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消費市場差異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31 09:12:00
導語:農村消費市場差異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是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增長的一個瓶頸,農村購買力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中卻重視不夠,嚴重影響了以啟動經濟為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啟動經濟必須重視農村消費市場,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必須提高農村購買力。
關鍵詞:地域;購買力差異;消費市場開發
農村購買力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中卻重視不夠,嚴重影響了以啟動經濟為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啟動經濟必須重視農村消費市場,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必須提高農村購買力。
一、地域購買力差異
購買力是人們支付貨幣購買商品或勞務的能力,或者說在一定時期內用于購買商品的貨幣總額。它是消費者能對公司施壓降低其產品及服務價格的能力,同時也反映該時期全社會市場容量的大小。一切不通過貨幣結算的實物收支和不是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支出,如歸還借款、交納稅金、黨費、工會會費等,均不屬于社會商品購買力范圍。要形成購買力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品牌產品的特點及優勢;二是消費者需求及承受力;三是品牌產品對于消費者需求的滿足程度。眾所周知,消費者的購買力與其經濟承受力是分不開的。考察消費者的經濟承受力主要看他們的收入以及消費者為各項改革和物價上漲的付出。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購買力也存在地域差異。這種地域購買力的差異性表現在:一是地區間購買力的差異。東部地區農村居民家庭對彩電、洗衣機、電冰箱、摩托車需求量與20世紀80年代末相比呈明顯上升趨勢,錄像機、空調、組合音響已進入部分率先富裕的家庭;中部地區農村居民對彩電、洗衣機、電冰箱等較高檔次的耐用消費品的需求潛力巨大;西部地區農村居民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將進入數量增長型擴張階段。因此,在需求的質和量方面都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二是地區間消費環境的差異,除基礎設施狀況不同外,更主要表現在我國是一個多地貌的國家,平原、山區、丘陵、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不同地形的地區居民即便對同一產品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三是同一地區內不同農戶之間的購買力差異。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加大,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農民與尚處于溫飽階段的農民在需求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語。導致地域購買力差異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差異、社會差異、群體差異和經濟差異。
二、農村消費市場需求的主要特點
與城市不同,我國農村市場基本上還處在比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階段,即比較強調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和物質利益,而不太注重產品的附加價值和精神享受。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民對產品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價廉。在保障產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價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同的產品,農民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低價產品。二是實用。強調產品的使用功能,并適應農村的消費環境,而對產品形式需求要求不高。如,目前家電產業紛紛推出的純平彩電系列,比一般的平面直角顯像管彩電的價格提高了將近1/3,這對于廣大農民用戶來說,僅僅只是外觀上的不同,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別。因此,農民往往會選擇平面直角彩電。三是簡便。與價格低廉相適應,要求產品實現其基本功能,而不需過多的奢侈功能。同樣以彩電為例,基本只要圖像和聲音清晰就可,而麗音系統、畫中畫、超重低音、環繞立體音等功能則可以省略。再如農村使用的固定電話,要求按鍵簡便、數字清晰、通話無干擾等基本功能,而不需來電顯示、通話計時、按鍵多色背景燈等較多功能。簡便的另一個要求是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易學易修,越復雜的產品在農村越不受歡迎。四是牢固。農村的消費環境復雜,要求產品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可靠性,如電器要能適應低壓或電壓不穩,交通工具要能適應不同的地形和天氣等。同時,要求產品有較長的使用周期、耐用抗損。當然,使用牢固并不等于注重丑陋,愛美是每個人的追求,但如果兩者發生矛盾,則寧愿選擇前者。
同時,農村消費市場需求有明顯的層次性:一是農村與城市消費時間上的差距,如一些在城市已趨飽和的家電產品在農村才剛剛進入消費高峰期。據有關專家分析,我國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消費差距約十年,也就是說城市市場十年前消費的主力商品將會是農村市場十年后消費的主力商品,這是一個大致的規律。二是沿海、中部與西部地區消費的梯度性,即產品消費基本有從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輻射的趨勢。三是農民消費結構的層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方面,農民選購的先后次序大致為:首先是生產需要,如化肥、農藥、種子、飼料、農用薄膜、農用機具等;其次是建房需要,如建筑材料,裝飾材料等;然后才是考慮耐用消費品等方面的需要。
