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紅花栽培技術論文
時間:2022-09-18 08:38:00
導語:藏紅花栽培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闡述了藏紅花生長發育過程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介紹了藏紅花的栽培技術,以期為藏紅花的栽培提供參考。
藏紅花,又名番紅花、西紅花,為鳶尾科番紅花屬多年生球莖草本植物,原產于西班牙、希臘、南歐各國及伊朗等地。其紅色的干燥柱頭含有藏紅花素、藏紅花酸、藏紅花醛等多種重要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活血化淤、涼血解毒、解郁安神等功效。近幾年的研究發現,藏紅花酸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增殖的作用,對帕金森癥有治療和預防作用。目前,國內外市場價格昂貴且貨源較缺,2008年,浙江省建德市干紅花絲收購價高達2.2萬元/kg。
浙江省建德市從1982年開始藏紅花栽培,但是由于生產技術不精,種莖出現腐爛和僵化,產量越種越低,有的甚至不能開花。為了提高其產量和效益,2000~2007年,筆者對建德市主產區種植戶進行了全面調查,總結了一套藏紅花栽培技術,并開展了試驗和示范,結果證明該項技術可穩定提高藏紅花產量和經濟效益,把藏紅花種植風險控制在可預見的范圍。
1藏紅花的生長發育過程
在浙江省建德市的氣候條件下,藏紅花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分為露地越冬繁殖球莖(即營養生長期)和室內栽培、采收花柱(即生殖生長期)2個階段。
露地越冬繁殖球莖階段一般為當年11月至翌年5月中旬。當年11月中旬室內球莖開花結束,將球莖移至大田種植,發根、長葉、繁殖子代球莖,至翌年5月中旬,地上葉片完全枯萎,收獲地下子球莖。11月中下旬球莖移栽至大田,20~25d后形成須根系。自球莖移栽大田起至3月中旬葉片伸長呈增長趨勢,最長日增量出現2個高峰:12月下旬和2月中旬至3月中旬,3月下旬葉片終止伸長,葉尖開始枯黃。2月下旬至4月中旬子球莖迅速增大、增重,此時母球莖養分日漸耗盡收縮成扁盤狀,5月上旬,地上葉片完全枯萎,母球莖萎縮,子球莖不再膨大增重,完成球莖更新,球莖休眠,進入新一輪生育循環。
5月中下旬從大田收獲球莖,將其置于室內盤架上進行培育,進入室內培育階段,經葉芽、花芽分化,花器官形成,至11月中旬球莖開花結束止。通常可分為全休眠期、同化葉分化期、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4個生長發育階段:6月為全休眠期;6月底至7月下旬為同化葉分化期;8月上旬花芽分化開始至9月下旬雌雄蕊分化結束;9月下旬頂
芽萌發露白至10月下旬花器官形成;10月底至11月中旬末為開花期。
2藏紅花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藏紅花原產地中海沿岸,性喜冷涼氣候,亦較耐寒。屬須根系淺根作物,喜肥,忌澇漬,要求土壤肥沃,陽光充足,排水良好,需換茬輪作。適宜在冬季溫暖的地區種植,宜選擇向陽背風的地塊栽種。在氣溫2~5℃時,球莖即開始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10~15℃,高于25℃,葉片逐漸變黃,超過30℃,植株停止生長,葉片迅速枯萎,球莖轉入休眠。
室內栽培期間,室溫對其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應隨生長發育階段的推進而逐漸降低,具體為7~8月中旬同化葉分化期,室溫應保持在23~28℃,不能超過30℃,否則同化葉停止分化,影響來年球莖的生長;8月至9月中旬花芽分化期間要求室溫保持在24~27℃;9月中旬末至10月下旬球莖抽芽期間,室溫宜保持16~23℃;10月底至11月中旬末開花期最適溫度為15~18℃,否則容易產生死花爛花現象。空氣相對濕度除開花期應為75%外,其余階段應保持在80%,過低,球莖的分化受影響,已形成的花不能順利開放,高于85%,易遭真菌的侵襲;此外球莖不能直接接觸水,否則易長出營養根,不利于球莖的移栽。因此,開花期如遇高溫高濕天氣,需采取降溫排濕措施,如遇低溫天氣,則需采取加熱保溫措施,以利開花。
3栽培技術
3.1選種
根據多年種植經驗,藏紅花球莖10g以上才能開花,球莖越大,花絲產量越高。因此,應選無病、無機械損傷的大球莖留種,當發現病株明顯增加時(一般4~5年),立即異地換種。
3.2室內培育技術
調控溫度、濕度、光照度,力爭使藏紅花球莖發芽,主芽生長粗壯有力,且避免萎花,確保早開花、開好花,提高鮮花產量。
