是根據服務請求者真正使用服務后反饋或者動態增值的。基于這些特征分類進行多屬性的數字圖書館網格服務描述,以有效支持不同類型資源共享和適應不同的用戶群。
2.4數字圖書館云計算服務
云計算是一種新興的、極具延展能力的運算方式,包括運算、儲存及視頻等以服務的形式,可以通過網絡方式提供給用戶。通俗地說,云計算中的“云”就是計算機群,每一群包括了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它們像云一樣,遍布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隨時可以調用這些計算機軟硬件資源。而“計算”就是云計算提供給我們的處理能力,并為我們提供服務。數字圖書館分布式系統具有高度容納機制,控制核反應堆主要采用分布式來實現高可靠性,可擴展性;高度靈活性等特征符合云計算運行環境。云計算就是把普通的服務器或者個人計算機連接起來以獲得超級計算機,也適應了數字圖書館分布式系統的結構。云計算環境下,數字圖書館自動化軟件系統將拆分為多個功能包放在Intemet上,軟件系統的標準化成為圖書館用戶選用軟件系統的基本要求。
3數字圖書館合作與共享
3.1建立有效合作的圖書館聯盟
所謂圖書館聯盟(LibraryConsortium),是指圖書館界為適應網絡環境的需要,以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協同發展的目標而共同發起,通過簽署共同認可的協議、合同等建立起來的圖書館合作聯合組織。基于今天社會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和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變革,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圖書館聯盟,在多方面展開廣泛的合作與共享,有力地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實踐證明,圖書館聯盟是數字時代圖書館合作最可行性的方案,有利于圖書館之間高效益、低成本地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目前,圖書館聯盟的組織形式靈活多樣,類型很多,其功能也不盡相同。在數字資源方面,主要體現在資源引進的統一規則、統一投入、聯合采購、共享使用。通過聯盟合作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和平臺,聯合進行數字資源的開發、整合與保存。以聯盟的名義爭取政府和其他機構的資助,尋求各方理解和支持,開展成員館之間人員的培訓及交流等。
圖書館聯盟是解決網絡環境下信息量具增和圖書館經費短缺、傳統服務無法滿足要求等矛盾的有效途徑,是圖書館在數字時代的生存模式和發展方向。它真正突破了過去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各自發展、自我保障的局面,在觀念、體制、方法上把資源共享落到了實處。它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的“條條塊塊”分割和政府的行政干預,實現跨系統、跨地區的真正聯盟,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將分散的人力、物力、財力及信息資源、信息服務有序整合,并由此產生協同放大效應,全面提升聯盟成員館的綜合實力,促進圖書館的發展。
3.2積極開展標準規范的制定、技術交流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的各大數字圖書館已經初步建設了海量的數字資源。但由于標準規范不一,未能按統一的技術規范進行整合,許多資源無法實現共享和有效利用。為此,要抓緊制訂和出臺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主要標準規范。最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批準籌建全國圖書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依托全國圖書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進一步推進標準規范建設。
要組織一批專業技術骨干,針對數字圖書館建設中存在的技術瓶頸問題,進行聯合攻關。要積極參與有關的交流與合作,跟蹤、學習國際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
數字圖書館對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層次、高標準的,所涉及的管理人才、數字圖書館員、技術人才、法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的領軍人物非常欠缺。要研究和制定有關數字圖書館人才的培養、培訓計劃,加強人才培養合作,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確保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高水平、維護的高水平、服務的高水平。
3.3加強有關版權問題的協調與合作
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人們對網絡的日益依賴,網絡上發生的著作權糾紛日益增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1年10月27日審議通過了《著作權法》修正案,信息網絡傳播權概念正式納入了修改后的著作權法中,使著作權人的專有權延伸到了網絡空間。為了進一步保護信息網絡傳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也于2006年7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的出臺,對于完善著作權制度,有效保護網絡知識產權,繁榮我國出版市場,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平衡作者、出版者和公眾三者利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觀《條例》,在確認與保障圖書館利用網絡提供數字資源服務相關權利的同時,對服務對象與提供館藏等方面進行了嚴格限制,更加偏重于著作權、人權的保護。雖然圖書館在保障公民的知識信息獲取權利,尤其在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獲取知識信息的平等權利,實現全社會的信息公平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網絡時代到來以后,著作權人的專有權隨著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確立而延伸到了網絡空間。面對著作權擴張的趨勢,圖書館如何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在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服務與著作權人的權利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充分利用《條例》有關規定的同時,數字圖書館合作成員單位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在版權處理、購買等方面研究對策,爭取政策,協調立場。
3.4構建具有共享功能的數字圖書館虛擬平臺
數字圖書館虛擬平臺的構建,需要大量合作的單位、開發商、政府等有關部門的參與。作為以信息資源為服務支撐,借助網絡跨越時空限制,為廣大受眾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資源獲取服務的實體,這是受到普遍共識的數字圖書館的實質。事實上,從其實質可以分析出,數字圖書館是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媒介與組織形式,借助于數字圖書館這個網絡與計算機技術完美結合的工具,信息資源管理才得以進一步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為了支持資源提供者和資源消費者之間的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的構建可以借鑒虛擬研究組織的建設機制。虛擬研究組織的建設機制主要是以各種高級的共享控制規則為基礎,匯集用戶、資源集與服務集之后進行建模。根據信息資源提供者所提供的不同資源與服務類型,依據虛擬研究組織的建設機制建立起來的數字圖書館,可以增強資源與服務被發現的概率。
參考文獻:
[1]陳麗華.關于我省數字圖書館建設問題和對策的思考[J].西部大開發,2010(3).
[2]張美莉.數字圖書館多元化信息服務綜述[J].圖書情報,2010(6).[3]彭紀青等.試論數字圖書館的合作與共享[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3).
[4]張永明.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0(3).
[5]蔣曉艷.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建設問題淺探[J].圖書館學刊,2010(5).
- 上一篇:構建價值鏈會計的設想淺議論文
- 下一篇:現階段財務管理問題及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