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風險及對策

時間:2022-03-11 09:54:38

導語: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風險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風險及對策

2000年8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建立,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確保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隨著社會保障基金的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在投資運營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社會保險基金支付負擔不斷加重。如何能在社會保障投資運營過程中實現規避風險,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成為社會保障基金運行過程中的重點工作。

一、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現狀

通過我國近幾年社會保障情況和年度會計報表可以看出,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主要投資渠道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銀行存款

由于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首先考慮安全性和流動性,《中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社會保障基金投入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的比例不得低于50%,且銀行存款比例不得低于10%”,所以,銀行存款自然在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中所占比重較大。

(二)國債投資

國債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因此,在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中占有較大比重。自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成立以來,由于國債的自身特點和國家的相關規定,國債一直是銀行存款之外社會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在2009~2010年,國債差價收入曾一度高于利息收入。

(三)股票和證券基金投資

股利收入、長期股權投資收益和股權基金收益三者之和所占收入比重僅次于前兩項。由于社會保障基金投資以確保基金資產安全性和流動性為前提條件,以追求基金資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通過安全性較高的銀行存款、國債投資與收益性較高的股票和證券基金投資的搭配,在確保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提高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增值。

二、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面臨的主要運營風險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主要投資集中于上面三種形式,對于不同的投資形式其運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是不同的,現進行具體分析。

(一)社保金投資于銀行面臨的運營風險

盡管社保金投資于銀行存款是安全性最高的投資方式,但也會面臨通貨膨脹風險和利率風險。其中,通貨膨脹風險是指由于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可能使實際收益降低的風險。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利率的變動造成損失的風險。因為其資產和負債的類型、數量及期限不一致,利率的變動會對資產和負債產生影響,使其成本發生變動。利息收入與銀行利率有直接關系,利率高低決定社會保障基金存款利息收益。即使名義利率不會為負值,但實際利率可能為負值。一般而言,如果銀行存款利率高于當時的通貨膨脹率,則銀行存款可以實現保值增值;反之,銀行存款則不能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社保金在投資于銀行存款時,要綜合分析經濟形勢,合理預測未來經濟發展走勢。通過長、中、短期存款的搭配方式,來避免通貨膨脹和利率波動帶來的影響,實現社保金的保值增值。

(二)社保金投資于國債面臨的運營風險

國債利率固定且收益率與投資期限長短相關。國債與銀行存款相類似,在安全性和收益性方面都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實際投資過程中會受到通貨膨脹和時間期限的限制。國債的實際收益率為票面收益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差。若國債到期后收益率高于當前的通貨膨脹率,則國債處于收益狀態,能夠達到基金的保值增值目的;反之,國債投資實際上處于虧損狀態,不能完成基金投資的目的。近年來,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不斷上漲,通貨膨脹壓力不斷上升,導致國債實際收益率縮水。因此,就要求我們在基金投資過程中將國債投資適當轉向其他投資方式,通過將國債與信譽較高的企業債券按照適當比例組合進行投資,來達到基金投資安全性、收益性的實現。

(三)社保金投資于股票面臨的運營風險

社保金投資于股票只要是購買二級市場的股票,就面臨著流動性風險、政策風險以及利率風險。所謂流動性風險,是指由于流動性不足給投資主體造成損失的風險;所謂政策風險,是指因政府政策發生變化,給金融活動參與者帶來的風險。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給金融活動的參與者帶來的影響需要進行辯證理解。我國股市自2008年之后,直至2014年才開始緩慢復蘇,期間存在大起大落的現象。股市還需要改革和完善,而社保金作為我國人民的“保命錢”投資于股市要由專業化的運作,將安全性放在首要地位,要有明確的風險成本,通過優化投資組合進行分散風險。

三、防范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風險的建議

目前指導我國社保金進行投資運營的具體法規是2001年12月頒布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但是《暫行辦法》只進行了較為籠統的規定,在具體實施中沒有較為清晰明確的指導,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

(一)開展多元投資組合,完善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渠道

《暫行辦法》雖然對于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范圍作了明確的界定,但是要防范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風險,就應注重用多元化的投資方式來進行風險分散。首先,應該進一步拓寬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渠道,在保持如銀行存款、國債等傳統金融工具投資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延伸,可以加強在一些資金需求量較大、收益相對較高的能源、交通、港口、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進行投資。其次,在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組合方面,應當合理地搭配投資期限,通常情況下投資期限越長,收益越高,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因此,在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組合運營方面,應該在滿足社會保障基金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合理地進行短、中、長期的投資。

(二)建立社會保障基金數據庫

我國目前社保金年度報告和會計報表數據內容相對簡單,精算分析不夠全面,給我國社會基金投資分析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的不斷專業化,為保證社保金的保值增值,在投資風險的實證分析過程中,樣本數據真實性和全面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建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數據庫。在建立數據庫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進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進行及時更新,對錯誤數據進行及時改正。二是數據庫的建立應加強與國際數據庫的接軌,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有利于加強國際間的比較和研究。

(三)強化對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活動的監管

社會保障基金監管體系的作用發揮是防范控制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風險最有效的手段。對社會基金投資活動的監管方面,首先,要有一系列明確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各個主體的行為。其次,政府管理部門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監管的主體作用,充分運用財政監督、稅收監督、審計監督和銀行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及時、準確地掌握社會保障基金的預算執行情況、稅收征管、資本金基礎管理等情況,監督基金投資過程中的收支結余情況,確保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進行,依靠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方式來規避風險問題。最后,在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風險管理方面,應該注重各種外部社會監督,通過及時準確地將社會保障基金的使用以及收支管理情況等相關內容向社會公開,通過社會審計組織、人民群眾監督的方式來防范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或者是不合理投資等現象帶來的風險問題發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面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中存在的風險,只有從整個運作流程上建立嚴格的風險控制制度,才能確保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執行,進而真正使老百姓的養命錢保值增值,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與健康發展。

作者:劉瑞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