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齡化養老模式影響論文
時間:2022-06-23 03:32:00
導語:人口高齡化養老模式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在對上海市老年人口信息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老年人口高齡化將是未來30年上海人口老齡化的主流。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的發展具有頂端高齡化、高速高齡化和規模高齡化等特點。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對未來上海社會建設和養老模式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高齡洪峰;上海市
一、老年人口高齡化的概念和內容
老年人口高齡化(agingoftheaged)概念是在人口老齡化(agingofpopulation)概念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在國際上,人口高齡化一般是指年齡在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theoldestold)占全體老年人口(≥60或65歲者)的比例趨于上升的過程。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筆者傾向于將“老年人15高齡化”界定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趨于上升的過程,其衡量指標為高齡化系數即高齡老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在國際上,老年人口高齡化現象開始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1998年10月,在聯合國“99國際老年人年”的啟動儀式上,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指出:“世界人口在老齡化的同時,老年人口本身也在老齡化”。據國內學者的預測,全球高齡人口絕對數將從2000年的6900萬發展到2020年的1.32億、2050年的3.7億,同時,全球高齡人口占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將從2000年的16.5%發展到2020年的18.9%、2050年的25.4%。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高齡化現象開始逐漸從老齡化進程中分離出來,無論從外在表現來看,還是從內部成因來分析,老年人口高齡化現象可以說是人口老齡化的某種“質變”。筆者因此認為,需要對相互聯系的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高齡化這兩個概念加以學理上的區別和界定:首先,在增長機制方面,人口老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嬰兒出生率的下降即少子老齡化,而老年人口高齡化則在于老年人死亡率的下降,即在老年人存活率上升的條件下,老齡化從以生育率下降為主導的“底部老齡化”轉向以死亡率下降為主導的“頂部老齡化”,其結果就是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其次,在外在表現方面,人口老齡化更多是指全體人口的老齡化(agingofpopulation),而高齡化則是指老年人口自身的老齡化(agingoftheaged),是通過老年人口進入高齡人口數量的直接增加而形成的絕對老齡化現象;最后,在時間序列方面,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慣性推移”效應,將對高齡化產生“高齡洪峰”現象,存在一個時間上的先后順序關系,一般情況下也可將高齡化稱之為“二次老齡化”。
二、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現狀及發展特點
1.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現狀
上海市作為全國老齡化水平最高的地區,1979年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率先形成老年型人口結構。經過近30年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截至2006年底,上海市戶籍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80.97歲,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275.62萬,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0.1%。據上海市統計局的預測,上海比全國提前1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并且老齡化水平越來越高的趨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1996年以來,上海市人口老齡化進程平緩發展的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發展趨勢加快。截止2006年末,高齡人口已經達到46.7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3.4%,占老齡人口的比例已達15.97%。在1996—2006年這10年間,上海市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絕對數從24.8萬人增長到46.78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6.41%,大大高于同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49%的年均增長率,而其中百歲及以上超高齡人口的年均增長率更是高達17.52%,從1998年的208人增長到2006年末的680人,成為高齡人口中增長最為迅猛的群體。
