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務公開制度探討

時間:2022-09-24 03:10:00

導語:廠務公開制度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廠務公開制度探討

一、提高企業經營者的認識是落實廠務公開的重要前提

企業的經營者、企業的黨組織、工會組織和企業廣大職工都要提高對廠務公開重要性的認識,但關鍵的主體還是在于企業經營者。

廣大職工依照有關法律和規定,參與企業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我國企業管理顯著特點,也是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的許多企業管理推行“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的主要內容。職工廣泛參與企業管理是政治文明在企業管理文明中的具體體現。隨著我國企業的發展,社會進步,職工構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職工文化素質、民主意識、維權意識以及人格尊重需求不斷提高,對企業管理的參與權、知情權和勞動者個人權利的主張權的意識不斷增強。因此,任何成功的企業如果不順應環境的變化而仍然沉醉于集權化、家長式,依靠個人或少部分人管理企業,必然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必然會加劇員工與企業的矛盾和糾紛,最終導致企業的失敗。

我國加入WTO以后,企業面對更大范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經營風險增大了,經營者責任更重。實行“廠務公開,”把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經營管理中的重大問題,職工切身利益問題以及企業領導層廉潔自律方面的重大問題,通過職代會等形式進行“公開”,民主決策,就能在更大范圍內規避決策風險,減少決策損失。由于目前我國企業中尤其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或者控股企業中的產權關系以及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權利、職責不很明確,制衡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因此,推行“廠務公開”制度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防止企業領導層和經營者個人的腐敗,加強企業內部的監督機制,從制度上保證企業領導干部廉潔并為職工所擁護;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發揚職工當家作主,參與企業管理的責任感,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通知》中提出:實踐證明,實行廠務公開是實踐“三

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進一步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指導方針的有效途徑;是加強企業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依靠職工辦好企業的內在要求,是搞好群眾監督,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領導班子建設的有力手段。實行廠務公開對于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保障和落實職工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協調的勞動關系,密切黨與企業職工群眾的關系,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執政地位,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主人翁積極性,增強其責任感,促進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走出認識上的誤區才能打牢“廠務公開”的思想基礎

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指出:中央關于深入實行廠務公開的決定是在總結幾年實行廠務公開試點企業的典型經驗基礎上,以強制性法規文件形式下發執行,必將進一步推進企業民主管理進程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對“入世”后增強企業競爭力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當務之急是必須補好民主管理這一“新”課。對于企業老總們來說,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走出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之一:“廠務公開是干擾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有的同志認為,既然國家給了企業經營自主權,中央又為什么下文件來規定企業該如何行使經營權。有的同志甚至認為《通知》是對企業新的“行政干預”。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通知》指出:“企業重大決策必須實行廠務公開,聽取群眾意見并提交職代會審議;未經職代會審議的不應實施;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更應向職工公開,職代會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具有決定權和否決權,既未公開又未經職代會通過的有關決定視為無效。”這些規定與企業法的規定一脈相承,其宗旨只是依法改善、改變那些不規范的企業內部決策機制,把過去由少數領導拍板決定重大決策,改為群眾參與、職代會投票表決的民主決策,并非改由上級決策,更沒有收回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誤區之二:“廠務公開的內容太多太寬了”。有的同志認為:《通知》規定的公開內容太多,放得太寬了。認為搞公開,也應限于工資獎金、勞保福利等職工感興趣的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內,而企業發展大計群眾既不懂也管不了。這種看法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從實踐和試點企業的經驗證明,群眾并不是不懂和管不了,而關鍵在于職工的素質和經營者的素質,在于職工群眾的知情權、發言權。不僅工資獎金、勞保福利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廠務要公開,企業發展和重大經營決策等涉及企業長遠利益廠務也應公開,讓群眾廣泛討論,集思廣益,各項改革中的難題就容易得到解決。

誤區之三:“搞廠務公開會出現企業領導班子權威受損,會造成企業管理失控。”有的同志擔心,搞廠務公開,難免會出現七嘴八舌,無人負責,混亂失控的局面,企業領導權威會受損失。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實踐證明,職工群眾的覺悟是應該予以充分信任。只要企業管理有序,組織得力,領導班子思想統一,實行廠務公開不僅不會出亂子,反而會出現新的局面。凡是推行民主管理深入的企業,職工的心愿、意見與企業領導得到經常的溝通、交流,更有利于決策的科學性和切合實際性,更具有操作性。即使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群眾也會思考。大多數群眾是通情達理的,只要充分尊重職工,企業的各項改革措施就比較順利,其事例不勝枚舉。