據國內貿易局調研組針對12省、市、區農村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近兩年內,農村家電市場消費仍將是一種穩定增長態勢,但不會出現對某些商品集中熱銷的現象,預計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左右。以下幾類商品將成為農村市場消費的重點。一是建筑材料。建房是農民畢生的追求,只有建房的需求滿足后,才會轉向其他日用品及耐用品。二是農機農資。國家關于土地承包50年不變的政策,無疑給廣大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其投資熱情增高。農用運輸車、拖拉機、噴灌設備、高效肥料、良種、農藥、溫室設備材料和技術等將成為消費重點。三是耐用消費品。經濟發展快的農村地區,已開始進入中低檔耐用品普及更換期,有些農戶一旦有了購買能力,開始講究“一步到位”。電風扇、電飯煲、燃氣具、熱水器(太陽能)、中檔家具、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話、音響設備、摩托車將是農村消費重點。四是方便食品。農村生活消費商品化趨勢將明顯加快,食品半成品、方便面、火腿腸、大眾糕點、飲料也將步入農村市場。
此外,要開發農村消費市場,不僅要著眼于農民購買力、農村市場需求,還要研究和了解農民消費心理,即弄清農民的消費習慣、心理偏好及審美情趣。中國農民不太注重形式,講求東西實在。在數量與質量之間,明顯更看重數量。可這并不是說企業可以放棄產品質量,去注重外在的“花哨”,而是更多的追求產品內涵。此外,中華民族傳統的克勤克儉生活習慣牢牢扎根于農民消費者身上。調查顯示,家電產品在農村市場銷售的主要障礙不是經濟原因,而是農民的消費觀念與新一代家電產品以提高生活品質為訴求的理念不協調。因此,企業在開拓農村家電市場的同時,要向農民消費者灌輸一些新的消費理念,應當著手強調產品的必需性,訴求的重點是讓農民消費者覺得這種產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不是強調“提高生活品質”、“豪華”、“時尚”等對農村消費者來說比較空洞的概念。同時,在審美情趣上,農村與城市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色彩上農民比較偏愛深色,尤其是紅色,在名稱上比較講究吉祥等。另外,農民對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多集中春季,而結婚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只有了解農民的這些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我們才能有效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從而制訂出可行的推廣和行銷策略。
三、提高農村購買力。大力開啟農村消費市場
(一)大力促進農民購買力的提高
近年來,農產品“賣難”問題比較突出,農產品流通環節不暢,少數地方存在對糧食、棉花、烤煙等農產品收購壓級壓價及生豬定點宰割變相克扣農民等不合理因素,阻礙了農產品合理流動,致使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農民增產難增收,進而導致農民消費能力弱化。因此,對于農民來說,賣比買更重要,只有把產品賣出去,手中有了錢才談得上消費,這就要求我們在開拓農村市場時,不僅要提供適銷對路、深受農民歡迎的家電產品,解決農民的“買難”問題,還要解決好農民的“賣難”問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購買力,這才是開拓農村市場的關鍵所在。如,沈陽中心大廈曾經開展的“糧食換彩電”活動就取得很好的效果,農民用余糧換回了急需的彩電,商場銷售了積壓的彩電,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二)制定農村市場開發的策略
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購買力固然是行之有效的農村市場開發的好辦法,但我們不能等到這一市場發育成熟、農民收入提高以后再去做市場,而要創造性地主動去開拓,有針對性、策略性地開發、設計產品,從“請消費者注意”轉移到“請注意消費者”上來。農村市場開發策略包括:一是地域差異性策略。亦即以經濟分布狀況進行市場細分,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采取不同的產品、價格、促銷策略。高收入地區具有購置高檔耐用品和大中型農業機械的能力,中等收入地區對消費品需求由數量型擴張過渡到質量需求的階段,而低收入地區仍以必需品為主。二是季節差異性策略。農村的消費品以中秋節和春節為兩個消費旺季,尤以春節為重點,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往往在此時被請進農家,農機產品則在春播備耕前購買。企業應根據其產品在農村市場上的季節性銷售特點合理安排生產、銷售和廣告促銷。三是物物交換性策略。以農民需要的產品去兌換其農副產品,解決了農民的儲存和運輸困難,以物易物比貨幣化交易令農民更易接受,且方便了農民。這一策略適合于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策略實施地區則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四是示范說明性策略。對于一項新產品的推廣,就需要現場演示、說明,或在售點現場教授,直到他基本掌握為止。摩托車、音響設備、洗衣機等產品適用這一策略。五是“零風險”策略。對于家用電器等耐用品,農村消費者會考慮其產品功能風險,企業可在售出前或售出時代消費者投保,化解消費者的后顧之憂。六是低價格策略。農村消費以傳統節儉型為主,價格往往成為購買商品時的首要考慮因素,有時會因價格因素犧牲掉一部分品質功能,這一點在中低收入地區尤為重要。所以投放農村市場的產品,既要適合農村的使用特點,又要在價格上走低。七是邊緣滲透性策略。避開競爭激烈的焦點產品及市場,由邊緣性市場滲透到中心市場。如,小天鵝商用柜式空調首先在華東中小城市及周邊鄉鎮鋪點,利用當地廣播站大作宣傳,甚至將廣告做到地頭小喇叭上,經過一段時間運作,產銷量節節上升。八是引導性策略。農村耐用品消費的一個重要群體是新婚者,摩托車、音響設備、洗衣機、彩電幾乎成為通用清單,企業可依據這一特點,設計婚慶款型或嫁妝組合,通過廣告加以引導,在一定市場內形成指名購買的情形。九是賒銷性策略。對于一些生產、使用周期長的產品,可采取少量收取定金的方式賒銷給農民,也算是分期付款的一種。一般來講,農村文化即信用文化,民間借貸、交易均有這種信用文化做保障。
- 上一篇:政府測繪工作意見
- 下一篇:縣交通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檢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