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分析

時間:2022-01-03 08:39:57

導語: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分析

摘要:酒店管理專業教育必須順應時代和人才市場的要求培養專業人才,拓展和創新實踐教學環節。文章分析現有酒店管理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以目標管理理論為基礎設計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和內容;完善實踐教學硬件,優化教育師資軟件,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控制體系,保障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有效完成。

關鍵詞:目標管理;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控制體系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持續發展以及旅游經濟的不斷推進,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促使我國經濟逐漸形成新的產業格局。酒店業及其教育也同旅游產業、旅游研究和旅游教育一樣都是隨著現代旅游活動的復興而發展起來的[1]。酒店管理專業是應酒店業的人力需求而產生并隨之發展的,因此酒店管理專業也必須應酒店業的要求培養專業人才。酒店管理專業要以酒店實踐為起點,符合酒店管理及服務人員能力要求,這使得實踐教學在酒店管理專業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實踐教學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引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從而傳承實踐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2]。由此得出,實踐教學是酒店管理專業培養酒店人才服務技能、專業素養的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1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我國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較為規范和科學的實踐教學模式。大多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院校都會采用諸如依托校內實訓場所和設備的校內實踐教學[3]、短周期近距離的實踐基地見習教學、長周期遠距離的酒店頂崗實踐教學[4]等方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但是,在酒店管理實踐教學活動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1實踐教學與行業需求脫節

一方面,現有實踐教學內容與酒店人才能力要求脫節。從實踐教學教材來看,優秀教材較少,一些作者編撰過程中陷入工具性學科,虛化了專業本位[1],使教材與行業實踐脫節。從實踐教學的資源配備來看,一些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院校由于辦學導向原因,導致實踐教學課時、設備、師資、資金等資源配備與行業要求脫節。另一方面,前沿性的實踐教學內容缺失。MariannaSigala認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課程設置、教學資料、引導案例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5]。“互聯網+酒店”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行業趨勢,這就需要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相關人才。但是,相關內容的專業實踐課程嚴重缺失,具有時代烙印的信息化管理實踐教學成了真空地帶。比如,先進的客房管理系統的引入、收益管理系統的構建、智慧化酒店的創建等前沿性的實踐性教學很少涉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相關實踐教學技術門檻高以及軟硬件投入不足等因素所致。

1.2專業教師實踐經驗缺乏

酒店管理專業師資不僅要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水平,還要具有相關行業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6]。但是,由于傳統“重文憑、輕實踐”的人才引進模式的局限,導致大多數高校師資出現了供需錯位。第一,受聘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就業模式,酒店從業或管理經驗較少,很多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工作難以勝任;第二,高校人才引進渠道較窄,主要因學歷要求限制所致。由于開設酒店管理專業高學歷教育的院校不多,致使符合條件的專業人才供給不足。另外,師資需求方面,酒店管理專業人才認定口徑不一以及引進門檻設置較高,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從業者和管理者常常被拒之門外。

1.3實踐基地的建設不完善

首先,校內實訓基地和實訓設備建設不完善。大多院校僅有簡單的客房實訓實驗室以及餐飲實訓實驗室,這些實訓室只能提供基礎層面的實訓,不能滿足高層次的實踐教學活動。其次,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不規范。專業課程的見習必須以良好的實踐基地為依托,且要求距離較近便于管理以降低實踐教學成本。但是,這些實踐基地建設存在“只掛牌、無踐行”以及資質認定不科學、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同時,畢業實習要求到酒店檔次較高、距離較遠的大城市酒店開展頂崗實習。這類實習基地的建設由于距離遠、成本高,致使合作渠道單一,實習單位評估難度較大,頂崗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比如,一些院校與勞動中介機構合作,實習生被視為廉價勞動力,無法輪崗實踐,難以實現預設實踐教學目標。

2基于目標管理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認為目標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就是運用行為科學理論,由企業主管與職員一起商討,共同制定目標,目標將決定管理者要做什么事情,需要達到什么標準,以及如何實現這一標準,目標的實施過程由員工自我控制、自我評定[7]。目標管理理論早期成功地運用于企業管理,由于目標管理與高校教學管理存在較多的契合點[8],所以酒店管理專業也可以借鑒其核心理念設計實踐教學內容以及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2.1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目標管理理論,教學機構應以酒店行業要求為使命,并將其轉化為科學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酒店管理的相關實踐經驗和技能,實踐教學必須和行業人才需求相匹配。如圖1所示,首先,酒店行業人才要求轉化成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即培養良好職業意識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目標。其次,以培養目標為基礎細化實踐教學目標和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從酒店管理層級來看,酒店管理層級分為決策層的頂層管理、職能部門的中層管理以及執行層面的基層管理,所以實踐教學要設計與酒店行業管理層級匹配的二級目標群組;從酒店管理跨度而言,酒店各部門具有相對獨立和專業的職能及業務范圍,根據崗位需要建立和細化[9]以酒店主要管理部門為基礎的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目標。最后,具化的實踐教學目標指向不同實踐教學內容,由知識模塊、技能模塊、素質模塊組成[10],模塊內容可以根據不同的受眾設置大小,并形成可量化的標準。