據筆者的預測從2000—2030年這30年將是未來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迅猛發展的時期,可以稱之為“高齡洪峰”時期。如表1所示,在這一時期內,高齡人口增長率將大大提高,絕對數將從2000年的29.9萬人發展到2010年的59.1萬人、2015年的80.6萬人、2030年的204.7萬人;高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2000年的2.27%發展到2010年的4.25%、2015年的5.67%、2030年的13.43%;高齡人口占老齡人口的比例將從2000年的12.40%發展到2010年的20.73%、2015年的26.25%、2030年的53.33%。到2030年,上海市高齡化將接近峰值。
2.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發展的三個特點
上海市是全國老年人口高齡化最早開始的地區,在2000—2040年之間,全國范圍仍處于由低速老齡化階段轉向高速老齡化階段的時候,上海已經在老齡化平穩發展的同時開始了“二次老齡化”,并進入高速高齡化階段。在未來30年,上海的老年人口高齡化發展趨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頂端高齡化:高齡化本質上是老齡人口自身的老齡化老年人口自身也在老齡化現象的出現引發了全球老年人口高齡化的討論。從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產生的成因來看,老年人死亡率下降對高齡化的貢獻率最大,即基于老年人生理年齡延長而使日歷年齡延長,顯示了高齡化發展從“底部老齡化”轉向“頂端老齡化”的發展態勢。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和存活率上升,老年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造成高齡老人絕對數的大量增加。與此同時,上海市生育率水平的長期平穩發展,使其對高齡化的作用減弱。因此,老年人口自身的老齡化是高齡化的主導因素。
(2)高速高齡化:高齡化的速度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將非常迅速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與國際上公認老齡化速度最快的日本接近。日本成為老年型人口僅用了22年時間,而我國也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老年人口高齡化而言,人口老齡化洪峰的發展態勢,將在人口結構金字塔產生“慣性推移”效應,即由“老齡洪峰”推移到“高齡洪峰”,對高齡化速度產生人口結構意義上的催化。筆者對上海市高齡化發展的簡單預測就反映了這方面的沖擊,從1996年到2005年這10年時間,高齡人口的年均增長率是老齡人口的4.3倍,因此,高齡化的洪峰態勢較之老齡化更加嚴峻。
(3)規模高齡化:隨著高齡化速度的加快,高齡規模將非常龐大上海市是一座擁有1778萬常住人口(截至2005年底)的大型城市。在高齡化迅猛發展的未來30年中,高齡人口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非常龐大的規模。假定在上海市總人口數維持不變、嬰兒出生率保持當前水平、少兒撫養系數基本不變和老年撫養系數不斷上升的前提下,迅速增加的高齡規模將使老年供養系數加速上升,并面臨因撫養難度系數增大而使勞動年齡人口負擔更大壓力的局面。因此,高齡化所產生的規模效應是巨大的。
總之,通過對上海未來30年“高齡洪峰”的分析可以看出,頂端高齡化、高速高齡化和規模高齡化是上海未來高齡化發展趨勢的三大特點。除此之外,不同步性、不規則性、累積性強也將是高齡化的特點。在對高齡化應對策略分析中,要格外注意這三大特點,同時結合其他特點加以研究。
3.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發展階段分析
據筆者的簡單預測顯示,從2000—2030年這30年將是未來上海市“高齡洪峰”時期,而從2030年開始,老年人口高齡化的發展趨勢將從迅速增長轉向平穩發展,并一直延續到2060年。這個發展態勢是由于1950—1980年這30年生育率居高不下和死亡率迅速下降造成的“人口生育洪峰”所形成的人口結構金字塔“慣性推移”效應決定的,將會從1950—1980年的“少兒洪峰”推移到1970~2000年的“中青年洪峰”、1990—2020年的“老齡洪峰”、2000—2030年的“高齡洪峰”,2030—2060年則屬于高齡洪峰向靜止型人口過渡時期,在2060年后形成生育率和死亡率兩低為特征的靜止型穩定人口類型。具體如下:
從表2可以看出,筆者依據人口慣性推移效應所形成的高齡洪峰所劃分的6個階段之間,沒有嚴格的時間界限,在時間序列上連續的每兩個階段各有10年過渡時期,這主要是考慮了人口慣性推移過程中可能存在諸如平均預期壽命延長等的實際偏差。隨著各個階段慣性推移的發展,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之前生育高峰所形成的“少兒洪峰”,推移成“中青年洪峰”,再推移成“老齡洪峰”和“高齡洪峰”,最后推移成“洪峰過渡”和“洪峰結束”;相對應的人口結構金字塔分別為:人口金字塔、人口菱形塔、人口倒金字塔、人口方形塔4種理論上的理想人口結構圖。具體表示為圖1。
三、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的影響及其挑戰
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化的迅速發展及逐漸增大的高齡老人群體,對上?,F行的老年社會服務模式形成嚴重的沖擊。由于高齡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長期經常性照料需求急劇增加,而長期照料提供者將由家庭轉向社會,因此,老年人口高齡化對老年社會服務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之成為未來需要加以完善的重要問題??偟膩砜?,未來老年人口高齡化的影響及其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居住方式的變化和家庭觀念的變化
