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23 09:09:59
導語:公共管理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經濟學課程群在公共管理
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與作用公共管理專業(yè)的經濟學課程群通常由理論經濟學與經濟學幾個重要分支的應用兩大門類課程組成。因不同學校根據不同的培養(yǎng)模式與要求選擇開設的課程不同,由此構成的課程群也就不一樣。這一課程群所包括的較具代表性的課程有:屬于經濟學理論基礎的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這幾門課程設置為專業(yè)必修課程。還有幾門應用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可以設置為專業(yè)選修課,供公共管理專業(yè)不同的二級學科方向同學根據本身所學的二級學科方向進行選修,包括勞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福利經濟學、教育經濟學、衛(wèi)生經濟學等。宏、微觀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等多門相關課程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它不僅包括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初步應用,也承載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教學內容,為公共管理專業(yè)學生了解現實經濟活動開展的背景和環(huán)境以及掌握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和規(guī)律提供了基礎。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衛(wèi)生經濟學及福利經濟學等作為經濟學的幾個重要分支構成了凸顯公共管理專業(yè)二級學科特色的主干課程群,每一個分支都以其不同的研究領域為二級學科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視角與理論工具。如公共經濟學是在財政學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不僅包括政府收支活動的全部內容,還包括公共產品、公共選擇、政府規(guī)制等內容。社會保障領域的諸多方面,如住房、醫(yī)療、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產品的特點,可以運用公共經濟學知識進行研究。當然,公共管理專業(yè)中的經濟學課程群不是經濟學多門課程的簡單拼湊和組合,各門課程通過有機聯系、逐步遞進、縱橫交錯等系統效應,構建起公共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計劃體系的理論框架,不僅能使學生對市場經濟運行體系及國民經濟管理體系有系統、全面的認識,為學生繼續(xù)學習、拓寬專業(yè)口徑打下扎實而寬厚的基礎。
二、加強公共管理專業(yè)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的若干構想
(一)明確公共管理專業(yè)建設目標與思路。公共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務和國際事務管理規(guī)則和機制,能在文教、衛(wèi)生、環(huán)保、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yè)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此,有關經濟學課程群的建設也將在這一培養(yǎng)目標的指導下展開,要對有關課程的構成、教學力量和教學資源進行同步整合,對課程設置進行重新調整,突破課程壁壘,組建一個或多個課程群來進行研究性教學。不僅要以經濟學知識、理論、方法的傳授為基,以運用經濟學知識、理論、方法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實訓實練為本,體現經濟學課程群的基本功能,還需注意多學科交叉融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二)在課程體系建設中應突出各課程的特色和側重點。課程體系是根據培養(yǎng)計劃的要求,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規(guī)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反映本專業(yè)教學思想和培養(yǎng)目標的系統架構。整個課程體系的教學思想、主次關系、邏輯關系是否清晰影響到經濟學課程群,能否把扁平深奧枯燥的理論變?yōu)榱Ⅲw透析、易于理解、生動有趣的活生生的專業(yè)知識體系。但問題是公共管理類專業(yè)每一門課程的知識點都有一定的關聯性和重疊性,比如,勞動力市場理論在《微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教育經濟學》中等課程中都有所提及,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重疊。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首要任務就是有機整合相關課程。為此,首先要明確每門課程研究的主要對象。根據課程研究的主要對象修訂教學大綱,要求各門課程在講求自身完整性的同時,盡量避免課程間內容重疊,力爭明確界定各課程的研究對象、任務、職能。此外,課程群建設的重心應放在課程之間內容的整合,從公共管理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及知識體系構成等因素出發(fā),依照“大課程”的布局進行規(guī)劃,由追求單門課程內容的嚴密、完整,轉為追求課程群體系的完善,使群內課程由原來的相互隔離轉變?yōu)橄嗷ヘ炌ǎ上嗷ブ丿B變?yōu)橄嗷パa充、相輔相成。再次,在課時安排上也要遵循把整個課程群看作是相當于一門課程,把不同的課程看作是不同的章節(jié),對于內容多、重要程度高的課時應當安排多一些。教學進度的安排上也要注意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銜接。(三)整合課程內容,編撰校本教材。課程群建設需要對課程進行全方位的整合,教學行政主管部門要鼓勵課程群使用自編講義、校本教材,而不是在課程群的名稱下面各個課程對原先教學內容的微調,因此,需要教學團隊不拘泥于高教版的各科教材,對原先的課程內容重新審讀,并重新編撰課程群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的編撰重點在于課程群內子課程間的協調和系統化,校本教材在編撰過程中的基本思想與方針不偏離教育部的相關規(guī)定,但需要結合地方政府治理的實例編寫案例,讓學生課程群學習課題調研的對象觸手可及,學習的現實意義才能得到增強。(四)建立團隊授課制度,明確團隊教師之間的分工協作關系。如何開展課程群的教學是建設的關鍵。課程群教學必須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教學過程。一個課程群的教學團隊由3-5個人組成,教學團隊的教師共同討論課程群課程體系的設計,根據每位教師的專業(yè)特長進行分工,每位教師負責整個課程群的一個部分,定期對授課內容間的銜接進行溝通與交流。(五)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完善網絡信息資源建設,推動課程群建設與教學改革。教學手段的有效性體現了對課程體系以及課程群核心思想的認知程度。加強實踐教學,積極引進教學軟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課程核心內容及對相關課程的理解。網絡資源可以使課程群教學在整體優(yōu)化的基礎上發(fā)揮聚集效應,可以構建課程群網絡智能教學平臺,建立一個資源整合、支持多學科、多任務的教學平臺,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在課程群教學整體得到優(yōu)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這樣,不僅可以給老師一個具有開放性、協作性的共享網絡教學資源環(huán)境的接口,也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主性和個性化網上指導幫助,實現學習的智能化管理。(六)重視課程群建設教學效果的考核。明確的考核體系和目標對學生的學習也是一種激勵,對課程群建設和教學改革效果的考察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比如,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對平時授課過程中學生課上發(fā)言及完成完成的各種社會調查、小論文、小報告等進行成績評定,計入期末綜合成績。期末試卷中最好以實例分析題為主要考試題目,要求學生寫清楚所運用的知識、思想觀點而方便教師批閱。學生的畢業(yè)論文應該與課程群的教學接軌,要求學生從多角度入手,綜合深入地針對所選擇的題目進行分析,但要突出經濟學科群知識在畢業(yè)論文撰寫中的運用。
總之,公共管理專業(yè)中經濟學課程群的建設內容廣泛、意義深遠。進行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革傳統的封閉僵化的課程體系,深入探究高校經濟學課程群建設方案,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公共管理專業(yè)研究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這對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艷.高校經濟學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商情,2016(31).
[2]許鳴宇.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28).
[3]趙玉等.經濟管理類專業(yè)課程群建設的實踐與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
作者:儲麗琴 孟飛 曹海敏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大學體育專業(yè)健美操專修學生教學
- 下一篇:改革開放財政稅收問題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