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工商業管理研究
時間:2022-11-23 09:02:59
導語:西藏工商業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商業管理是政府對經濟發展的一種合理介入,工商管理使市場經濟更加規范。隨著我國工商業進入國際市場,工商業管理的作用更加凸顯。為了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應進一步加強工商管理,尊重市場經濟的特點,對經濟市場進行有效的調控,發揮工商管理的積極作用?;诖?,分析了西藏工商管理的特點和職能,并且重點闡述了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工商業管理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起重要的作用,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工商業發展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擾,包括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缺乏高端產品市場監護等。在這種現狀下,規范工商業發展的策略,改變思路,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商業進行調控顯得尤為重要。當前,西藏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工商業的發展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工商業正確的引導也至關重要。在對工商業管理調控中,需重點考慮相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從業人員對工商業標準化的深刻理解。
一、工商業管理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工商業管理的落腳點是國家工商局,各個地方的工商管理部門在國家工商局的總體帶領下對工商行業進行規范管理。工商管理部門在遵循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以行政手段對工商業進行有效的管理,對從業者進行約束、監督和指導調控,保證其在符合規范的情況下運營,不破壞市場秩序,合理合規經營。[1]目前國際形勢仍然是和平發展,我國的工商業經濟體系豐富,但是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也至關重要,閉門造車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對于工商業的管理既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又要與國際上接軌,尋求多方面的合作,揚長避短。同時,我國工商業管理方面起步較晚,無論是從規模技術上,還是從思想觀念具體操作規范上有與國外有著一定的差異,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我們要保證自己的理念和產品更規范和成熟,這些方面需要政府工商管理部門在宏觀和微觀上精準調控,減少不利的發展因素,對工商業的發展約束其行為使其規范化。[2]我國的工商業管理部門是比較特殊的存在,獨立運行,卻無獨立的資金和項目,他的主要職能就是保持市場的規范運行,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工商業的發展處于良好的氛圍合理可控的競爭中。
二、工商業管理對富民興藏的重大現實意義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說: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是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則。(一)是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需要。指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放到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上來,把實現社會局勢的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作為硬任務,牢牢掌握反分裂斗爭主動權”。西藏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是反分裂斗爭的主戰場,西藏穩定涉及國家穩定,西藏安全涉及國家安全。長期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牢記“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指示,積極促進各民族團結交融,不斷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形成了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和睦相處的和諧氛圍。然而,西藏的社會環境還不夠太平,影響西藏民族團結的因素還很多,其中最根本因素就是十四世達賴集團的煽動蠱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發展是穩定最可靠的保證。只有通過大力發展工商業,推動西藏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讓各族群眾更好共享發展成果,才能增進認同、凝聚人心,才能有能力、有實力、有理由挫敗達賴集團的分裂圖謀;相反,工業落后、商業凋零、發展滯后,很容易帶來不穩定因素,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只能是一句空話。(二)是調整西藏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經濟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總體上看,由“一二三”的初級形式演變為“三二一”的高級形式。但這種演變,不能簡單地說西藏已進入中等發達階段,而恰恰說明西藏在產業結構方面的極度失衡。一方面,多年來,西藏建筑業發展迅速,成為拉動第二產業的主要引擎,而在制造業、新能源等方面發展滯后;另一方面,從第三產業的內部構成來看,由于長期以來中央對西藏的特殊扶持政策,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等行業的產值所占比重較高,金融、房地產、科研服務等行業占比較低,第三產業的質量還不高。而西藏地處青藏高原,獨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使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利用西藏的資源稟賦,積極發展以特色優勢制造業、新能源為代表的工業,發展以文化旅游、外貿為主導的商業,則能夠強力拉動二產發展、提高三產質量,進而有效調整自治區的產業結構,促進西藏經濟的科學、持續發展。(三)是改善民生、提高自治區群眾幸福指數的需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富民興藏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援藏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然而,和內陸省份相比,和自治區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就業等領域還有很大差距。為此,通過大力發展工商業,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民生領域財政支出的巨大壓力,而且能有效帶動群眾就業,創造財富。比如,在就業創業方面,西藏農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農牧業根基脆弱、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加上軟件設施滯后、信息流通不暢、農牧民對市場認識不夠等原因,導致農牧民在農業領域就業創業的可能性較小。相反,在第三產業方面,截止到2017年8月,當年西藏旅游外匯收入為4098萬美元,遠遠高于甘肅、青海、寧夏地區的旅游外匯收入,每年的旅游人數和人均旅游花費均呈上升趨勢。這說明,西藏的旅游業發展潛力巨大,圍繞旅游資源發展工商業,可以帶動大量的鄉村剩余勞動力向文化、服飾、食品等領域轉移,促進農牧民更快更好的創業就業。(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強調,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西藏和四省藏區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打贏攻堅戰是實現同步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向著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發起沖鋒,堅持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退出,科學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全區脫貧攻堅實現了從面上幫扶階段向深度貧困地區攻堅階段的全面轉變。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期,必須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的根本之舉,真正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3]由于自然和歷史諸多因素,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十分明顯。同時,青藏高原在生態環境方面擔負的特殊使命也導致難以進行大規模開發。因此,需要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上做文章,積極發展農牧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村服務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等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需要深入推進“央企助力富民興藏”工作,通過有效借助央企在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加快西藏在基礎設施、新能源開發、特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工商業的發展和稅收的增加,也能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更多的財力保障。
