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管理實效性提升途徑
時間:2022-09-23 09:33:01
導語:企業信息化管理實效性提升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在企業的管理中得到了廣泛運用,但是信息軟件的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技術應用不穩定,嚴重影響信息技術的運用效果。文章概述了企業信息化管理,指出了信息化管理實效性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措施和方法,旨在為增強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提供保障。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管理;實效性
在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應著力完善管理制度,培養具有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優秀人才,組建高素質的工作團隊,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執行、落實提供保障。在未來的發展中,企業還需根據信息化管理工作特點、發展規律等創新、優化管理模式,滿足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和發展需求。
1企業信息化管理概述
20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部門提出了企業信息化管理概念,其得到迅速發展。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廣泛運用、不斷升級,西方發達國家的很多企業都創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推動了企業經營效果的提升、經濟收益的提高。本質上,信息化管理就是企業在管理中運用信息技術方式、構建信息化系統、健全信息制度,促使企業持續進步。其在各大企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能夠作用于企業的決策、規劃、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升了企業的整體工作水平[1]。
2企業信息化管理實效性問題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已經運用了信息技術,但是由于信息化管理工作起步時間晚,還沒有構建成熟的工作體系,存在諸多難以應對、無法控制的問題,具體如下。
2.1忽略信息安全
信息化管理期間,企業會運用網絡平臺、軟件系統,而網絡環境具備一定的開放性特點,如果不能嚴格進行信息安全控制,很容易引發數據泄露、數據被篡改等問題,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安全造成威脅。當前,一些企業在運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過程中,忽略了安全隱患和風險,沒有采取相應的物理防護措施,也未運用先進的殺毒軟件、入侵檢測系統等及時抵御黑客入侵,很難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性。2.2管理模式不完善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較為單一,無法根據自身的轉型升級發展需求、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需求改革、創新和完善管理工作模式,難以引導各部門優化自身工作流程,嚴重影響相關管理工作順利實施[2]。
2.3缺乏大數據的運用
利用大數據技術可對信息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和歸納總結,這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效果的重要技術保障。但是,目前一些企業還沒有根據具體的管理需求創建和運用大數據技術應用平臺和系統,無法通過大數據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向、發掘潛在的客戶群體,這不利于企業長遠的進步發展。
2.4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低
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專業性直接影響信息化管理的實效性,但企業中部分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低,不會運用信息技術執行管理任務,無法結合自身的職能要求等開展管理工作。另外,企業也忽視了對管理人員的定期培訓,使得其缺乏專業知識,難以組建符合企業發展需求、信息化管理要求的人才團隊。
2.5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約束人員行為、規范人員日常工作的重要基礎,在完善的制度的支持下,人員能夠按照職責要求、工作標準落實工作。但是,部分企業沒有為信息化管理設立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管理機制,很難規范相關工作人員的日常行為、工作方式和手段,長此以往就會導致信息化管理出現無章可循的現象[3]。
3企業信息化管理實效性的提升途徑
3.1強化信息安全控制
為避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受到威脅,建議企業創建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信息安全控制模式。首先,健全信息安全控制機制,有機整合運維工作、互聯網技術(InternetTechnology,IT)管理工作,要求管理部門創建完善的SD-DSM平臺系統,實現三維一體化的數據信息保護,從縱向層面、橫向層面管理信息安全性,預防安全風險和隱患,實現對數據的安全防控和保護。其次,明確安全管理工作的要點、標準、原則,對于系統中所有操作人員都應設置實名制登錄、訪問模式,通過設置訪問權限,杜絕非法人員侵入。最后,還需重點關注人員網際互連協議(InternetProtocol,IP)地址的綁定處理,要求地址具有唯一性,杜絕出現和多個地址相互綁定的現象,如果需要增加新的綁定地址,就要提前申請,經管理部門批準審核后才能開通[4]。
3.2健全管理工作模式
