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供電企業發展十大關系
時間:2022-09-23 06:23:00
導語:論供電企業發展十大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在黨的**報告中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發展,新的矛盾和問題就會不斷顯現。如何正確處理這些矛盾和問題,對于促進發展、保持穩定至關重要。當前,電力企業改革正處在關鍵時期,筆者認為,結合供電企業的實際,正確分析和處理本企業發展中的十大關系,對于促進和推動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電力企業的根本方針。電力因其具有公益性的行業特性,它肩負著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社會穩定和企業內部穩定、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的重要安全責任。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安全出效益。供電企業只有確保安全,才能保障多供少損,才能不斷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才能樹立電力企業和電力商品的形象,從而實現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同樣,企業經濟效益好了,實力增強了,才能保障安全生產和設備更新的必要投入,才能形成安全促效益、效益保安全的良性循環。因此,供電企業要確保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就必須重視安全生產,確保安全生產。
二、關于主業與多經的關系
企業的發展,最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電力多種經營是電力體制改革的產物。加快多種經營的發展,充分剝離供電企業的社會職能,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迅速改變我局現實發展狀況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我局“三多一少”(人員多、資產少、負債多、售電量少)的局情迫切需要主業“消腫減負”,尋求新發展思路;另一方面,電力市場競爭框架基本構成,農電“兩改一同價”工作即將到位,供電經營成本尤其是農電改革和管理成本不斷攀升,供電效益空間越來越小;再一方面,由于供電企業發展受行業政策、市場環境及地方經濟環境的影響,發展速度和空間必將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們只有真正樹立起全新的市場觀念,抓住機遇,集中優勢,不斷改革用人和分配機制,運用規范科學的管理手段來加快多種經營的發展,并使之做大做強,才能真正成為供電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半壁江山”。為此,我們對多種經營發展,務必提高到與主業同等重要的位置來認識,堅持主副并舉,齊頭并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關于電網建設與電力市場的關系
電網是電力市場的載體,而電力市場是供電企業最根本的生存條件。電網強,供電能力就強,電力市場就大;相反,電網弱,供電能力就差,電力市場就小,并且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電力的市場占有份額還將受到進一步的挑戰。目前,雖然電網尤其是電能仍然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但是,電力是商品,決定了它與其他能源之間必將迎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天然氣(如川氣入湘)、太陽能、化學能(如碳水化合物替代燃料)及沼氣被廣泛投放市場,各種低能耗技術和設備也被積極推廣運用,加上我國全面導入WTO游戲規則后,市場競爭機制中不確定、不可預料的因素加大,這些說不定就是明天迫使電力企業破產、被兼并的主要因素。漸溫煮蛙,“常電的冬天”就在眼前。因此,我們要切實抓住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以及“十五”電網發展規劃實施的機遇,切實加強電網建設與改造。
四、關于優質服務與依法維權的關系
優質服務,是電力這一商品的本質要求。是商品,就意味著有服務對象。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就是爭奪客戶的戰場,而贏得客戶的最有力的法寶就是優質服務。優質服務又是“人民電力為人民”的內在要求。電力與全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只有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來充分認識搞好優質服務的重要意義,才能真正做到“始于客戶需求,終于客戶滿意”。優質服務還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客觀要求。電力是國家基礎產業中的主導產業,供電企業如何積極引導、規范電力市場的服務體系,具有義不容辭的職責,所以它既是光明的使者,還必須是文明的使者。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理直氣壯的依法維權。依法維權與優質服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兩者并不矛盾。依法催收電費,依法嚴厲打擊竊電和肆意破壞、侵占電力設施、擾亂正常供用電秩序的行為,同樣是保護國家財產和維護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企業穩定、確保員工合法權益的必行之舉。
五、關于電力科技與教育培訓的關系
我們已經進入了全面的信息時代,科學技術和科技人才成了當代企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并有力的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同志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從我局發展的實踐看,充分證明了**同志這一論斷的正確性。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13年,我們在引進人才的同時,采取各種方式,不斷加強員工的在職教育,大力培養企業所需各類人才。通過各類方式的教育培養,員工素質明顯提高,我局各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13年增加了3倍,有力的推動和促進了電網科技含量的不斷提升。我局先后有調度自動化、無人值班變電站及監控系統、營銷自動化、負荷預測和負荷管理系統、雷電定位系統、財務管理、辦公自動化和管理信息系統等一大批科技項目相繼開發投入應用,極大的促進了我局的工作質量和經濟效益快速提高。但是,這兩項工作與發達地區和企業自身發展要求相比較,其差距仍非常明顯。科技運用方面,其廣泛性、系統性、可靠性、效益性還不高;教育方面,其教育手段、設施不強,教育內容深度廣度不夠,尤其是缺乏對既懂生產又懂經營、既懂管理又懂市場營銷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措施與手段。為此,一要進一步加強科技教育工作的領導,要把科技教育工作納入黨政主要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二要進一步做好科技教育規劃,科技方面要遵循“量力而行,適當超前,注重實用”的原則,要科學合理的做好規劃,并堅持投入產出論證分析,切實做到科技進步與企業發展實際相適應、相協調;教育培訓方面,要重點培養適合電網發展和電力市場經營管理的人才,尤其要重視和加強多元化經營人才的培養。三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教育經費的投入。資金不足是我局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但我們將按照“保證重點、適當傾斜”的原則,逐年增加科技教育經費。四要積極倡導學習,創建學習型企業,努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六、關于發展戰略與近期目標的關系