誤區之四:“職工的素質尚未得到提高,廠務公開的推行是否太急了。”有的老總認為,如今工人只是為錢而出賣勞動力,不下崗就知足了,多給錢就會有積極性,認為職工素質尚未提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只是一種口號,推行廠務公開制度太急了。事實上,企業民主建設與國家民主政治建設一樣,要經歷有一個漸漸發展的過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實踐,使我們懂得:現代企業的職工愛崗敬業,與企業共命運,是企業的主人翁。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普遍推行的是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尊重個性的“人本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如德國企業中有85%以上的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50%多的美國上市公司廣泛授予職工股票期權(以股東身份參與管理),重視市場價值分享,所有權分享,管理權分享等等。因此,通過實行廠務公開來加強企業民主管理,不僅是個國有企業的老話題,又是現代企業管理文明的新課題。

誤區之五:“廠務公開是否是對企業領導層的不放心?”實行廠務公開,完善了企業民主監督機制。以往有的企業雖然吸收了職工代表參加董事會、監事會,但由于一些重大事項的處理情況透明度不高,職工代表知情權被剝奪,使監督權流于形式,產生了許多國企領導層腐敗和決策失誤的嚴重問題。推行廠務公開制度,將領導干部廉政情況向群眾公開,接受職工代表評議,讓群眾真正有了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和監督權,及時發現和糾正一些違法亂紀的問題,結果企業領導的形象好了、威信高了,職工群眾對企業領導就更信任。

三、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是“廠務公開”取得實效的重要要保證

推行廠務公開,必須建立齊抓共管的領導制度、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監督考核制度。在“廠務公開”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正確處理好“廠務公開”與企業商業秘密之間的關系。廠務公開是一項重要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把企業搞好,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防止決策失誤和腐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商機,是競爭的同行所夢寐以求的商業機密。因此,在處理這種決策的過程中,既要堅持廠務公開的制度,通過職代會或其他合法的方式,就重大決策進行討論。同時也要注意參與討論決策的守秘性。《通知》中也指出:廠務公開的內容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因此,企業應該根據企業本身特點,制定好具體的、操作性強的廠務公開實施辦法,經職代會討論通過后加以實施。既保證廠務的公開性,又保證企業商業機密和利益不被侵害。

二是正確處理好廠務公開與企業領導人個人負責制的關系。實行廠務公開后,企業領導人的個人負責還要不要,答案是肯定的。廠務公開只是對企業領導人決策權的一種限止,而不是剝奪。對企業領導人而言,通過職工代表的審議,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點,同時,還能確保領導決策的順利實施。作為企業領導人應該正確處理好個人負責與企業民主管理的關系,依靠職工大膽管理,依靠群眾慎重決策,依靠職工肩負起國家賦予自己的重大責任。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來確保企業發展進步。

三是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和職工個人利益的三者利益關系。在實行廠務公開的工作中,有的企業經營者流露出:“只要職工大家擁護的就干,職工不擁護的不干,職工少擁護的少干”思想。這種思想認識初聽起來好象不錯,實際上也是有片面性的。歸根到底就是如何把握好國家、企業和職工個人利益三者關系的問題。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有的時候為國家利益或企業的發展和生存,為職工的長遠利益考慮,有的決策可能會影響職工的眼前利益,不為職工所歡迎。這類決策,開始職工可能會不理解,不支持,不擁護。作為企業領導必須擺正三者利益的關系,需要做細致的思想引導工作,需要反復地說明道理,不能太急躁。在大多數職工思想沒有統一前,慎重決策。要通過企業黨、政、工一起做細致的思想工作。要把道理講清講透,職工群眾還是通情達理的。對職工的眼前暫時難以解決的困難,也要加以說明,努力為職工所理解。這樣做,可能會有一些反復和需要一些時間和耗費大量的精力,但是,這是值得和必須的。處理這類難題,關鍵還在于公平、公正、公開,這是得到職工群眾理解和支持的前提。

總之,我們必須以全新的視覺來認識企業民主管理,認識廠務公開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推進廠務公開,是我國現代企業管理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現代企業管理文明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