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知識社會管理理念改革途徑
時間:2022-02-11 09:16:00
導語:探索知識社會管理理念改革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球一體化的管理理念、聯系與發展的管理理念、創新的管理理念和誠信的管理理念是與知識社會相匹配的幾種新型的管理理念,這幾種管理理念的有機結合,構成了管理理念系統網絡。
關鍵詞:知識社會;管理理念;更新
人類社會已經步入21世紀,以數字化信息革命為代表的高新科技在加速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的同時,也將人類帶入了知識社會。知識社會使管理的環境和管理的對象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管理者如何根據社會轉型后的新需要來調整和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已成為當務之急。理念的改變是根本性的改變,理念一變,一切皆變。
所謂知識社會,也稱“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或“后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和資本占有更重要位置獨立的資源,通過科學的管理,也就是將知識運用于知識,獲得另一種更寶貴更有價值的資源,知識的知識。當知識變成社會的關鍵資源時。這個時期的社會也就成為“知識社會”。因為知識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的結構,知識提供了社會發展的新的內驅力。
知識經濟的概念,是1990年聯合國研究機構首次提出來的。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以《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為題的報告中明確斷定:
“知識是支撐經合組織國家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依此為據,人類社會開始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
從本質上講,知識經濟就是以不斷創新的知識為基礎,以智力為支柱,以高新科技為依托,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當知識替換了土地、勞動和資本而成為經濟的主要資源之后,人類社會也就隨之由工業社會轉為知識社會。
社會的轉型對于人類的管理實踐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現代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教授提出了“管理革命”的口號。實施管理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類的管理模式與知識社會相匹配,使人們的管理行為適應知識社會發展的要求。所謂管理,指的是人類為了實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一目的,而進行的有組織有規則的社會實踐活動。所謂“管理革命”,就是將知識運用于知識。對人類而言,在實施“管理革命”之前,知識就是力量;在實施“管理革命”之后,只有變為知識的知識才是力量。
“管理革命”的關鍵,首先是管理理念的革命。所謂管理理念,是人們對于管理活動的一種理性認識,或者說是對于管理活動的一種觀念的把握。管理理念對于人類的管理實踐具有指導和規范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可以這樣講,有什么樣的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樣的管理實踐,管理理念的好壞制約著管理實踐的成敗。
對傳統管理理念的揚棄,必然會派生出當代的管理理念。這種當代的管理理念應該是既吸收了人類管理史中“古代”與“現代”積淀之養分,又飽蘊著人類管理文化中“東方”與“西方”思想的精華。這種當代的管理理念同時還應該是既富有十足的科學精神,又體現著深厚的人文關懷。筆者認為,這種當代的與知識社會相匹配的管理理念應該有如下幾種:
第一,全球一體化的管理理念。在全球范圍內,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在加速著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世界現代進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一種全新的人類生存和實踐模式正在形成,并將對每一個國家、民族乃至個人帶來極為現實和深遠的影響。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如何實現人類生存和發展模式的變革與轉換,對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而言,是一次極為嚴峻的挑戰。全球問題的出現,迫切要求管理者重新審視和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全球問題既是個自然問題,又是一個社會管理問題,為了使人類更好地生存下去,管理者必須做出明智的抉擇,使人類自身的行為合理化。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管理者必須共同加強社會管理,合理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自然界絕不允許無限制的任人攫取。地球只有一個,如果消極地作用于環境,濫用人類的威力,必將遭至懲罰。其次,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管理者,必須共同變革和完善社會制度,創造合理利用科學技術的國際環境,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對話,提倡和平,消除戰爭。無論是生態資源還是核武器問題,都必須通過各國內部社會環境的改造和外部國際之間的合作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第三,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管理者,必須共同培養人們的危機意識,樹立全球觀念,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克服急功近利的行為,用科學的宇宙觀和歷史觀指導人們合理地對待自然,和諧地對待社會。總之,人類必須把實現全球化的生存與發展模式作為共同的追求目標。
第二,聯系與發展的管理理念。聯系與發展是客觀事物自身固有的狀態,也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它理所當然也應該成為知識社會管理者必備的管理理念,因為當代的社會實踐本身就存在著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突出特點。從橫向看,人類的交往早已打破了專業之間、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和國家之間的界限,實踐活動的聯系法則日益明顯。一些重大的科研項目,往往需要調動幾百所高校和科研機構、上千家工廠、數萬名科研人員、相互交流,通過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攻關。總之,社會的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無一不處于普遍聯系之中,他們之間相互影響而彼此滲透,相互依賴而彼此制約,牽一發而動全身。從縱向看,人類的社會實踐無一不處在永恒的發展中,在政治領域,世界政治格局在走向多極化的同時,各個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力度在日益加大;在經濟領域,世界經濟在走向市場化、全球化的同時,各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日趨成熟;在文化領域,世界文化在走向多元化的同時,各個國家的文化改革日趨現實。而與這三大社會領域相伴而生的管理領域,無論是相應的政治管理、經濟管理,還是文化管理,必然也要隨之發展和變化。總而言之,面對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社會,面對當今具有整體性和動態性特征的實踐,管理者為了確保管理的方向對頭、路線正確、措施得當,進而實現“管理革命”的目的,筆者認為,聯系與發展的管理理念無疑是要必須確定的。
