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建設教學團隊問題研究

時間:2022-10-29 09:46:12

導語:科研項目建設教學團隊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研項目建設教學團隊問題研究

為適應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需求,探索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測繪工程專業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和人才質量面臨新的挑戰[1]。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高新技術與專業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深度融合[2-3]。專業課程建設是實現測繪工程專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有效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4-6]。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測繪工程專業2014年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采取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培育具有“基礎寬厚、零適應期、礦業特色、國際視野”的測繪人才,以適應21世紀空間信息科學發展對應用型高素質測繪人才的需求。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使得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模式和課程建設一直在持續改進和完善中,其中“導航學”課程也發展為“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授課方式也由原來的一人從頭講到尾改為課程團隊共上一門課的形式。

1教學現狀與課程存在的問題

在“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授課中,筆者發現以下問題亟待解決:1)先修課程基礎薄弱的問題。“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是在大四上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與其他大四開設課程的不同是:“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的先修課程除了“GNSS導航原理與應用”之外,課程所需知識的前期儲備不足,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2)教學團隊的建設問題。在教師角色多元化背景下,“一人多課,一課多人”現象在測繪與地理科學學院教學中普遍存在[7],“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由不同教師講授,每個教師的教學資源有限,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師對“導航與室內外定位”的理解和把握也不盡相同。3)工程應用廣泛而課時數少的問題。“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不僅先修課程相對缺乏,在課程的設置上學時數也比較少,只有32學時,但是課程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卻覆蓋面廣泛,實踐要求也比較高,這大大增加了課程設計的難度。

2團隊建設的設計與實施

為改變“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中的問題,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測繪工程專業依托教師科研項目,組建了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團隊。

2.1教學團隊的組成

高等院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的老師一般都會承擔一定數量的科研項目,這些科研項目往往與教師本人的教學與科研方向密切相關,這能夠為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個性化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8]。為提高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的授課質量,促進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測繪工程專業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團隊。在測繪工程專業專任教師中,研究方向為定位導航與位置信息服務的老師8人,主持省部級以上縱向課題和各類橫向課題70余項。將同屬定位導航與位置信息服務的研究方向的授課教師組成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團隊,團隊以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為核心,團隊的教師職稱、學緣結構和年齡分布如圖1所示。教學團隊除了負責課程建設規劃、教學文件規范、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等日常教學活動,還負責導航與室內外定位相關的科研信息、綜合訓練實施以及學生競賽的指導等。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團隊以教學培育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帶動教師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

2.2教學團隊負責彌補課程基礎薄弱和學時不足的環節

針對課時量偏短和實踐課程欠缺的問題,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團隊提前入手,利用各種學生競賽和學生素質拓展訓練提前普及,增加學生對導航學的認識。大學生科研訓練每學期都會開展,主要有講座和技能競賽兩種形式。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團隊教師每學期都會給學生做一次科研訓練講座或者是科技競賽,大大增加了學生對“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的認識。同時,在開展科研訓練的同時,引導和培養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大學生技能競賽,多名學生已經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遼寧省測繪之星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大學生技能競賽上獲獎。教學團隊的組建,有效彌補了“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學時不足和基礎薄弱的問題。

2.3教學團隊負責甄選適合學生的科研項目

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團隊的科研項目雖然能滿足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但是如何從眾多科研、實踐水平不一的科研項目中選擇適合本科生教學難度的科研項目確實是教學團隊一項重要的工作。如果教學團隊選擇的科研項目過大過深,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不能達到項目要求,將會導致學生學習研究過程吃力,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反之,如果科研項目選得過小過淺,則激發不出學生的潛能,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學團隊成員必須對選擇的科研項目反復論證,嚴格把關。選擇的教學科研項目既要有助于理論知識的積累和創新,又要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減少學生進入科研項目的學習難度,同時對專業背景比較強的科研項目,開展分階段有層次的教學。

3教學團隊建設取得的成果

依托科研項目建設的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教學團隊,通過引入科研項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更加靈活和多樣化,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這也為其他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提供借鑒思路。1)與大學生第二育人課堂相結合,匯聚更多優質學科資源,全面提高“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創新能力。學生通過課程教學團隊了解老師,走進實驗室,進入課題研究,緊跟學科發展前沿。以教學團隊的形式進行“導航與室內外定位”授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了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2)促進了教師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了“教研互長”。“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組進一步發揮團隊合作的優勢,不斷提高團隊成員的科研水平,形成新的標志性科研成果,體現團隊的綜合科研實力,進而推進課程組的教學水平。教學課程組的建立為許多教師找到了科研團隊和科研合作伙伴。教學團隊的日常教學討論活動,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加深了教師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把握,從源頭上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研科研項目一般集創新性、前瞻性、交叉性、實踐性于一體,促進了教學內容更新。同時,科學研究要求教師不斷探索,這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具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教學團隊的教師一起探索研究性教學模式,促進新工科背景和工程專業認證要求下的課程體系優化,建成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新興交叉及前沿特色突出的課程體系。

4結束語

依托科研項目組建的“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教學團隊,在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中達到了“以科研促教、以科研促學、以科研促改、以科研促建”的目標,完成了“四個一”目標(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學用書、一流教學文件、一流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中一流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團隊通過多媒體輔導和教師輔導相結合,課堂教授與課外實踐、應用創新相結合等多元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對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的管理。依托科研項目組建的“導航與室內外定位”課程教學團隊通過調查問卷、QQ、微信、郵件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普遍反映“導航與室內外定位”采用教學團隊形式進行授課,授課效果良好,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工程問題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參考文獻:

[1]周云龍,李洪偉,洪文鵬.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團隊建設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72-73,96.

[2]陳永富,尹尚軍王忠華,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0(12):147-149.

[3]姚斌,李季,金奇志,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建筑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7):207-209.

[4]楊健,陽富強,王金貴.專業認證背景下高校實驗教學團隊建設方案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80):201-203.

[5]謝如鶴,劉廣海.高校教學團隊的特征及其與專業建設的關系研究[J].高教學刊,2020(17):79-82.

[6]賈彥龍,孫嘉龍,李桂賢,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主干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研究—以貴州理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7):136-137.

[7]趙桂玲,王崇倡,孫偉.以科研項目為導向的探究式教學探索與實踐———以GNSS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為例[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8,41(6):5-7,10.

[8]張照韓,林楠,劉峻峰,等.基于科研項目引導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及機制研究[J].科技風,2020(11):141-142.

作者:趙桂玲 徐辛超 孫偉 高猛 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測繪與地理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