3.2.1暗室存放,安全休眠。球莖自5月下旬起土,到9月上旬為越夏休眠期。球莖應放在陰暗干燥的室內安全休眠。儲藏期病害防治:儲藏前剔除病球莖,以及蟲傷和機械傷球莖,然后進行藥劑消毒,可選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球莖20min。消毒后,撈出球莖分級分檔,置于竹筐內(不宜直接放于泥地上)晾曬2~3d,然后越夏。
3.2.2選藏架室,適時上架。球莖藏架室以門窗多、通風透光好的爛泥地平房較為理想。上架時間應待部分球莖開始露芽,一般于8月底9月初為好。
3.2.3嚴格調控“三度”。①溫度。球莖在室內經歷“低—高—低”的變溫過程,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主芽的生長和開花。因此,在7~8月要防止30℃以上的持續高溫,做好降溫工作;而到10月底11月上旬,要防止5℃左右的持續低溫,做好保暖工作。②光度。上架初期,嚴防光線入室,促進主芽萌動。當主芽2cm時,開始入光,并隨主芽長高,光度逐漸增加,把不同受光度下長短不一致的球莖位置進行調換,以促進球莖平衡生長。③濕度。隨著主芽的長大,室內空氣濕度相應應增加,一般掌握在80%~90%,可在夜間打開門窗增濕,白天關閉門窗保濕,另外,可在地上澆水、在空氣中噴霧,但要嚴防球莖直接碰水,以免其過早發根,影響大田生長。3.2.4去除側芽。主芽生長的同時,側芽也在萌動生長,分散主芽的養分。應分批剝除側芽,促進主芽生長粗壯,開花早,花絲也粗壯,提高鮮花產量。
3.2.5適時采收。正常生長的球莖一般在10月底到11月上旬為開花期。宜在上午8時采花。將花朵含苞待放、花絲剛外露花瓣的整朵花,從基部連花冠一起摘回室內,取出柱頭和花柱,放在尼龍袋中或保鮮盒內,隨即出售。
3.3大田栽培技術
3.3.1土壤和茬口選擇。選擇有機質含量高、質地松軟、耕作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采用水旱輪作換茬,既減輕藏紅花病害,又有利于后茬水稻的高產穩產。稻茬藏紅花田必須做好施足基肥、深耕(16.7cm)細耙(無大塊泥)、開溝(20cm以上)、熟化土壤等工作。
3.3.2遲速結合,施足基肥。一是遲速結合,即有機肥與化肥合理搭配;二是注重肥料質量,嚴禁使用未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以防發熱燒根死苗;三是施足數量,根據基肥施用調查,可施腐熟豬糞52.5~75.0t/hm2,過磷酸鈣3750~5250kg/hm2、碳銨750~900kg/hm2,也可用52.5t/hm2有機肥加2250kg/hm2復合肥,結合深耕一次施入。
3.3.3球莖準備。栽種前根據“留大去小、留壯去弱”的原則,剝除多余側芽。一般球莖重量15~20g,留1個芽;25~35g,留2個芽;40g以上的,留3個芽。
3.3.4適時適宜播種。11月20~25日播種較為適宜。一般掌握行距15cm,株距大球莖15cm、中球莖10~12cm、小球莖8cm左右,播種量大球莖9570kg/hm2、中球莖6750kg/hm2、小球莖5250kg/hm2左右。播種深度以球莖厚度的2.5倍為原則,一般在8cm左右為宜。
3.3.5加強田間管理。遇冬季干旱年份,要注意澆水。在春雨季節要理深溝及時排水;1~3月為藏紅花新球莖膨大期,應及時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結,促進鱗莖的發育肥大。另外,在重施基肥的基礎上,可于12月中下旬補肥1次,翌年2月中旬追施腐熟人糞尿或者復合肥。
3.3.6適時藥劑保護和葉面補肥。在2月初,初見病株時,噴灑三唑酮或多菌靈等殺真菌劑,混合殺細菌劑農用鏈霉素等稀釋溶液保護,可同時加入0.3%磷酸二氫鉀補肥。
3.3.7適時收獲。適宜的采收期是在根、葉全部衰亡,球莖不再增大時進行,一般在5月20~25日較為適宜。采收應選晴天,邊采收整理邊分級,并在陰涼通風地降濕。
3.4連作關鍵技術
根據20多年主產區的種植經驗認為,藏紅花—單季晚稻組合是種植藏紅花最高效的糧藥型種植模式,也是實施藏紅花連作的有效辦法。在實施組合的單季晚稻管理中應嚴禁使用長殘效除草劑,并做好土壤結構調整工作。
3.4.1嚴禁使用長殘效除草劑。長殘效除草劑包括磺酰脲類除草劑,如綠磺隆、甲黃隆、卞磺隆、吡嘧磺隆、苯磺隆、豆磺隆、胺苯磺隆、煙磺隆等,脒脞林酮類的普殺特等,雜環類的快殺稗等,這幾類除草劑在土壤中的殘效期太長,用過這些除草劑的田塊,2~3年以后種植藏紅花,都有可能受到傷害。
3.4.2調整土壤結構。使用生石灰或石灰氮防治水稻病害,調節土壤結構,減少土傳病原物。
參考文獻
[1]陳云章,李玉芳.西紅花的高產栽培[J].林業實用技術,2003(9):34-35.
- 上一篇:文明道德先進事跡演講稿
- 下一篇:核桃種值改造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