第三,創新的管理理念。知識社會的根本特點就是知識創新。而所謂知識創新是指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管理科學知識的過程,其目的是追求知識增長和創新性的應用。知識創新就是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根本性因素。
1998年2月14日,主席在北京參觀“數字化產業最新成果小型展覽”時就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科學技術的創新,總是步人后塵,經濟就受制于人,更不能縮短差距”。他還指出:“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見,創新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是何等的重要。進入知識社會,世界范圍的競爭既激烈又殘酷,優勝劣汰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能否在競爭中取勝取決于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取決于人才的創造力。
因此,為了強化人們的創新意識,開發人們的創新潛能,培養世界水準的創新人才,我們必須要提高國人的創新力度,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等方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創新體系和措施。從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就是創新,沒有創新就談不上管理,管理者要想在知識社會的海洋中弄潮,首先自身必須具有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管理才能。過去人們喜歡談管理也是生產力,現在看來,這樣講是不夠的,具有創新的管理,或者管理上的創新才稱的上是生產力。
在知識社會管理的目標之一應該是提倡創新和重獎創新。創新一般包括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是動力,管理創新是保證,制度創新是前提,理論創新是指導。科學的創新理體系應該也必須是這四者的有機統一。知識社會要求人們告別守舊求穩的管理理念,培育和樹立創新的管理理念。對此,管理者應著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制度。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是制度管理,最可靠的保證是制度保證。所以,必須把提倡創新和獎勵創新作為一種制度落實下來,用制度的力量使創新的行為得到提倡和保護,使創新的成果得到表彰和獎勵。第二,營造氛圍。在“無功就是過”的氛圍中培養出來的肯定是創新的人才,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氛圍中肯定寄生著一些不思進取的庸人。第三,改變方式。傳統的管理者高高在上,對被管理者發號施令的方式必須摒棄,要鼓勵被管理者參與管理,要提倡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協商式管理,尊重被管理者是做好創新管理的前提。
第四,誠信的管理理念。所謂誠信,簡言之就是行為主體履行契約行為的統稱。凡是有活動能力健康的人,一切社會行為都處在某些約定之中,對這種約定的兌現就是誠信。誠信失范在整個國際社會都不同程度有所存在,然而,近年來,在我國表現得尤為突出,已經滲透到社會各領域中的方方面面,誠信的“缺位”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今仍然在極惡劣地敗壞著人們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如何在人們的社會交往實踐中確立誠實守信的理念,倡導誠實守信行為,弘揚誠實守信的美德,已作為一個十分嚴峻而緊迫的課題擺在了全體社會成員面前,尤其是擺在了管理者的面前。
誠實守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東方文明的驕傲。儒家文化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準則,千百年來之所以一直受到人們的敬重和仿效,原因就在于誠信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發展基石,一個健康發展的社會不能缺少誠信的道德要求,因為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準則。
在某種意義上,人們的社會生活過程也就是誠信的再生產過程,人們在生產中不僅生產了物質產品,而且也生產著誠信的關系。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代,人類都世代相繼地追求著誠信,誠信早已是人類社會尊崇的一種精神、一種品格,它是主體對自身、對他人、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和義務。不知從何時起,人類這種最為寶貴的品質卻被一些人遺忘了,丟失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誠信經濟,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有賴于經濟活動主體的誠信。對于任何一個經濟主體來說,誠信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現代企業管理實踐中,把誠信作為企業精神培育和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符合時代潮流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的。在日常工作中,一要狠抓員工對企業的誠信,二要狠抓企業對顧客和社會的誠信,唯有如此,才能求得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
知識經濟是一種誠信經濟,知識社會也是一種誠信社會,能否在人類生活中找回誠信這種精神和義務,能否在社會交往實踐中使之得到張揚和升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民族的興衰和事業的成敗。從管理的角度而言,誠信是管理的靈魂,它不僅為宏觀的社會管理所必需,也為中觀的區域管理和微觀的家庭管理所不可或缺,誠實是為人之本,守信是立業之基。知識社會還是一種道德社會,所以,確立誠信的管理理念,不僅是現實生活道德基礎建設的呼喚,同時也是社會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上述幾種管理理念,既具有各自獨立管理層面和內涵,又相互結合構成管理理念系統之網絡。一體化管理理念是前提,創新管理理念是動力,聯系與發展管理理念是形態,誠信管理理念是根本。知識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管理理念的不斷更新,新的管理理念會進一步促進知識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它們是在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關系中不斷地發展著。為此,管理主體若能將幾種管理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定會編織出管理世界美好的未來。
- 上一篇:消防中隊管理員年度工作述職
- 下一篇:義工事業發展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