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農民工培訓的意義與內容

時間:2022-07-15 04:01:43

導語:談農民工培訓的意義與內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農民工培訓的意義與內容

大力培訓新農民工的重要意義

在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期,關愛新農民工和落實農民工培訓是應然的,新農民工素質及提高是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國安之根。培訓農民工是建構包容社會和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之要措,其政治、經濟和社會意涵豐富、深刻。以人的素質和產品質量強國是科學發展的目標與要務,培訓新農民工屬發展的內需,此乃重視、改善民生的固有項目及一種映射,其重要、當然性應形成全社會的共識。改善農民工素質,提高其能力和增加新農民工活力,以促進社會健康成長是培訓的指向與本意。優質的培訓是農民工享有經濟發展的得益之途,它可增強農民工的幸福感,對農民工與社會的發展均利好。新農民工及培訓是企業發展之基,是社會健康發展之本。知識就是力量,學習才能進步。培訓有助于發展新農民工的能力,提升其活躍度及其生存質量;它有益于增加農民工對居住地、工作地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有序地實現高質量的城市化。培訓應是新農民工的人生經歷與發展必不可少的過程,如是,才能促進農民工全面發展,讓他們壯大和積極地生活,方可不負青春、有所作為,展。農民工培訓的有無、好壞直績,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與新農民損俱損之關系。培訓也是企業、城哺農民工重要而現實的路徑,良促進經濟繁榮與社會和諧方面具提升人力素質,完善民生和以務實贏得理解、靠行動維護形象之具體.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工獻率約為5%;工業在國民經濟柱地位長期不會、不能改變。然而,總體不理想,產業層次低、升級慢題依舊突出。28年,發達國家率約為中國的1倍,第三產業勞的15-2倍。提升勞動力效率,展,避免畸形發展和提升工業發展國制造質量,是可持續發展和社會新農民工培訓則是不可或缺的,產品質量與農民工素質、能力及足于勞動生產率提高之上的轉型續的轉型升級。經濟學家厲以寧國需要靠多層次的經濟轉型:第產到集約型生產,要產業升級,要結構;第二層即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能水平提高,熟練技工和技術人工中的比重要提高。這兩個轉型們實現了經濟轉型。

培訓思路、要容

現代工人是培訓的路線提高新農民工文化素質與職業能力,逐步實現體面勞動、幸福生活;培育現代公民、增加社會和諧因素與助推建設公民社會是培訓的方針。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民生,以提高職業能力為中心開展培訓是有效培訓的路線與根本。隨著現代產業體系勞動分工的精細化,企業對掌握實用、對口專業技能的人才的需求越發旺盛,提高培訓的供給和職場所需技能的匹配度、契合度,是良好培訓的要素。培訓應以職業技能培養為重,并注意現代產業文化素養的養成。培訓屬品質學習范疇,新農民工素質、能力的提升,還涉及非技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素養等在深層次上影響著他們的發展。技能可短期速成,但素質的養成需要積淀、生發。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技術的產生,技能在更新、要求在不斷提高,讓新農民工掌握新技術的,主要不是技能的培養,而是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職業素質的形塑。因此,傳播產業文化、工業文化(時間觀念、人際關系、學習方法、成本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等)是培訓的應有之意,完善的培訓應將產業文化、工業文化、企業文化納入培訓項目。培訓引入、擴散企業文化及內容,將先進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融入農民工的心靈,有助于他們成長為合格的當代工人和現代公民,并承擔起對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農民工培訓不能流于形式,只弄出一堆好看的數字。培訓定位應準確,貼近農民工、貼近職業和具人性化最重要,注重實踐培訓、體驗培訓、養成培訓,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是對培訓的要求。培訓應精心研究、籌謀,其內容須貼近需求,要能吸引、粘住新農民工,可量體裁衣、量身訂做,以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形式上的培訓。重視、研究培訓產出,加強培訓的質量與效益評估,以提升培訓的向心力和實效性、性價比,這是有效培訓的基礎與要求。培訓當以市場需求、農民工需要為重心,培訓內容要隨行就市、隨機應變,突出應用、實用性,要著力提高培訓的知曉度、參訓率和培訓的滿意度以及培訓的效價。儲備通用知識,習得專業技能,推展心智的訓練和提素、提質、提效;強化質量意識、培育精細品質,弘揚、落實負責任、講認真、守規矩、干細活與一點也不能差、差一點也不行的質量理念及行為,是培訓的基本任務。提高培訓的吸引力、景氣度,提升培訓的含金量、認可度是良好培訓的關鍵。培訓的目標、質量評價等當以滿足崗位要求的專業能力培養為要,也應兼顧員工工作認知、責任承擔、團隊協作、努力上進、革新創造等職業素養的培訓,以及職業生涯發展等。培訓內容一: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加快,人力資源能力建設要求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已把軟技能作為選人、用人的標準。軟技能強調適應社會的能力,要求所選擇的人才不是僅受過職業培訓的工具人,而是擁有完整人格、實現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現在,企業等需要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合格的高素質勞動者,質量合格不僅要求勞動者知識技能合格,更重要的是現代產業文化素養合格。現代產業文化包括先進企業文化、先進行業文化和行為規范,以及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制度和輿論環境;它包含遵紀守法、責任意識、注重質量、團隊合作、堅守誠信等價值觀,其核心是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等。因此,培訓可就上述內容及要求,設計、提煉出有關項目,以普及產業文化、行業文化,使新農民工了解生產、服務的內容與全過程,逐步形成敬業、愛崗的職業素養和體面勞動、幸福生活的體驗,并增強社會責任感等。培訓內容二:數控機床的研發、使用需要優秀的數控人才,我國約有6萬臺數控機床,數控人才缺口較大,企業迫切需要這方面人才。數控機床行業已發出人才短缺警報,數控人才的培養是該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可見,訓練、培養數控機床技工應是技能類培訓的項目。培訓內容三:我國在用電梯約有2萬臺,其中上海有15萬臺。電梯維修保養是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目前上海大部分的電梯維修保養者是農民工,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技術,對于電梯的電子控制技術幾乎一竅不通,有些小維修點還有無證上崗現象。統計表明,如以一個人每月維修4臺電梯這個標準來算,現在上海維修保養者缺口超過1以上;上海電梯維修保養的現狀是一個人每月要維修6臺甚至更多的電梯。這種維保難以保證質量;上海每年電梯遞增率在2%以上,但滬上的維修者卻青黃不接。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讓老年人能自如上下樓的呼吁越發強烈、迫切。上海市老年學會的調查顯示,在該市老小區樓房安裝家用電梯,需求量約2萬臺等。上述現象在其他大、中城市也存在,加強培訓、彌補技工缺口,為社會輸送更多合格的電梯維修保養技工屬培訓的任務。培訓內容四:212年7月初,中國政法大學刑事法律援助中心等了5農民工刑事案件研究報告6。報告涉及的被告農民工中,18歲以下的占61.74%,25歲以下的占82.61%,其主體是198年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國家統計局521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6顯示,農民工里小學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中國政法大學等的上述報告表明,在統計的被告人中,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87%,小學水平的占26.96%;真正接受過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數僅占28.16%。犯罪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于農民工整體受教育水平,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狀況亟需關注。該報告結論是,農民工受教程度越低,實施犯罪的可能性越大。顯然,普法是新農民工培訓不能缺的內容。

本文作者:曾鐵工作單位:上海市徐匯區社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