2.2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展途徑設計

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專業技能,獲取一定的行業從業經驗。以實踐教學目標為基礎,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活動可以從以下三個途徑有效開展。第一,校內實訓,完成酒店服務基本技能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入職酒店行業,一般從基層服務做起,基本服務技能就是酒店從業人員的基礎門檻。同時,酒店作為企業方為降低用人成本,在人才引進時也以基本服務技能作為人才引進基本標準。因此,基本服務技能的培養是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依托校內健全的實訓場地、實驗設備,實訓教師統一協同完成基本技能的實訓,是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途徑之一。如“餐飲管理與服務”的諸多實訓環節,中西宴會擺臺服務、菜單設計、主題宴會設計等都可以通過校內實訓的方式開展實踐教學。第二,近距離短周期校外專業見習,感性獲取行業知識和經驗。以相關專業課程為基礎,組織學生到周邊酒店進行周期較短的參觀考察,或是設定相關專業主題,布置學生調查研究。通過酒店的實景學習和體驗,可以讓學生體驗企業的實際操作規程,感性獲知酒店專業知識,洞悉行業需求及前沿動向。如“前廳與客房管理”課程見習,科學設置的實踐教學課時基礎上深入酒店,了解前廳接待流程以及客房房型,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框架,獲知行業前沿信息,提高專業素養。第三,遠距離長周期的酒店頂崗實習,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專業素質,獲取從業經驗。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大多是以“3+1”或“2+1”[3]的模式展開的,即三年或兩年在校學習,一年酒店頂崗實習。由于頂崗實習時間較長并臨近畢業,所以校方會選擇距離跨度較大、品質高、涉外性強的國內外酒店為實習基地,最有效地開展實踐學習活動。頂崗實習必須以優質的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再配以專業的實習指導教師為輔高效開展。頂崗實習是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緩沖區,學生通過駐店的實踐學習在真實的環境中磨煉了基本技能,也收獲大量的實踐經驗,是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實施途徑。

3基于目標管理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探究

實踐教學內容的確定以及途徑的規劃,完成了基于目標管理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主導思想設計層面———目標確定、目標分解[11]。同時,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到目標實施和目標考評[11],也就是保障基于目標管理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有效地開展和落實。

3.1完善校內實踐硬件,科學管理實踐教學基地

酒店管理實訓室的建設是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基礎,完善的實驗設備、先進的實驗設施才能培養與企業需求接軌的專業性人才。依托教學單位平臺統籌規劃,完善專業實訓室建設,滿足師生教學需求落實專業實踐內容。專業見習構建高效的區域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降低實踐教學成本、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另外,頂崗實習嚴格考察、認真篩選實習單位,通過完善實習協議和制度保障實踐教學有效開展。

3.2拓展師資引進渠道,優化在崗教師專業素養

酒店管理師資引進可參照藝體類專業構建“寬口徑、多標準”的人才引進體系實現專業教師隊伍的優化,從“教”的方面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同時,可以通過專業進修、駐店學習等方式,提升在崗教師的專業素質。如有計劃地派遣在職教師赴國內外知名院校學習和進修,或是赴知名酒店企業駐店頂崗學習。另外,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實踐—理論—實踐”的實踐教學。

3.3構建實踐教學控制體系,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控制體系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效果。如圖2所示,基于目標管理理論構建實踐教學管理控制體系:第一,在科學的實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建立可量化實踐教學標準;第二,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構建E-leaning實踐教學模式[12],實現信息反饋,對比標準衡量實踐教學績效;第三,診斷實踐教學績效,分析實踐教學效果與實踐教學標準存在差異的原因;第四,針對問題和原因,做出適當的調整,實現實踐教學預期效果和預定目標。

4研究展望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智能終端的普及,互聯網用戶規模呈現迅猛增長態勢,互聯網的影響滲透各個行業以及行業的各個層面。“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強調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制造業、金融業等傳統行業的結合與發展。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對酒店行業帶來新的課題,新常態下酒店業自身的部門結構以及管理方式也在不斷發展,“互聯網+”模式的酒店業革新已悄然萌發。酒店管理的教學也應開拓創新、與時俱進,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在現有的教學框架基礎之上,開設具有前瞻性的課程,并創新性地開展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

作者:盧雙鵬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曹國新.我國旅游實踐教學課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評[J].旅游科學,2009,23(1):67-73.

[2]張英彥.論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J].教育科學,2006,22(4):34-36.

[3]李曉冬.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現代營銷,2013(1):144-145.

[4]李顏.基于目標管理的旅游管理專業頂崗實習教學模式研究:以惠州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科技廣場,2015(5):232-237.

[6]夏學英.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00-103.

[7]彼得•德魯克.管理的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8]方明,吳偉,羅靜,等.基于目標管理理論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8(6):94-97.

[9]唐繼剛.旅游本科教育的內在癥結與改革方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2):17-18.

[10]廖繼武,楊衍江.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模塊式設計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14(4):154-156.

[11]劉潔,潘玲.基于目標管理下的本科教學過程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82-83.

[12]周曉梅.E-leaning教學模式在旅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23(3):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