長遠發展戰略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而企業近期目標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石,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量的積累。只重視長遠發展戰略而忽視近期目標,企業發展將如海市蜃樓。相反只重視近期目標而忽視長遠戰略,企業將會迷失方向,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為此,首先,我們要認真研究制定企業的長遠發展,以戰略思想統攬全局的工作;其次,要高度重視近期目標量的積累,堅決克服不思進取、小進即滿的安樂主義思想。我們戰略的目標是建設一流供電企業,創建學習型企業。對于建設國家一流供電企業甚至今后層次更高的國際一流供電企業,雖然從其形式和內容來講是企業的近期目標,有的人甚至認為是一種短期行為,但是,它確確實實是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其一,它是企業樹形象、創品牌的一種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品牌是企業無形資產,是企業一種生產力。其二,創建本身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一種手段。盡管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不能完全依靠創建來實現,但只要我們克服“應付”思想,扎扎實實重視創建工作的每一個過程,并把每一個過程逐步規范為我們管理工作的習慣,那么,創建工作所帶來的決不僅僅是企業的榮譽,而是事關企業長遠發展和提升企業綜合勢力的有效途徑。
七、關于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
電力企業的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從一定意義上分析,沒有電力,就沒有現代文明;電力企業得不到社會的支持,沒有效益,不能與社會協調發展,社會文明進步也難以實現。反之,電力不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不了,電力就會停滯不前,電力企業效益更是空中樓閣。具體講,電力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地方政府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而要取得這方面的支持,我們必須要牢固樹立大局為重、有所作為的思想。雖然電力作為企業已經失去了行政職能,但有責任和義務為地方政府管好電、當好參謀、服好務。為此,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極力支持地方黨委政府的工作,積極主動的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
八、關于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
辨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既對立又統一,特殊性融于普遍性之中。我局的利益相對于省公司來講是局部利益,而省公司利益相對于我局來講是整體利益。為些,我們在注重局部利益時,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利益,尤其是在電力體制重大改革當前,正確處理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尤為重要。從客觀上分析,電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思想,主動服從大局,形成合力,以維護電網的整體利益。只有整體利益得到了圓滿實現,局部利益才有保障。從主觀上分析,省公司仍然是我們的主管上級,系統重要改革必須要有一個穩定團結的局面。為些,我們一要嚴格遵守各項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財經紀律;二是確保政令暢通,堅決服從省公司統一指揮;三要確保正常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秩序,做到指揮不亂、生產不斷、規范有序,確保電網安全穩定,確保電費回收。
九、關于企業發展、改革與穩定的關系
改革是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而穩定又是發展的保障,三者之間,發展是目標,改革是關鍵,穩定是前提。改革開放20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我國快速發展的實踐表明,改革是強國之路。作為企業,不改革,不轉換機制,企業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會被傳統的體制拖垮。但是改革必然會涉及到員工利益調整,也必然會觸發不穩定因素。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絕對不能走兩個極端:一個是因穩定懼怕改革,畏縮不前;一個是脫離實際,不顧員工承受能力的盲目改革。既要大膽改革,又要確保穩定,我們就必須正確對待和積極化解改革中各種不穩定的因素。為此,一要正面教育引導,耐心說服解釋,形成改革發展的合力;二要按照“從實際出發,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循序漸進,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的原則進行;三要通過改革促進企業的大發展,快速提高企業整體經濟實力。只有企業發展了,經濟實力增強了,才有可能保障員工的利益,才能實現企業長期穩定。
十、關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總和。大到全社會,小到一個企業,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目的,也是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主要目標,而高度的物質文明必須要依靠高度的精神文明提供動力支持。沒有現代的物質文明,就沒有精神文明的發展。同樣,如果精神文明建設滯后于物質文明建設,企業就沒有生命力。13年來,尤其是近幾年,我局雙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局員工生活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這與我們堅定不移的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和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齊頭并進”的思路是分不開的。今后,我們要認真全面深入貫徹**精神,在全面規劃部署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更要將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到一個新高度。要結合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抓住企業文化建設這個重點,努力將我局打造成為學習型企業,把員工隊伍建設成為天堂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