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興企工作思考

時間:2022-09-24 03:06:00

導語:管理興企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興企工作思考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我們企業管理者要認真貫徹落實這一精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管理興企”作為第一要責,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隨著改革的深化,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出現了新的局面。但從目前企業管理的現狀看,在干部人事制度不斷深化改革,管理人員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有的企業出現了“四不”現象。即:“不會管,不愿管,不敢管,不創管”為此,我們要把“管理興企”作為第一要責,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觀“四變”。

一是變“不會管”為“善于管”。不會管的主要表現是:(一)方法簡單。有的企業管理者,不能根據企業在深化改革和生產經營中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以及不同員工的不同思想狀況,采取科學,靈活多樣的不同方法分類管理。(二)科學性差。有的企業管理者,不能把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注重用行政手段去管理,不注重用思想政治工作去配合,從而削弱了管理的作用。(三)隨意性大。有的企業管理者,不能用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去管理,而是憑個人的喜怒和情緒去管理,缺乏法規原則性。為此,我們必須變“不會管”為“善于管”使企業盡快適應新的形勢。第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學習是提高素質,增強能力的有效途徑,管理水平的高低取決于管理素質的高低,而管理者素質的提高“一靠學習,二靠實踐”。應采取:一要刻苦學習,提高管理水平。要重視對管理崗位上的新同志進行培養,定期舉辦培訓班,組織他們學習管理基本理論,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和WTO規則,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管理方法,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新特點、新規律,盡快提高管理水平,不斷增強組織能力、指揮能力、計劃能力、協調能力、控制能力、決策能力等。同時管理者要有緊迫感和進取心,自覺處理好工學矛盾,在實踐中學習鉆研管理知識,精通管理藝術,提高管理水平。二要努力實踐,提高管理水平。常言說:“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提高管理水平不僅要靠管理知識,更要靠管理實踐。不管是在管理崗位上的新同志或老同志,在新的形勢下,新的挑戰面前都要自覺加壓力,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實際能力。三要不斷總結,提高管理水平。不斷總結管理中的經驗教訓,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第二,要樹立全球經濟的思想。當今社會是經濟全球化的社會,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是信息技術迅速膨脹的社會,是激烈競爭的社會,是“快魚”吃“慢魚”的社會。企業管理者不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和抓好管理,企業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只有抓好了管理,才能人心齊,風氣正,干勁足,才能使生產經營活動和各項工作正常規范運行,才能按時保質保量安全地完成各項任務,才能真正“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謀發展,打造品牌,創造效益,誠信守諾,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要樹立科學管理的思想。企業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的各個方面。但是,無論是對人、財、物的管理,還是勞動人事、工資分配、技術質量、工程任務、銷售財務等的管理,最終都要通過員工發揮作用。要發揮員工的作用,就必須充分調動員工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現代化的管理,“以人為本”把管理工作的強制性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說理性相互結合;使管理工作的穩定性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靈活性相互補充;使管理工作的統一性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交替發揮作用。

二是變“不愿管”為“積極管”。不愿管的主要表現是:個別管理者政治責任心不強,不認真履行管理職責,混天過日,忙于事務。抱著“多管一事不如少管一事”的態度,對該管的事不愿管,遇事繞道走,或上推下卸,致使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使企業受到損失。為此,我們必須變“不愿管”為“積極管”。使企業跟上新的形勢。首先,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管理者的頭腦,提高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現代管理理念,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使他們立足本職、盡職盡責,積極主動搞好自己職權范圍的管理工作。其次,要對管理者進行嚴格考核,開展述職,民主評議,大力表彰先進,做到獎懲分明,對大膽管理,認真負責的管理者要進行表彰、獎勵;對不愿管,消極應付的應進行批評教育,或者調換崗位,激勵鞭策他們積極搞好管理。再次,對管理者要關心,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發現他們在管理上的毛病,要及時幫助糾正;對他們在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要正確看待,認真幫助解決;對他們在生活上的困難,要給予熱情關心幫助解決,從而使他們解除后顧之憂,積極主動搞好本企業的管理。

