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合風險規避論文
時間:2022-06-18 04:07:00
導語:企業融合風險規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激烈,許多企業都希望在市場上越做越好,并購成為許多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手段。并購作為一種戰略活動,在可能獲得高收益的同時也會面臨許多風險。分析了并購各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風險,為了與風險抗衡,也簡要介紹了并購風險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并購風險風險抗衡
對于并購中財務風險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對于其定義、度量及評價等方面看法較為一致。Jeffrey.CHooke(2000年)認為: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由于通過借債融資來收購,制約了買主的經營融資和償債的能力引起的。Robert(2001年)認為:并購雙方的戰略及組織適應性差、缺乏有效的整合計劃是企業并購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對于并購中財務風險的防范的研究,國外的學者P.S.Sudarsana(1998年)歸納了各國并購的情況,各國都無一例外地制定了反托拉斯制度。
在并購風險的防范方面國內學者專家比較一致的認識是,防范企業并購風險重在源頭。劉佳芝(2003)提出了“雙贏、合作、發展”并購風險防范建議。在并購后的整合方面,魏江(2002)提出了包括成本優勢、市場份額、無形資產和核心能力在內的并購績效評估內容,分析了各種并購績效的來源,建立基于核心能力構建企業戰略并購績效的模型,此模型難以有效地體現風險管理的效果,且在實際運用時的難度較高。對并購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上,陳共榮(2002)提出了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采用恰當的并購估價模型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降低并購中的估價風險,從時間上和數量上保證資金的取得以降低融資風險,增強杠桿收購中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以降低杠桿收購償債風險。
一、企業的并購風險定義
企業并購風險是指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并購項目的難度與復雜性,以及并購方自身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導致企業并購活動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并購雙方未能充分認識到并購活動中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發展變化趨勢,未能及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首先,企業要決策什么樣的企業才是最適合并購的目標企業,也要對企業自身進行估計,從自身能力上考慮是否并購實施方案可行。企業從開始的目標企業的選取,到自我評估、戰略目標的制定、資金的籌集等的并購前的活動,都面臨著風險。如果企業很好的掌握了以上事前活動的信息,在進行并購可行性的分析時將會更準確,并購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否則,就會面臨并購失敗的風險。
其次,在企業并購過程中同樣也面臨著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體現在并購過程中的具體操作中。在對并購價格進行談判時,目標企業可能會因為其的某個優勢故意抬高價格,或者在雙方不能達成一致的時候僵持不下。這樣就會失去許多機會成本,加大了并購成本,降低了并購效率。最后,企業并購后兩個企業的整合也是會遇到風險。
二、企業并購面臨的風險分析
按照企業并購的階段時間的先后順序,把企業的并購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并購之前準備階段的計劃決策風險、并購過程中實施階段的交易風險和并購之后整合階段整合風險,即上文中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風險。
(一)目標企業的選擇風險
企業在選擇并購企業時,有時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選擇的目標企業并非上市公司,這些企業的信息披露機制不夠完善,并購方往往對其負債多少、財務報表是否真實、資產抵押擔保、有無訴訟紛爭等情況估計不足,以至無法準確的判斷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選擇了一個不合適的目標企業,為并購增加了風險。即便是上市公司,有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選擇目標企業,會經常看到以“強強聯合”、“做大做強”為標準,實踐證明單純強調這兩條標準并不能保證并購的成功。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從國內外企業并購重組的經驗教訓看,至少有一個因素是決策者并購前必須要考慮:合并后企業抗衡風險的能力。并購方要清楚的認識自身企業在完成并購后是否有充足的實力來應對不確定性因素所帶來的風險。
(二)財務風險分析
成功的企業并購可以給企業帶來高額利益,高收益通常伴隨著高風險,風險貫穿于整個并購活動的始終,財務風險是各類風險中最直接、對并購活動影響最大的風險。充足的資金是企業完成并購的保障,許多并購失敗的企業除了沒有選擇合適的目標企業外,還有很多是因為資金鏈的斷裂而半路夭折。企業并購屬于價值判斷過程,一旦失策,其最大的風險是財務風險,特別是由于融資決策行為而引發的償債風險。融資風險主要是指企業能否及時足額籌集并購資金以及籌集的資金對并購后企業的影響。并購的融資決策對企業的資金規模和資本結構都會產生很大影響,企業通常可采用的融資渠道有: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股票和認股權證。
由于并購動機不同以及目標企業資本結構不同,使得企業并購所需的長期資金和短期資金及自有資金與債務資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異。根據融資風險的定義,并購中企業融資風險主要來源于目標企業的定價,定價過高企業將會面臨更高的負債風險。根據資本結構相關理論,在經營環境中,運用負債是有利的。由于市場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以及社會不同團體利益的沖突與協調,負債的運用必須適度。隨著負債的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就相應增加,負債越多,企業的破產成本就越高,企業破產的概率也就越大,也增加了并購風險。
(三)并購后整合風險
企業并購將兩個獨立的個體融合在一起,在磨合期間不可避免的會面臨一些風險,如員工的安置的問題,員工安置是并購的重要內容,如果處理不當,一方面會影響并購企業的穩定,另一方面企業可能會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增加成本,影響整個企業的穩定。
三、并購風險抗衡
1.充分重視并購前調查,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降低估價風險。由于并購雙方信息不對稱是產生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根本原因,并購企業應盡量避免惡意收購,在并購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盡的審查和評價,獲取有關目標公司的更多信息。對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調查是并購前調查的重中之重。
2.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保障并購的順暢實施。并購企業應當合理評價自身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合理搭配自有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長期負債與短期負債的比率,合理選擇發債、信貸等融資方式,以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利息償還倍數等指標引導,構建合理的資本結構。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以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指標為代表的長、短期財務預警系統,并結合自身的發展能力和資本結構,選擇恰當的融資手段。并購融資結構中的自有資本、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要保持適當的比例,在選擇融資方式時要考慮擇優順序,首先是自有資本,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后是股權融資。
3.重視并購后對目標企業文化的整合。并購整合是并購成功與否,目標企業能否迅速地創造價值的關鍵步驟。對文化的整合又是其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文化整合就是打造一個新型的屬于并購方和被并購方員工共同認同的新企業文化,建立并購雙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將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到一起,使員工能在未來企業的價值、管理模式、制度等方面達成共識。企業可以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大力宣傳、對員工進行培訓等形式,使員工能夠細致地了解新企業的文化制度和價值觀念。這對于穩定企業內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與創造力起著很大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