三、新時代西藏“富民興藏”工作落實——以拉薩市工商業管理為例
拉薩市工局積極發揮市場引導和規范管理的職能,按照新時代西藏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在小康西藏、富民興藏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4](一)全面推進凈土健康產業發展。圍繞拉薩市委、市政府發展凈土健康產業戰略的工作部署,立足高原特色,發揮資源優勢,深入實施凈土健康產業發展戰略,以發展天然飲用水為突破口,大力推進以飲品、食品、藥品、飾品為主的健康產業,拉薩凈土健康產品進入全國市場,吞巴藏香、古榮糌粑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凈土健康產業實現從“產品”到“品牌”的重大轉變,2018年1-8月凈土健康產業實現產值達到30余億元。占拉薩市工業總產值的47.5%。(二)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重點項目建設有效推進,技術改造和重大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大昭圣泉礦泉水30萬噸生產線改擴建、藏緣青稞酒業改擴建、珠穆拉瑞改擴建等項目竣工投產;新希望10萬噸有機飼料、睿建生物科技嗎咖加工項目、天達耐磨材料、圣桃芫根功能飲料、高爭民爆科研中心等一批項目順利投產;成都眾和聯天然飲用水項目全面落地建設;巨龍銅業、天仁礦業一期等項目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些項目的順利推進和竣工投產為拉薩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確保了拉薩市工業經濟平穩推進。(三)強力培育壯大骨干工商業。著力培育主業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強勢工商業,帶動工業強勢崛起。做強做大一批大工商業和工商業集團,拉長產業鏈條,拓寬產業關聯度,使強勢工商業成為產業集群的核心,對拉薩市具備上市條件的工商業,整合資金、政策、要素保障等條件。引導高原天然水、大昭圣泉、5100冰川礦泉水、天地綠色、拉薩啤酒、高原之寶等工商業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提高產品在內地市場的占有率;以甘露藏藥、西藏藏藥股份、雄巴拉曲等藏藥工商業為龍頭,打造知名品牌,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力推藏之夢、邦錦鎂朵、卓瑪、崗地等民族工藝工商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截止到2018年8月底,拉薩市產值超億元工商業14家,完成產值38.22億元,同比增長35%,占規模以上工業工商業產值的72.7%。(四)全力建好工業園區發展平臺。工業園區是工業快速發展和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以自治區招商引資新政策為指導,全力支持柳梧新區“高新產業園區”和“金融區”的建設。切實發揮“兩區四園”的引領作用,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高端產業、高新工商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園區重點項目有重點的推動,探索多種招商形式,如網絡招商、定向招商、博覽會等,圍繞產業延伸、升級,著力引進產業鏈節點項目和龍頭工商業;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推動園區上檔升級,協助園區完善相關材料,積極推進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西藏旅游文化創意園納入拉薩市園區統一考評范圍。[4]加強與發達地區園區、大工商業、戰略投資者合作,加大跨區域合作力度,著力把園區打造成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管理更高效的品牌園區,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五)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按照投資大、質量高、效益好的標準,加大對投資規模在億元以上項目的引進力度,特別是要加大對符合我市凈土健康產業發展方向的國內外大型工商業的引進力度,實現引資項目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根本轉變。圍繞招大引強工作重點,重點引進投資強度高、產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高的項目。轉變招商工作方式,開展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引商,提高招商項目的“對接率”和“成功率”。創新招商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做到工商業服務無盲點,搞好跟蹤服務,認真落實招商引資各項優惠政策,營造安商、親商、富商的投資環境。(六)強化規模工商業培育。加快中小微工商業成長壯大培育工作,突出協作配套、創新創業、集群發展,促進中小微工商業經濟總量上規模、結構上檔次、質量上水平、管理上臺階。健全中小微工商業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成立“拉薩市中小工商業服務中心”。積極引導工商業“眼睛盯住市場、功夫下在現場”,加強生產現場管理、工藝管理、經營管理等各項基礎管理,加快工商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提升工商業經濟規模和效益。優選一批規模大、發展前景好、帶動力強的工商業,引導扶持其做大做強,擴大拉薩市規模以上工商業數量。(七)提升服務工商業質量。進一步完善政府、銀行、工商業聯席會議制度,經常性組織銀企合作及項目推介活動。加強政、銀、擔協作關系,加強與社團、中介組織的橫向聯合。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和金融產品,改進和完善金融信貸審批、信用評級、抵押擔保等機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平臺,為中小工商業在政策、信息、咨詢、培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八)強化經濟運行預警預測。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控協調,進一步加大調研工作密度,密切關注重點行業、重點工商業運行走勢和主要產品價格變動趨勢,加強運行動態預警預測,積極應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變化,把握經濟運行主動權。[5]加強與統計部門的溝通配合,做大工業統計的盤子,認真摸清和掌握生產工商業情況,把正在生產和新投產的工商業納入統計,在盤活存量的同時,做大增量做到應統盡統,確保工商業將生產經營情況準確、完整、如實按月上報。
四、結語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基礎”,發展、就業的落腳點在于工商業,把目光聚焦短板部署發展西藏工商業,既是堅持問題導向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重要舉措。新時代,西藏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加大特色產業發展,提升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質量,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都需要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都需要進一步發揮工商管理的職能,讓依法治藏思想和市場經濟體制在助理推進西藏可持續發展中產生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由俊,趙娟.工商管理對公共部門管理能力提高的促進作用[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6(4).
[2]代榮華.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中國商論,2016(2).
[3]鄭兵.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探索[J].經貿實踐,2018(16).
[4]楊耀峰.市場經濟形勢下工商管理的發展探析[J].經貿實踐,2017(21).
[5]邵懷文.基于新時期工商管理職能的思考[J].中國國際財經,2017(17).
作者:史本林 單位:西藏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契約學習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運用
- 下一篇:高校輔導員公共管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