在上海這樣已經完成工業化的城市里,傳統家庭觀念受到沖擊,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家庭居住規模的縮小,二是家庭人際關系的轉變。隨著城市人口流動頻率的加快,一般情況下,子女選擇單獨居住方式,使家庭居住規模縮小,在造成老人家庭類型中空巢家庭比例上升的同時,空巢家庭的持續時間較之以往也增長了。隨著居住方式的變化,家庭內部人際關系也在發生轉變,父母與子女之間保持一種“有距離的親子關系”,這種親密關系是有限度的,子女無法全面負擔起傳統供養父母的責任,對父母的長期照顧也是有限度的。同時,高齡化所形成的3代甚至4代人際關系,在“高齡老人一低齡老人一中青年子女”之間使中青年子女照顧老人的任務增重,而年輕一代贍養老人的價值觀念也開始淡薄。2006年末,上海純老年人家庭為78.92萬,占老年人總數的28.56%,其中單身獨居老人l7.24萬。
2.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增加和未來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困境
如前所述,高齡化在未來30年的迅猛發展,其直接后果就是高齡老人預期壽命的大幅度延長,高齡老人絕對數的大量增加。高齡化所造成老年人存活率大幅度上升,將再次形成三代甚至四代、五代同堂的家庭規模,使中青年子女的長期照顧對象增加。與此同時,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獨生子女家庭大量增加?!?—2一l”3代共存的倒三角型家庭結構被認為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典型結構。雖然他們不一定居住在一起,但在代際關系上形成4個老人、2個中年人、1個青年人共存的形態。隨著高齡化趨勢的加快,在這個青年人完成婚姻之后,可能和伴侶共同面對8個高齡老人、4個低齡老人的長期照顧重任(在假設家庭內部老人全部存活的前提下),增加了他們的經濟和精神負擔,他們將無法獨立承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家庭結構以及家庭子女減少到極限所引發的家庭養老支持問題,將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
3.長期化、重度化和多樣化的高齡老人照料服務需求增大
在高齡老人群體不斷壯大的同時,其中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長期照料的失能或失智老人也隨之增加。低齡老人依靠養老金和夫妻問互助可以單獨生活,高齡老人中則可能因為老年癡呆癥等慢性疾病而使需要重度長期照料的人數迅速增加。同時由于老年人經濟支付能力的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照料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多,對照料服務供給也提出多樣化要求。據同上海情形相似的日本人口統計資料,“1995年時65歲以上老人中每千人即有194.5人日常生活需要協助與照護”,而在70歲以上老人中,這個數據是221.9人,在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中,這個數據將更大。
4.女性就業者的增加和長期照料服務提供的減少
一直以來,女性在高齡老人的家庭照料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上海年輕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逐漸增加,勞動參與率不斷提高,中年女性就業、再就業和兼職的比例也非常高,因此婦女花費在家庭中的時間在不斷減少。工作與家庭分離的職業婦女,在長期照料服務提供方面,不但照料時間無法保證,而且照料質量也在下降。這種變化的直接結果是長期照料提供的減少,使得依靠兒媳、女兒長期照顧高齡老人的傳統家庭照顧方式崩潰。
5.老年撫養系數上升和老年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
上海未來30年老年人口高齡化所形成的“高齡洪峰”,使老年撫養系數從2000年的26.1%上升到2006年的28.1%,而且其中迅速增加的高齡老人數使老年撫養系數的強度不斷增大,將對目前已處困境的老年社會支持形成巨大的沖擊。老年社會保障主要包括老年社會保險、老年社會福利、老年社會救濟,其中以老年社會保險為主。老年社會保險主要包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首先,迅速增加的高齡老人將使養老保險金的支付年限迅速延長,加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增值機制尚在完善之中,未來30年上海養老保險將面臨挑戰;其次,迅速增加的高齡老人將是醫療保險的主要受益者,其自身的健康狀況較差,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長期醫療照護將使醫療保險也面臨風險,加之醫療技術提升和醫療費用的大幅上升,未來30年上海醫療保險也將面臨挑戰。未來老年社會保障支出居高不下,將對社會建設帶來重大壓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活質量提高而引發的老年人口高齡化現象,應視為上海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之一。雖然迅速增加的龐大高齡老年人口將對未來上海市的老年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等各方面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是面對老年人口高齡化,應該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在人口老齡化縱深發展進程中,在積極老齡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用健康的積極高齡化政策去解決老年人口高齡化問題,最終實現建立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依舊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重視。
- 上一篇:縣委建立領導班子工作意見
- 下一篇:行政處處長創先爭優競選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