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醫藥廣告論文
時間:2022-05-29 09:18:00
導語:正確對待醫藥廣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虛假醫藥廣告泛濫;消費者盲目聽信醫藥廣告的危害;高價醫藥費嚴重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對待醫藥廣告的五項有益的忠告;總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目前國內的醫藥廣告已經不得不用“泛濫”二字來形容了、虛假醫藥廣告泛濫成災已經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醫藥廣告的投放額正以極其驚人的速度遞增、現在醫藥、醫療廣告在地方媒體的廣告份額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世界上并無十全十美的療法、世界上沒有不被公開報道的科研成果、對當今公認的疑難癥,沒有簡便、快速和無痛苦的療法和藥物、世界上沒有什么“密而不宣”的療法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醫藥、醫療廣告泛濫,而其中則更是有大量的虛假廣告。由于消費者的盲從心理,醫藥廣告在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身心危害的同時,也嚴重的加重了他們的經濟負擔。面對如此情景,除了寄望于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外,筆者還引出了對待醫藥廣告的五項有益的忠告,忠告廣大消費者不要被誤導。
關鍵字:醫藥廣告,消費弊端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的醫藥廣告已經不得不用“泛濫”二字來形容了。打開電視(1),黃金時段里充斥著的是大量的醫藥廣告;翻開報紙,各類藥品保健品廣告通常是以整版、半版的篇幅出現;而晚間的廣播節目,則基本上被各種“醫學專家講座”、“健康咨詢熱線”給占據了。
醫藥,醫療廣告真可謂是鋪天蓋地而來,但隨之卻帶來了一系列的消費弊端:一方面,消費者盲目聽信醫藥廣告的宣傳,隨意服藥物,這樣非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會因為錯誤用藥致使病情惡化;另一方面,巨額的醫藥品廣告費用使醫藥品價格連連攀升,嚴重的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而更讓人們心疼的是虛假醫藥廣告的泛濫,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綜上所述,本文總引其它相關文章如下:
一、虛假醫藥廣告泛濫
虛假醫藥廣告泛濫成災已經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2)。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測顯示,2004年前9個月藥品電視廣告違法率達62%,其中6月至8月全國98份報紙刊登的7315例藥品廣告的違法率高達95%,尤其多見的是法律所禁止的處方藥廣告。而電視上、廣播里許多常見的肝病、糖尿病、心臟病等蓄意誘導的所謂專家講座,實際目的只是向患者推銷醫院和藥品。報紙上則更存在大量的違規廣告,其中出現的“除根”、“治愈”、“治愈率”、“不復發”、“第一藥”等都是法規所不允許的。此外,還有許多保健品也夸大地打出治療作用的幌子誤導消費者。而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在全國開展的旨在揭露虛假廣告、提高辨別識謊能力為內容的“慧眼識廣告”活動也披露(3):在收到的7240封舉報信中,其中對虛假醫藥廣告舉報數占到了31.3%。而據統計(2),我國每年大約有250萬人因聽信虛假醫藥廣告用藥不合理。這些虛假醫藥廣告不但貽誤了患者的病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且還給患者造成了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
因此,泛濫的虛假醫藥廣告已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一大公害!
二、消費者盲目聽信醫藥廣告的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從藥品廣告開始正式現身于媒體到現在的短短的二十幾年間(4),醫藥廣告的投放額正以極其驚人的速度遞增。有數據顯示,自2002年起,醫藥廣告一直占據了我國各行業廣告投放額的前五名。藥品廣告鋪天蓋地帶來的結果是,超過一半的消費者靠廣告選藥。據統計,44.3%的消費者在到達藥店之前,就已經決定了要購買藥品的品牌。甚至有很多消費者直接把廣告當成了醫生,在醫院里,直接點名開藥,而置醫生的專業指導于不顧。可以說,藥品廣告的頻繁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費者的盲從心態。
而正是由于消費者的這種盲從心態,使得患者極易受醫藥廣告的誤導,輕者疾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重者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新疆日報》就有報道(5):家住烏魯木齊市醫學院的郭女士的父親上了虛假醫藥廣告的當,吃“苦樂康”不但沒有治愈糖尿病,反而加重病情。郭女士說,一種叫“苦樂康膠囊”的保健品在某些媒體上宣傳包治多型糖尿病,結果一些上了年紀的糖尿病患者,買藥花了幾千元錢,卻差點把性命都搭進去,他們醫院就已搶救了四五位買這種藥上當受騙的病人。她的父親也是受害者,相信這種虛假廣告,購買了“苦樂康膠囊”。但結果服用一個月后,全身浮腫,去醫院檢查的結果是腎衰竭。她父親的其他幾個病友服用“苦樂康”后,也都出現類似癥狀。
像此類報道在各家刊物上都有報到,特別是2002年發生在湖南的“梅花K”假藥案就是患者聽信了違法廣告購藥(4),造成70多人嚴重中毒,雖經及時搶救,但仍有一人成為植物人。
悲嘆呀!盲目的聽信那些醫藥廣告,這是消費者在拿著自己的生命當兒戲呀!
