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區玉米高產優質制種技術論文

時間:2022-09-18 09:01:00

導語:干旱地區玉米高產優質制種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旱地區玉米高產優質制種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沙漠前沿;玉米;制種技術

論文摘要:從親本觀察、制種方案制定、基地選擇、全生育期管理、去雜取雄、病蟲防治、收獲晾曬等方面提出了系統的栽培技術。

隨著河西走廊玉米制種面積擴大,沙漠前沿制種面積越來越大,但因該地域氣候惡劣,存在一定的技術和市場風險。我們通過幾年的制種實踐,總結出了一整套適合沙漠前沿的玉米高產優質制種技術。現總結如下:

1制種前必須認真觀察研究親本特征特性

引進親本自父系在制種基地先種植1年,認真觀察記載父母本株高、株型、葉數、花期、吐絲散粉特性,父本花粉量的大小、散粉持續時間、雙親親合力、母本灌漿速度、果穗及籽粒特點、產量、生長發育特性等,為第2年制種打好基礎。沙漠沿線區7月上、中旬玉米吐絲散粉期地面蒸騰非常強烈,天氣干燥,白天氣溫可高達38℃以上,常出現40℃左右的持續高溫天氣。母本花絲易干縮,父本花粉不耐天氣干燥,且散粉時間短的材料在該地區應謹慎制種,最忌不了解親本特征特性而在該區域一次性大面積制種。

2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制種技術方案并優選制種基地

根據上年觀察研究結果,參考引進地區制種經驗,認真研究制定制種方案。原則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寧可母本等父,不可父本等母”,“70%母本吐絲時30%父本散粉”為最佳花期。父本均分兩期播種,播3穴、留3穴,先播1期父本,7d后播2期父本,播1期父本時在白行(即壟側水溝)每隔0.80~1m也要點播1穴父本,盡可能拉長父本散粉時間規避花期不遇風險。父本過早時沙漠沿線區高溫干燥,散粉時間短,風險相應加大。父母本花期相差太大,錯期太長的組合在沙漠沿線區應慎種。有時在制種基地還應專設父本采粉田,以備不測。

選擇基地時,因沙漠沿線戶均制種面積較大,尤其是家庭農場制種,去雄和收獲期間勞動力必須準備充裕。新開墾地和嚴重的漏沙地、鹽堿地切忌包產制種。

3播種、保苗和苗期管理

沙漠沿線區,早春風沙大,播前提前15d左右要整地、施基肥和覆地膜,進行保墑提溫,一般4月中旬播種,出苗快保苗全,病菌侵染機會少,且可避免或減輕晚霜危害。播種時跟蹤檢查農戶播種質量,播后5~6d檢查種子發芽情況,發芽不好者可及時補種,出苗后除非保苗率在80%以下或更低時補苗或重播,一般不補苗。遲補苗發育進度慢,空稈率高且直接影響純度。

苗期管理上一是出苗時應及時放苗,并結合出苗進行玉米苗根際封土,防止燙苗和跑墑。7~9葉時定苗,剔除過大過小和異型苗,對遭霜凍和風沙危害的幼苗,根據苗情及恢復生長狀況,酌情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增強代謝的生物活性肥料。二是適當進行蹲苗,促發根系向縱深生長。有利于生長中后期根系吸水吸肥和及時成熟。三是徹底清除田間雜草,注意防治玉米紅蜘蛛。田埂禾本科雜草、甘草、豆類作物易于被紅蜘蛛危害,且是玉米中后期紅蜘蛛危害的策源地,應及早在田埂地頭發動農戶聯防聯治噴克螨特、阿維菌素等,降低紅蜘蛛發生危害基數。4去雜、去雄

一是一定要督促農戶將株高、葉型、株型等不一致的雜株徹底拔除,特別要注意父本行雜株。二是做好去雄前田間管理;去雄前15d(14~15葉)要組織技術人員剝葉查看父母本葉數及生長發育狀況,預測去雄具體時間,及早準備人力,如有花期不遇情況,應及早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如對發育遲緩的親本偏施肥,多施用碳酸氫銨等。如果父本偏矮受欺,可將近鄰兩側母本行手工折葉,改善父本生長條件,晚了易陷于被動。隔離區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前及時處理。去雄前20~30d是玉米生長最快時期,也是對水肥需求最旺盛時期,應結合灌水再施1次肥料,一般施尿素225~300kg/hm2。此時應每隔20d左右灌水1次,花期要確保玉米水肥需要,同時保持一定的田間濕度,防止母本花絲干縮,父本花粉散粉周期縮短,有利于授粉結實,防止形成“花棒”。三是去雄:視母本吐絲散粉特性,一般7月上旬開始,待母本90%~95%的植株只剩1~2葉時即進行逐行逐株摸苞帶葉去雄。戶均制種面積大,勞力少的農戶要促其早去雄。對母本吐絲散粉快的組合,寧可多帶一片葉,也要早去雄2~3d,以免在純度方面釀成禍患。越到去雄后期越要風雨無阻每天逐塊地逐行認真檢查漏網雄穗。此時還要注意樹蔭地、瘠薄地、地埂邊以及靠近父本行母本株的去雄。授粉結束后及時砍除父本,改善母本通風透光條件,防止父母本成熟果穗混雜。

5灌漿期管理

在玉米生長中、后期除正常水肥管理外,也是河西沙漠沿線區玉米病蟲發生的關鍵時期,主要有玉米瘤黑粉病、玉米銹病、玉米頂腐病以及玉米紅蜘蛛和近年危害頗為嚴重的棉鈴蟲、大青葉蟬,一些田塊花金龜甲(專危害雌雄穗)、玉米薊馬、玉米蚜也能造成損失。防治黑粉病、銹病,用2500~3000倍的敵力脫(丙環唑),禾果利對一些易感病組合在癥狀初現時即開始噴施2~3次,可達到較好控制效果。用甲基異柳磷或DDV與清潔河沙以1:30~1:40的比例制成毒沙,施到喇叭口內或用70%氧化樂果800倍液噴霧,對紅蜘蛛和棉鈴蟲均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8月上、中旬棉鈴蟲成蟲產卵及卵孵化鉆蛀果穗頂部,是棉鈴蟲的防治適期。另外,后期可不施肥或少施肥,9月上旬開始停止澆水,以防玉米貪青晚熟,生育期延長,遭受早霜危害。

6收獲、晾曬

9月下旬苞葉變黃,玉米籽粒進入蠟熟期,胚部開始下陷,乳線形成,黑層出現,有些組合果穗開始倒掛于植株上,就應及時收獲。晾曬是玉米制種的又一個關鍵環節,果穗收獲后要及時剝苞葉,然后集中院落或專門曬場晾曬。技術人員應駐點督促充分利用好本地區10月份難得的晴朗少雨時節,每天都應攤開攤薄晾曬,晾曬時仍要將雜果穗及有病果穗及時清除。11月份入冬后因沙漠沿線區晝夜溫差大,晾曬時晚上必須覆蓋。水分降到15%以下也可裝網袋,2~3層堆疊放置,遇雨雪天氣易于轉移到房屋及庫房。如果籽粒含水率在15%以上又不易下降,凍害風險加大,制種單位應與農戶協商,及時收回果穗,脫粒后進行烘干,確保水分及發芽率達到規定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