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業安全管理芻議
時間:2022-02-04 03:27:11
導語:施工企業安全管理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關乎員工家庭幸福,影響企業生死存亡,維系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條件下,施工企業如何踐行企業發展方略,走出一條內外結合、防控并舉、符合規律的安質型、效益型生存發展之路,應是當前企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必須清醒認知當前安全管理的嚴峻挑戰
施工企業的業務特點、工作性質決定了其高危行業的固有屬性。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企業安全管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從外部環境看,2014年12月1日起實施的新《安全生產法》,從立法宗旨、法規條款等方面,均給企業全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對單位和個人的查處懲戒力度進一步加大,生產安全倒逼機制正催生出更為嚴密的安全管控網絡。從行業特點看,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拉動和擴張不會驟然降溫,大量高速鐵路、公路、地鐵等民生公益工程上馬開工,使得點多線長面廣的施工現場管理鏈條不斷拉長,項目安全管理跨度和難度持續加大,漏洞與短板難有完全改觀。從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看,輕事前預防、重事后處理,輕本質安全、重行政干預等弊端還有相當市場。從企業發生或隱伏的安全問題看,慣性問題、常識問題的偶發頻發,正不斷侵蝕企業健康肌體。特別是在以下幾個方面危害企業尤烈:一是新型技術安全交底流于形式。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四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高、精、尖”工程項目成為最大的“試驗田”,而相應的安全技術交底不細不透,致使不少項目問題不斷、隱患叢生。二是高端設備的專業操作規程亟待完善。當前,工程項目的施工強度和難度正變得越來越高,大批量、成建制的工程機械開始廣泛應用于工程建設領域,鐵路隧道施工中的盾構機、鉆孔臺車,跨海大橋施工中的深水打樁船、運架梁起重船等高端工程機械設備的應用,為加快進度、提高工效,降低造價提供了直接條件。但企業缺乏操作熟練的專業人員,設備養護維修人員捉襟見肘,由于原理有理解、操作不規范等引發的安全問題占相當大比重。三是外部勞務工的安全培訓不到位。安全生產關鍵在人,全員的安全意識、技能素質和職責到位都非常重要。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建筑施工行業施工作業人員中農民工占總從業人數的80%以上,達到3000多萬人。但與此同時,絕大多數的工程項目勞務人員普遍存在文化知識偏低,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勞務輸出單位培訓不到位等問題,致使建筑施工企業成為繼煤炭、交通之后的第三大安全事故高發行業。
二、必須加快調適安全管理的理念思路
經濟發展新常態,其突出特點是國家經濟發展換檔減速,單純以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模式已難重現,特別是行業內僧多粥少、產能過剩現象更加凸顯,低層次、同質化的市場競爭將更趨慘烈。企業管理特別是安全管理必須加快調適和轉變,瞄準效率、效益、效能核心環節發力,以此推進企業本質安全管理,實現企業安全發展、長遠發展。一要更加注重效率提升。沒有安全,也就沒有效率。這在盈利空間不斷遭到擠壓的情境下,確立以安全為首要目標的管理思路,正確處理好安全與均衡生產的關系尤為重要。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不可控的干擾因素較多,尤以鐵路工程項目為甚,往往一個綜合性標段就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包涵隧道、橋梁、路基、涵洞等單項工程的平行作業,這對現場施工組織管理提出了嚴苛要求。而安全管理是技術攻關、方案優化中首要考慮的因素,它決定著施工現場高效而穩定的運行,平時一個微不足道的工序銜接失誤就能引起整個施工流程的停滯,甚至引發一場嚴重的事故,對整個工程項目的施工生產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二要更加注重效益提高。抓安全就是實實在在抓效益,這是許多企業高管得出的基本經驗。一旦發生重大安全質量事故,企業不僅信譽受損,市場準入受限,而且還要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平均死亡1人企業需承擔的各項費用都超過一百萬。如果一年發生3起死亡3人以上事故,就相當于一個公司白忙活一年。因此,生產活動中必須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動態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投入產出雖不像施工產值、利潤收益直接反映在賬面上,但它卻真實地體現在施工生產的全過程,是一種隱性的效益。安全管理是項目收益的先決條件,只有生產得到安全保障,才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開展和連續進行,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三要更加注重效能增強。安全生產管理是是企業系統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規劃、指導、檢查和決策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砝碼。企業因安全管理不善發生事故,不僅要交付高額“學費”,造成看得見、算得清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會對企業形象、市場信譽等產生巨大危害。因此,安全管理必須站在增強企業管理效能、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戰略高度,以此鑄就企業搏擊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三、必須系統推進安全管理的制度舉措
1、切實提高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安全管理最終還是靠人來落實,因此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務。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安全教育,針對新工人、農民工、特種作業人員等不同群體,定期分類開展崗前教育、危害辨識、風險防范、操作技能、應急處置等安全技術、事故案例及警示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另一方面要提升安全教育的互動性,利用網絡將安全生產的信息進行簡單、扼要、趣味化地傳遞安全管理知識,引入“體驗式安全”將施工現場常見的危險源、危險行為的過程和后果進一步具體化,逐步推動一線從業人員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認識轉變。
2、堅持不懈抓好安全基礎管理。安全管理重在預防,預防關鍵在于狠抓基礎管理。各單位、項目部必須確保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等硬件要素投入到位,只要安全上需要的,就必須無條件的予以保證,牢牢把住牢員工培訓上崗、施工過程管控、現場交底確認等關鍵環節,加大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力度,著力排除因技術不熟悉、規范不明晰、標準不清楚而造成的安全隱患,切實提高科技對安全管理的支撐力。同時要嚴格落實企業、項目施工現場事故預警和應急救援預案,完善預案報備制度,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等安全管理能力構建,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3、著力強化企業安全責任體系。工程公司必須肩負起施工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完善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并通過簽訂安全生產包保責任書,繳納安全風險抵押金,訂立有效的安全生產協議等管理制度,不斷強化安全管理的剛性和嚴肅性。要努力將安全責任逐層分解落實到領導者、業務部門、崗位人員,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程和施工規范,切實做好各個環節、工序、工種、崗位安全管理責任的銜接,努力消除責任盲區、管理死角,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
4、精心錘煉企業特色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綜合反映,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相對于依靠技術裝備、安全設施等的硬件投入,安全文化建設是事故預防的一種“軟”力量,也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要嚴格落實“全員安全主體責任制”,面向基層、面向生產一線,凝聚群眾的智慧力量,激發全員的活力潛力,打造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的安全文化。要堅持與標準化管理相結合,通過加強標準的學習、宣貫,使廣大員工人人熟悉標準、掌握標準、會用標準,逐步將標準化作業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和習慣,真正讓安全成為習慣、讓習慣符合安全。安全生產既是一個警鐘常鳴的常態化管理重點,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經濟工作,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生產,更談不上效益。安全管理只有思路對頭、方法對路,落細落小真抓實干,企業才能長治久安,健康發展。
作者:董軍虹 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建安公司
- 上一篇:電力企業安全保衛工作的認識和思考
- 下一篇:高職院校電類實訓室安全管理探討
精品范文
10施工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