三、高價醫藥費嚴重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湖北一家地級電視臺廣告部的張小姐講述(6),現在醫藥、醫療廣告在地方媒體的廣告份額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2004年她所在的電視臺全年廣告收入大約在1350萬元,這其中醫藥、醫療的廣告占到900多萬元,所占比重將近70%,這還是地級電視臺,如果是在縣級電視臺,這個比例就更高。
而事實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巨額的醫藥廣告費用使醫藥品價格連連攀升已經是世人不爭的事實。藥價普遍上漲,百姓買不起藥、看不起病,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
就衛生部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7):近年來醫療費用的增幅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長,三成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與城市人口相比,農村人口因病致貧現象更加嚴重,而且陷入了因貧致病又因病致貧的惡性循環當中。有很多人由于支付不起藥價而錯過了治病的時機導致病情惡化。
四、對待醫藥廣告的五項有益的忠告
面對這鋪天蓋地而來的醫藥廣告,消費者又應該如何來決擇呢?在此筆者推薦美國霍普金斯的五項有益的忠告(3):1、世界上并無十全十美的療法,如果說一項科研成果完美得令人難以相信的話,那你最好真的不要相信它,因為所有的藥物都有毒副作用。2、世界上沒有不被公開報道的科研成果,只要某項科研一有成效,必定先有權威的專業期刊披露,繼之是電視、報紙等媒介的傳播。而一經報道,有關科學家就會對新藥或新方法提出各種意見,進行新的驗證。如果有人向你推薦的是未經公開報道的新療法,你最好不要輕易相信。3、對當今公認的疑難癥,沒有簡便、快速和無痛苦的療法和藥物。如果有人向你推銷有對付這些病的特效藥或療法,你還是把錢留在自己口袋里為好。4.世界上沒有什么“密而不宣”的療法。任何人只要發現了治愈癌癥、艾滋病等絕癥的方法,他一定會名震四海,各大報刊也會爭先報道。如果有人告訴你:醫學界會因為他的成就而迫害他,而他只好悄悄地、暗地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實際上,他極可能正在編織謊言或圈套欺騙你。5、有人證也不足全信。有人用過的藥品有效,如果僅是一二例或多則十來例,而且無科學的記錄和統計,這在醫學上是不被承認的。因為這種“真的有效”可能是偶然的。更不容忽視的是,商家收買個別醫生和病人作偽證的事也時有發生。
五、總結
隨著現代醫藥廣告的泛濫,除了寄望于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外,留給我們消費者的就只剩下無奈了。但是面對這鋪天蓋地而來的醫藥廣告,筆者還是真誠的希望廣大的消費者能夠擦亮自己的眼睛——至少讓我們敢去懷疑!廣告做得再好,它也不過是危言聳聽、信中雌黃,不足以我們為信。因為如果它真的有廣告中說的如此有效的話,那它又何必要自己出錢來做廣告呢?
參考文獻
(1):賈紅英、何豫,《醫藥廣告霧里看花》,《中國市場》,2005No.8
(2):劉雅芳、程偉、高宏偉,《虛假醫藥廣告問題與對策》,《醫學與哲學》,2005Vol.26No.17
(3):《虛假醫藥廣告騙你沒商量呼吁有關部門嚴厲打擊》,《中國教育報》,2001年8月12日第2版
(4):于嘉,《正確看待藥品廣告》,《中國執業藥師》,2005年7期
(5):《請立法嚴厲打擊鋪天蓋地的虛假醫藥廣告》,
(6):禹志明段羨菊,《資興改革公務接待》,《當代陜西》,2005年7期(7):馬暢,雒芳芳,《藥價虛高為何至今居高不下?》
- 上一篇:三好學生競選發言
- 下一篇:建造過程精準控制物流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