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大上海新農村發展途徑
時間:2022-03-22 02:48:00
導語:接軌大上海新農村發展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接軌大上海,融人長三角,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或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農業、農村工作接軌大上海、融人長三角,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搶抓機遇,主動呼應,實現觀念接軌。溫嶺市與上海地域相近、經濟相融、文化相通、人緣相親、交往與合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溫嶺市農業領域與上海的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配合更加協調,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接軌上海,就是接軌機遇,接軌發展,接軌國際,接軌現代化。觀念是思想行動的先導,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遵循經濟規律,牢固樹立市場觀念、競爭觀念,強化超前意識、開放意識,確立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堅決克服無需接軌、無法接軌、無從接軌的陳舊落后思想和消極畏難情緒,進一步增強接軌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在錯位中搶抓機遇,在協作中攜手共進,在競爭中謀求發展,達到“乘上海之船出海,攀上海之梯登高,借上海之力發展”,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二、主動出擊.錯位發展,實現實業接軌。上海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提出“抓兩頭,放中間”的發展思路,把農業發展重點放在品種和技術兩個源頭,將具體的生產環節轉到周邊省市,使上海與我市的農業結構調整趨同性減少,互補性增強。上海農業產業的梯度性轉移,為溫嶺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效益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要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主動出擊,錯位發展,積極參與上海農業產業的細分,加快產業對接和分工協作,形成一個錯位生存、相互補充的農業產業良性發展格局。根據溫嶺市農業現狀、產業特征和品牌優勢,在接軌融人過程中,完全有條件實現與上海農產品的有效對接。按照生態立市、打造綠色溫嶺的要求,繼續做大做強做優“玉麟”西瓜、“溫聯”果蔗、“溫嶺”草雞、“明圣”高橙、“松門”白鰲、“鑫雨”精制米等品牌農產品,帶動“濱珠”葡萄、“大溪”柑枯、“復古”艾白、“綠粹”鴨蛋、“貝貝”牛奶等新興優質農產品的發展。以農業標準化為載體、現代的檢測檢驗為手段、綠色認證為標志,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加大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的開發力度,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取得上海農產品市場準人的通行證,從而滿足上海市民安全、營養、衛生、方便的農產品需求,使溫嶺農業成為上海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基地。
三、構筑網絡,拓展空間,實現市場接軌。上海是一個擁有16(】〕多萬人口的大城市,不僅消費數量大,而且市場空間廣,輻射能力強。特別是近幾年來,上海致力于實施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的戰略,城市化水平高,進程快。隨著城市規模框架的拉大,環境綠化面積的增加,可供耕地越來越少,自產與外供的農產品將會發生根本的變化,這樣勢必出現低自給、高需求的狀態。針對這一現狀和特點,我們要搶占先機,捷足先登,充分利用上海這個大市場的潛在優勢,運用現代營銷理念,堅持多路并進的方式,挺進上海市場,推向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我們要利用上海作為世界會展中心這一平臺,定期進滬舉辦有組織、有聲勢、有規模的農產品展示展銷會、投資洽談會、引資招商會,開展整體性的農產品推介活動,擴大溫嶺農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外向度。充分發揮溫嶺市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各類農產品販銷大戶的作用,采取多元化的營銷戰略,加強與上海的農產品市場、大賣場、超市、連鎖店的聯合與協作,擴大銷售網絡,建立長期的產銷關系,提高市場占有率。在上海設立特色農產品辦事處、聯銷中心或精品專賣店等形式,構筑相互了解信賴的平臺,聯結起產銷橋梁,拓寬上海農產品市場的營銷渠道,使更多的農產品輸送上海,全面提升溫嶺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要素接軌。上海是經濟、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的集散地,是走向國際的橋頭堡。我們要借助這塊高地,吸引人才、引進技術、爭取資金、獲取信息,實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優化組合,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充分利用上海大專院校與科研單位眾多、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吸納上海的先進技術和人才,為我市農產品加工、保鮮、包裝、貯藏等方面進行技術協作、科技攻關、產品開發、科技培訓和技術咨詢,不斷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憑借上海的經濟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創新引資機制,選擇一批農業招商項目,建立項目庫、精心組織包裝,推出重點項目,在上海組織招商引資活動,使上海農工商企業乃至國外駐滬大企業來溫直接投資效益農業。并通過上海獨特的口岸優勢,作為溫嶺農產品走向世界的跳板,吸引外資的窗口,對外貿易的通道,使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國門,進人國際市場,提高農業的外向型水平。依托上海信息平臺的優勢,主動加強與上海農業信息的交流合作,搞好網絡連接,延伸應用系統,獲取信息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及時從網上了解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動態,并以此來合理指導農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流通。同時,將本地農業信息及時反饋到上海等地,讓長三角地區更多地了解溫嶺農業,不斷提高溫嶺市農業信息化水平,為廣大農民提供一系列有效的信息服務。
五、加強領導,優化服務.實現環境接軌。十六大報告在談到發展區域經濟時提出“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和經濟帶”。接軌大上海、融人長三角是深人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興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新高潮的實際行動。為接軌大上海、融人長三角營造良好的環境,一要理清思路。堅持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計劃,突出重點,明確目標,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要加強交流。加強與上海對口部門單位的橫向聯系,溝通接觸,互通信息,尋求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同時,邀請上海客商或相關部門單位來溫嶺進行實地考察和交流,營造合作氛圍,擴大溫嶺市農業在上海的影響。三要制定政策。在戶籍、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加快與上海等地相配套的制度,在招商引資、土地批租、外貿出口、人才流動、技術開發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切實消除政策落差,吸納上海等地的產業、資本、人才和技術的轉移,加快溫嶺市農業的快速發展。四要優化服務。各級各部門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轉變職能,改正方法,優化服務,行動一致,為接軌大上海、融人長三角保駕護航,創造寬松的發展氛圍。
- 上一篇:區長在食品調研座談會講話
- 下一篇:區長在區委學習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