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保護與“三農”問題探討
時間:2022-06-01 10:49:35
導語:農村環境保護與“三農”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迅速,農村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農村的面貌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污染問題也在加劇,人們在注重農村發展的過程中卻忽略了農村的環境問題,導致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農村環境的日益破壞,會讓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失。為此,本文就農村環境保護和“三農”問題進行了探討,剖析了農村環境污染的根源,探索了農村環境保護的道路。
關鍵詞:農村;環境保護;“三農”問題
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會制約農業持續發展、威脅農民生命安全、影響農村的穩定和諧,加劇“三農”矛盾。因此,在剖析農村環境問題加劇“三農”矛盾根源的基礎上,探尋改善農村環境問題的現實路徑,具有積極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農村環境問題加劇“三農”矛盾的根源追溯
農村環境問題加劇“三農”矛盾的根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人口基數大,環保素養偏低。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人口迅速增長和需求急劇膨脹,加劇了生態環境的壓力。二是,過度開發現象嚴重。人們在資源需求的過程中,由于使用規劃不當,很容易加劇生態環境的污染,導致過度的砍伐、畜牧等,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迅速沙化,陷入過度使用的惡性循環。其中,“五濫”指的是濫伐、濫牧、濫墾、濫采、濫用水資源,這些都給農村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三是,粗放式農業生產導致農村污染現象加重。近年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帶來的農業污染問題也日趨嚴峻,給農業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四是,畜禽養殖、農村生活污水已成重要污染源。農村地區大都建有畜禽養殖基地,大部分養殖基地沒有專門的牲畜排泄物處理系統,都是直接排入河流中,導致水源遭受污染。同時,我國農民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環保意識也很薄弱,生活污水和固體垃圾都是隨意處理,極易造成環境污染。五是,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鄉村企業污染加劇。近年來,隨著城市污染的加劇,城區生活污染開始向農村轉移,大量的生活垃圾不經處理就被運輸到郊區或農村,隨意傾倒或者就地掩埋,導致郊區農村地區遭受污染。此外,隨著城市用地的日趨緊張,許多鄉村企業開始興起,其中不乏很多技術落后、裝備陳舊、污染嚴重的小企業。
二、改善農村環境問題的現實路徑
1.發展生態農業,推進農業集約化經營
傳統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已然不在適應新時期的農業發展形勢。這就要求現代農業要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而發展生態農業、推進農業集約化經營是新形勢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的客觀需求。要想發展生態農業,要想有長遠的發展,就要將土地集中起來,進行規模化經營。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進行農村土地確權,讓農民手中的土地流轉起來,讓想發展生態農業的人有土地來種植或是養殖。具體而言,發展生態農業要挖掘資源優勢,巧打生態牌,發展現代農業;要統籌考慮地形地貌、耕地資源、水溫氣象和農業發展現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布局;要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優質高效、持續增長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進一步推進農、游結合,推廣生態旅游農業模式。
2.控制鄉村企業污染,加強污染防治
針對鄉村企業的污染問題,必須要從多方面進行防治。首先,要加強鄉村企業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合理布局,以利于污染集中控制;其次,要強化中小企業環境監管,堅決淘汰污染嚴重和技術落后的生產項目、工藝和設備,防止城市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第三,要因地制宜,從企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建立企業之間物質循環鏈、發展行業之間的循環經濟鏈等方面出發,大力發展鄉村循環經濟,實現物質、能源的良性循環和多層次利用。第四,要加快鄉村企業設備與工藝的淘汰和升級改造,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第五,要擴大農村地區的環保人員編制,增加農村地區的環境監測機構的布點。具體,可以采取增加補貼的方式鼓勵在農村地區工作的環保人員,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對有一定文化層次的農民進行環境保護專業知識培訓,使其兼職成為農村的環保人員,從而培養出一批有責任心、有素質的環保人員,以加強污染的監管與控制。
3.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針對農村村民環保意識不高的情況,在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應建立鄉鎮、村兩級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宣傳環境綜合整治意義,避免生硬的灌輸,真正地讓農民了解生態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及其帶來的危害,從而增強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和資源節約意識,調動村民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例如,可以通過印發“致農民的一封信”、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播放音頻宣傳資料等方式,把深入開展環境整治的重要性、維護環境整治成果的緊迫性、持續開展環境整治的必要性傳達給每一位群眾。此外,還應建立日常督查、協調調度、考核評比等工作機制,定期對鄉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對工作滯后、進展緩慢的,及時通報,限期整改。
三、結語
農村環境污染會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對農民的身體健康以及經濟收入造成影響,阻礙農村進步的腳步,破壞農村的穩定和諧。而要想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要從避免粗放式農業生產的形式、多途徑有效控制農村企業污染、加強農村各項污染的治理、加強農民環保教育等多方面著手,以促進農業的發展,保障農民財產,加快新農村的建設。
作者:張亮 江海洋 單位:連云港輻射環境監測管理站 連云港市輻射環境監督站
參考文獻:
[1]黃曉麗,馬洪林.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天津市大港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現狀與建議[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9(5):69-71.
[2]李新陽.農村環境污染對三農問題的不利影響及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13(26):138-139.
[3]謝中州.淺談農村環境保護與“三農”問題[J].科技致富向導,2014(23):29.
- 上一篇:淺談礦山建設與環境保護
- 下一篇: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