企業信息化管理方式多具有一定的扁平化特點,強調將管理工作向服務方向轉型升級,為客戶提供集成性的管理服務。在此背景下,企業應重新組建管理工作模式,在改善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提升內部資源、外部資源的傳輸共享效果,獲取更多具有競爭優勢的資源,以此提升企業競爭力、發展水平,使每個部門都能夠順暢、良好地銜接,借助信息技術增強管理工作實效性。例如,在信息化管理期間可以應用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統對生產模式、管理流程等進行優化處理,緊跟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創建更多具備現代性、創新性的工作模式。在應用ERP系統期間,可以將項目管理當作核心部分,在推進經營工作良好運作的同時,整合生產環節、采購環節、管理環節、倉儲環節,設置一體化模塊,運用大數據技術、先進信息技術等,創建具有綜合性特點、多層面管控特色的工作系統,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管控工作效果、經營工作水平,還能在生產環節、營銷環節實現精細化的成本控制,直觀地將各個環節中的問題展示出來,動態化地予以應對,以此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5]。
3.3運用大數據技術
部分企業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沒有根據技術特點、發展規律等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導致經常發生技術問題,嚴重影響各項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對此,建議企業在完善、優化信息化管理工作期間加大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力度。首先,基于大數據技術構建包含日常生產、部門管理、市場營銷等內容的組織平臺,通過智能化分析方式,將數據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工作、處理工作等融為一體,在保證工作效能的基礎上不再局限于傳統工作系統,統一其中的數據口徑,增強各項數據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效果。其次,運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客戶數據信息,分析既有客戶的能力、信譽度,為其制訂針對性的服務計劃與方案。
3.4提升信息化管理人員的專業程度
在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過程中,管理人員的專業程度直接影響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因此相關部門應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打造與創新優化。首先,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面向信息化,轉變傳統理念,提升專業化程度。為保證人員日常工作符合專業要求、工作標準,企業可通過線上平臺招聘人才,聘用有豐富經驗、良好工作能力的人才。同時,對于現有的人員,也應開展線上、線下和外出進修等形式的培訓,使其掌握相應的技術和能力,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完善培養體系,運用信息技術轉變常規的人才培養方式,培育能夠結合企業經營目標情況、市場競爭現狀、效益發展需求、戰略實施情況進行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團隊,明確每一位信息化管理人員的日常崗位工作責任要求、職責標準,一旦發現在工作中出現了問題或是不足,就要予以相應的處罰[6]。
3.5健全管理制度
企業開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旦制度內容存在漏洞,就會影響工作的實效性、穩定性,因此企業應結合各項管理工作特點、要求等完善制度內容,發揮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價值。首先,應在制度中明確信息化管理人員需要履行的職責、義務,設定相應的工作標準,使工作人員結合規定、要求等執行各項信息化管理任務,從根源層面入手,確保信息化管理成效。其次,在制度中應提出提高管理工作實效性的具體措施,要求工作人員認真仔細研究目前在信息化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后結合問題情況在工作中予以相應的整改,這樣在新時期就可以不斷地解決信息化管理問題,保證工作的實效性、穩定性[7]。
4結語
近年來,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少健全的制度、專業的人才,信息化管理工作實效性低下。對此,建議企業在信息化管理期間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完善、優化其中的制度內容,組建專業素養和能力與企業需求相符的人才團隊,利用各種管理措施與手段改善、優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形式,發揮每項管理工作的價值和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唐皓.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與創新[J].中國市場,2021(3):140-141.
[2]許婷婷.新時代礦山企業黨建工作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J].商品與質量,2021(2):332.
[3]浦穎.信息化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商情,2020(46):114-115.
[4]胡宗坤.企業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化問題探究[J].居舍,2018(10):150.
[5]李廣.會計信息化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5):165-166.
[6]馬德利.論如何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實效性[J].科學與信息化,2019(2):178.
[7]靳鵬飛.探究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8(1):238.
作者:譚錦釗 方曉婷 梁育鋒 單位: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內河航道施工企業信息化現況及對策
- 下一篇:企業信息化約創軟件與手工教學模式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