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電安全管理探討
時間:2022-09-24 03:20:00
導語:農電安全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電體制改革后,供電企業在安全管理的職責范圍、技術、方式、方法以及安全監督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針對安全管理存在的難點,應從機制建設、監督考核、人本管理、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完善。
一、農電安全管理的突出問題及難點
(一)農電體制改革后,管理的職責、范圍、技術要求給安全管理帶來壓力
安全管理職責更重了。農電體制改革后對農電工進行統一收編,管理職責發生了重大轉變,不僅農電工的人身安全納入了供電企業安全管理范圍,農村老百姓發生人身觸電傷亡事故,不管責任在誰供電企業難逃干系,使供電企業肩上的負擔更加沉重。
安全管理范圍更廣了。供電部門常規安全管理范圍一般指10千伏及以上電力設施,農村配變的低壓出線為用戶產權分界點。農村電網實行“兩改一同價”后,電費計量點設在每個農戶的進戶線端,供電企業的安全管理范圍從10千伏延伸到農村220伏。管理范圍擴大了數十倍,發生事故的機率也同比增加,導致安全管理難度大。
技術水平要求更高了。用戶的供電服務要求不斷提高,即使正常的設備檢修也要承諾停電時間,安全與生產的關系處理難度增大。近年來,配網逐步實現自動化,電網技術越來越復雜,因而對電力事故的處理從技術上保證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二)在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措施上沒有跟上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安全生產形勢嚴竣
安全意識不強。沒有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穩定、發展、業績的關系,安全生產的責任意識淡薄,職工自我保護意識差,習慣性違章屢禁不止,人員責任事故時有發生。在檢修、施工中不認真落實現場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違反操作規程作業和不正確使用安全工器具造成人身死亡、重傷、電網事故、主設備損壞事故屢屢發生。
措施執行不力。對安全工作缺乏嚴肅認真的態度,缺乏“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對安全生產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安全管理措施沒有完全落實到位。
設備管理不到位。設備缺陷處理不及時,長期帶病運行。反事故措施執行力度不夠,設備的正常周期檢修、試驗工作沒有按照“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則進行,電網的穩定措施不力,留有安全隱患。
運行管理不嚴。現場運行規程沒有及時修訂,“兩票”執行情況差,“五防裝置”管理不規范,應急預案不完善,設備運行檔案資料不健全。
(三)依法保護、監督措施不力
依法治企欠缺。電視線、廣播線、通訊線與電力線路同桿架設;未按要求懸掛安全警示牌、告示牌和標志牌;與電力用戶未簽訂供用電安全協議;項目法人與設計、監理、施工方簽訂的協議不規范等不依法依規的現象普遍存在。
安全監督不嚴。由于供電企業安全監察部門人員少,結構不合理,專業知識欠缺,安全監督管理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致使“一般號召多、具體組織少,宏觀部署多、實際指導少,提出要求多、監督落實少”。經常被一些非生產性事務纏繞,習慣于事故后的調查和責任追究。
經營環境堪憂。近年來,農村電力設施發生被竊、破壞的情況比較多,犯罪嫌疑人把盜竊的目標選在荒山野外的電力設施,特別是低壓導線和農用變壓器上。竊電也發展到區域化、職業化、手段現代化,給社會和電力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而電力企業在偵查、取證、處罰等方面受權限制約,使安全生產管理更加艱難。
二、農電安全管理的建議與措施
(一)加強機制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持續改進機制,突出抓好安全性評價動態管理;建立應急預警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全過程管理,按照“分級管理、限期整改”原則,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及時下達《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通知書》,督促整改到位;完善管理機制,加強基礎管理。認真做好國家電網公司新《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十八項重點反措》等規程、標準的培訓和執行工作。
(二)加強監督考核,完善約束機制
切實履行安全監督職責。安全監督管理要做到“三個到位”,即:思想認識到位、監督職責到位、基礎工作到位,同時要強化“四種意識”,即:服務意識、從嚴意識、協調意識、創新意識;完善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完善安監職能和人員配備,通過電廠并網運行安全性評價和安全檢查等形式,使安全生產監督工作向發電側和需求側延伸,加強農電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把安全監督網絡向農村中低壓電網延伸,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在預防事故上下功夫。堅持從基礎抓起,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現場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三重”(重大險情、重要施工、重大操作)到崗到位規定,嚴防各類責任事故的發生;加大安全考核力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風險金制度,實行安全責任合同層層簽訂,安全風險層層化解。
(三)加強人本管理,營造安全文化
堅持開展反習慣性違章活動。用“三鐵”(鐵的制度、鐵的面孔、鐵的處理)反“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全面推進現場標準化作業。規范現場作業程序,落實現場安全措施,確保現場生產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強現場安全措施標準化管理。保證現場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積極采用先進的自動控制設備,減少人員在危險場所工作的時間、人數和頻率,提高人員失誤的防范和控制水平;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有計劃地組織學習現代安全管理知識和安全管理方法,開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能。與“愛心活動”、“平安工程”有機結合,促進農網安全、員工安全、企業穩定、社會和諧。
(四)加強修試管理,提高運行安全水平
落實設備修試制度,嚴格按照設備檢修、試驗、檢驗周期管理規定的要求,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消滅超周期現象。加強設備缺陷管理。認真落實設備巡視制度,提高設備巡視到位率,及時發現設備缺陷,抓好缺陷處理,做到“緊急缺陷不過夜、重大缺陷不過周、一般缺陷有計劃”,確保主設備達到“零缺陷”標準。
(五)加強標桿管理,提高農電專業化水平
進一步規范農村供電所安全管理,理順農村供電所安全生產管理關系,建立農電安全管理的兩個體系,加強專業化管理,逐步做到中壓與低壓維護人員分開,積極探索低壓生產與營抄人員分開。加強農村10千伏電網設備的運行維護和“兩票”制度的落實力度,全面開展標桿變電站、標桿線路、標桿配電臺區建設,狠抓設備管理,提高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嚴格執行《縣級電網自動化系統實用化要求及驗收》(DL/T789-2001)的有關要求,夯實電網管理基礎,不斷提高農網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六)加強安全管理,提高“依法治安”的水平
實現安全管理的“五個轉變”,即:安全管理從人治向法治轉變;從被動防范向源頭管理轉變;從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為主、強化基礎工作轉變;從控制傷亡事故為主向全面提高安全健康工作轉變。堅持“依法治安”,做到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到位,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來約束供電所和農電工的安全行為,提高農電“依法治安”的管理意識和水平。
- 上一篇:百問百查工作匯報
- 下一篇:安全預防體系創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