三是變“不敢管”為“大膽管”。不敢管的主要表現是:有的管理者管理松懈,對一般的事情尚能管一管,但對比較辣手的事情卻不敢管。(一)對一些敢吵敢鬧的人不敢管,怕一管即跳,使矛盾擴大不好收場。(二)對一些有后臺,關系網復雜的人的問題不敢管,怕惹出麻煩,影響自己。(三)對一些人的錯誤言行,明知不對,因為與自已有某種關系,不敢理直氣壯的管,怕管了影響關系。(四)對一些親屬職工和親屬的子女職工出現的問題不敢管,怕管了得罪親屬,不敢管同樣使企業受到損失。為此,我們必須變“不敢管”為“大膽管”。使企業在新的形勢下生存發展。一要塑好形象大膽管。俗話說:“打鐵先得本身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管理者自身形象好不好不僅關系到能不能大膽管理別人,而且直接影響到管理的效果。自身形象好,能嚴格要求自己,其言行就是無聲的命令。自身形象不好,表里不一,就不敢大膽去管理別人,就是管也達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企業管理者,要嚴格要求自己,修身正品,塑好形象。二要堅持原則,大膽管。國家的利益,企業的利益,員工的利益就是原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是原則。因此,企業管理者要堅持原則,以向國家負責,向企業負責,向員工負責的精神大膽管理;不詢私情,敢于沖破關系網,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理直氣壯的大膽管理。三要作好表率大膽管。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企業管理者要時時、事事、處處為人表率。要做到:學習上勤,思想上純,紀律上嚴,作風上正,工作上好。要帶頭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經得起改革開放的各種考驗,遵紀守法,清政廉潔,不存私心“無欲則剛”,只有“心底無私天地寬”,熱心為員工辦好事,辦實事,辦成事,大膽管理,敢于解決那些棘手的問題,使企業生存發展,員工利益增長,才能受到員工的擁護,支持。

四是變“不創管”為“創新管”。不創管的主要表現是:(一)觀念滯后。有的企業管理者思想不解放,因循守舊,不能與時俱進,缺乏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管理的精神,不善于研究新形勢下企業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新特點、新規律,把企業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適應新的形勢。(二)安于現狀。有的企業管理者安于現狀,只求四平八穩,不求大膽創新,盡快建立起適應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現代管理新體制,建立起以效益為中心的現代科學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成本、投資控制體制,加快由生產型企業向經營型企業轉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去大膽創新企業管理。(三)臨時思想。有的企業管理者存有臨時思想,認為現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實行聘用制,干不了多久,何必費那么大的功夫去搞管理。為此,我們必須變“不創管”為“創新管”,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企業家之魂,只有與時俱進創新企業管理,才能使企業有勃勃生機:一要創新管理思想。企業管理者要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創新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戰略性,從根本上破除僵化的、滯后的管理思想,樹立起適應新形勢的全新管理思想。二要創新管理機制。要從機制上破除“生產型”的管理機制,建立起“生產經營型”的管理機制;破除“傳統型”的管理機制,建立起“現代型”的管理機制;破除“經驗型”的管理機制,建立起“知識型”的管理機制。廣泛運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堅持滲透管理,過程管理,全程管理。三要創新管理方法。方法是實施管理的手段,管理者要認真轉變作風,改進方法,真抓實管,從嚴治企,以法治企,從根本上破除死板僵化的管理方法,樹立起以人為本,以效益為中心,以利潤為目的,以市場為動力,以法規為準繩,以一流為目標的、現代的、科學的、規范的管理方法。四要創新管理制度。制度是規范員工行為的準則,對原有的管理制度要認真進行清理,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企業的實際,適應新的形勢,制定建立起管用的、規范的、科學的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現代化的管理平臺。

總之,企業管理者要把“管理興企”作為第一要責,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把企業管好、管活、管強,以一流的管理,建立一流的企業,創一流的效益,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