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三農”宣傳的影響

時間:2022-11-02 11:08:06

導語:疫情對“三農”宣傳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疫情對“三農”宣傳的影響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給處于事件風暴中心的武漢市政府各部門的宣傳工作和輿情應對帶來巨大挑戰。面對挑戰,武漢“三農宣傳工作積極落實考察武漢時的講話精神,主動作為、創新方法、積極策劃,取得一定成效。“鮮魚團購進社區”等品牌活動,社會影響力較大。分析影響、總結經驗和教訓,有如下的思考。

一、疫情對武漢“三農”宣傳工作影響

疫情給“三農”宣傳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帶來了一些機遇。1.武漢的農產品保供工作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疫情來襲,武漢封城、超市歇業,武漢千萬市民基本生活物資如何維系?“密切監測市場供需和價格動態,保障米面糧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應,暢通‘最后一公里’。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供應……”3月10日考察武漢時心系武漢人的生活物資供應。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做好全市保供促產的輿論宣傳,對穩民生、穩人心意義重大。2.中央和全國各地媒體云集武漢、聚焦武漢武漢是此次疫情的重點區域,一舉一動備受關注。據了解,中央和全國各地媒體的記者,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財新、南方都市報等300多家媒體派出記者駐扎武漢,對湖北和武漢的疫情及應對舉措,進行全媒體、全天候報道,輿論監督報道力度也是空前。這意味著,“三農”宣傳工作既要掌握主動,做好策劃,充分運用好龐大的全國性全媒體資源庫,也要及時回應媒體輿論監督,積極引導輿論。3.疫情對“三農”宣傳工作存在負面影響主要體現部分媒體停出紙刊,以電子版為主;部分專欄和活動暫停。一是媒體集中采風活動暫停,像武漢美麗鄉村、鄉村休閑游和賞花游等活動全部取消,相應的媒體宣傳也停止;二是媒體欄目暫停,品牌活動“三鄉工程大講堂”暫停;三是部分省市媒體受交通、人手限制無法開展正常的“三農”采訪活動,聚集式新聞會取消;四是關于物資供應的網絡輿情,在微信朋友圈等互聯網渠道被放大,存在監控難、反饋難等問題。

二、疫情中“三農”宣傳的成效、做法和教訓

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武漢市“三農”宣傳中心積極落實考察武漢時的講話精神,主動作為、創新方法、積極策劃,抗疫保供、春耕備耕、復工復產、干部下沉等宣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提前謀劃,積極應對2月6日制定了《武漢市農業農村局關于防疫期間促產保供的宣傳方案》,對疫情期間“三農”宣傳的工作重點、宣傳形式以及注意事項進行了謀劃。疫情前期,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秘書處、“三農”宣傳中心聯合辦公,各處室也大大加強對新聞宣傳的支持配合力度;市防疫指揮部農村工作組成立后,工作組下設綜合組承擔了新聞宣傳的職能,宣傳站位高屋建瓴,信息素材豐富準確、隊伍配備更加精良,為疫情期間“三農”新聞宣傳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主動策劃,全媒體宣傳一是加大了中央媒體的宣傳力度,與人民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的聯系,主動提供新聞線索和素材,工作人員陪同記者到基層采訪。3月,人民日報《為武漢加“魚”》的全媒體報道形成強大輿論影響力,報紙發新聞,新媒體直播,多形式多手段關注鮮活魚進社區。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經濟新聞聯播、早間新聞等多個欄目就疫情期間武漢市的蔬菜保供、鮮活魚進社區等全面報道。二是密切與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長江日報和武漢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合作,積極進行新聞策劃,搶占輿論宣傳的高地。2月初,聯合長江日報推出的“蔬菜團購進社區”活動,覆蓋武漢1600多個小區,涉及全市70多家農業企業合作社,獲得國家商務部派駐湖北督查組的肯定。三是通過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政務網站、“武漢農業農村”微信號、抖音和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發聲,擴大全媒體矩陣的影響力。3.深度挖掘,宣傳典型自武漢市啟動機關單位、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沉進社區這一工作后,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系統有100多名黨員干部下沉硚口。宣傳人員積極深入一線、深入社區,加大對農業系統干部下沉社區典型事跡宣傳,從幫扶居民到封控值守、心理疏導、物資配送等多角度、多側面塑造“三農”典型。在湖北日報、武漢電視臺、長江云等媒體上推出了下沉硚口古二社區身殘志堅的農校老師付躍春、武漢市農業信息化中心下沉干部群像等。《身殘教師下沉社區一天排查百戶》、《8名下沉干部做204名居民貼心守護者》等稿件在社會上引發強烈的反響,市民紛紛點贊。3月中旬,農業產業積極復工復產。我們積極策劃,深入挖掘,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新媒體、新華網等20多家媒體上推出江夏、漢南“無疫村”推動春耕春播的典型,新洲、江夏等茶企復工典型,武漢今春首批早稻機械化育苗的典型、武漢高標準農田復產典型等,起到了很好的帶動效應。聯合媒體進行農業企業復工復產、特色農產品直播活動。與武漢電視臺聯合開展線上直播活動,走訪農產品生產基地、田間地頭,宣傳武漢的各類特色農產品,助力農業企業復工復產開展了多場次的直播活動,直播間每場關注度都超過十萬以上,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4.密切監控、研判輿情疫情期間,各類網絡輿情洶涌而至。每日專人搜集防疫政策和預防知識,并在全局系統;全市涉農輿情專人監控,密切關注網絡“三農”輿情,發現輿論苗頭,及時與業務部門溝通,并第一時間采取相應解決方案和措施,正確引導輿論,嚴控重大輿情事件發生。搜集監控了“天價蔬菜”“咸寧愛心魚分配”“黃陂病死豬”“愛心肉變米豬肉”等網絡輿情事件,并第一時間反饋給業務部門。

三、“疫情”給三農宣傳工作的啟示

1.全媒體覆蓋宣傳圍繞全局的工作重點,與中央媒體加強合作的力度,在中央媒體及其新媒體突破性宣傳,在省市主流媒體集中火力重點宣傳,在新浪微博、微信、斗魚直播、抖音短視頻等商業媒體生動宣傳,在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官方網站、微信號等政務新媒體密集宣傳。通過設立專題專欄報道、策劃系列報道、組織深度報道、開展體驗活動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我市“三農”工作的要點和亮點,提升市民對“三農”工作的滿意度。2.完善“三農”信息公開制度不斷完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三農”政務信息制度。利用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及時梳理和蔬菜、豬肉、蛋禽、水產等農產品的供貨信息,促進產銷雙方對接。加強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假日期間和“菜籃子”儲備投放時期的信息工作。3.加大“三農”工作動態性報道在中央及省、市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及時報道我市“三農”工作的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點報道各項工作推進情況。適時對我市“三農”工作進行綜述性報道。4.開展體驗活動,增強貼近性聯合主流媒體,加大宣傳蔬菜團購進社區、水產品團購進社區等活動,打通農產品進社區“最后100米”。組織市民體驗,探訪蔬菜、水果、豬肉、水產品等的安全檢測情況、地標農產品品牌的前世今生,唱響武漢的農產品品牌;聯合主流媒體舉辦市民美食大賽,展示本地特色農產品制作的藝術,讓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愉悅。5.密切監控、高效研判、妥善處置輿情工作密切關注媒體報道以及互聯網社區、論壇微博的“三農”信息,隨時發現輿論苗頭、掌握動態趨勢,及時與宣傳部門溝通,并第一時間采取相應解決方案和措施,消除市民疑慮,正確引導輿論。

作者:王璐 單位:武漢市農業信息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