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
時間:2022-05-05 03:36:14
導語: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為主題展開論述,首先對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管理人員特點進行了簡要分析,然后重點從觀念更新、制度完善以及人員培訓等角度,對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社會保障事業;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執業能力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社會保障事業對我國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會保障事業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以及社會服務等內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建設過程中,我國對社會保障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是推動各項事業發展重要因素,社會保障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對社會保障服務工作完成效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不斷加強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能力培養,則顯得意義重大。
1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管理人員特點分析
1.1省會保障事業特點分析
首先,社會保障事業具有主體多樣性特點。社會保障事業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社會保障事業主體人群包括普通市民、公務員、企業職工、農民等,隨著我國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保障的范圍會進一步擴大。其次,社會保障事業具有內容復雜性特點。因為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以及社會服務等內容,所以,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會涉及到民政部、戶籍管理單位、企業、稅務部門等,而且工作量非常大,所以,社會保障事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再者,社會保障事業具有政策敏感性。因為社會保障事業的進行主要依托于我國社會形態的變化發展情況,國家的各類方針政策都會影響到社會保障事業的開展。
1.2社會保障事業管理人員特點分析
社會保障事業管理的專業化強,其崗位設置具有一定地特殊性,所以,對相應的管理人員也有著特殊的要求。對于社會保障事業管理人員來說,其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而且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作為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其所具備的知識內容應該涉及到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而且要對相關的社會保障理論以及社會保障工作實施要點有所掌握,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社會保障管理人員還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
2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策略探究
2.1更新觀念
在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過程中,我國社會的相關部門必須要首先能夠認識到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的重要作用,社會各界必須認識到,社會保障管理人員不同于一般的公共管理人員。提高認識,是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培養的重要前提。轉變社會保障管理隊伍觀念,要在社會保障管理人才的培養、使用、培訓、考評,在行業準入限制和執業標準等各環節引起重視。作為社會保障管理人員,更加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通過自我努力和嚴格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2.2建立統一的執業標準制度,規范錄用和考核制度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社會保障人員培養效果并不是十分顯著,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則是沒有建立統一的執業標準。在我國,社會勞動保障管理人員選拔,就是通過社會保障呢崗位資格證書考試,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人員所獲得的證書并不可以發揮發揮準入限制條件的作用。所以,為了使社會保障事業管理人員的選用更加科學規范,國家政府部門可以以律師、教師、醫生等行業的內的規范為依據來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事業管理人員制度,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對資格證書考試進行監督管理,提高考試的規范性和嚴格性,所有的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而且,相關部門要對上崗人員進行定期審核和評定,如果有工作不合格者需重新進行考試上崗,通過這種方式,不斷規范事業保障管理人員準入制度。另一方面,在錄用制度上,我國相關部門在社會保障管理人員錄用方面都是要求管理人員必須參加事業單位招聘或者公務員考試才能最終進入到社會保障事業管理部門,這種人員錄用方式,雖然可以保證社會保障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但是會影響到一些專業素養很高的人員流動,而且近些年來,人治現象比較嚴重。為此,在社會保障管理人員的錄用過程中,必須建立統一的執業標準,普通入職者必須滿足相應的崗位要求之后,才可以進入崗位工作,堅決抵制通過關系進入管理部門,一經發現,必須嚴懲,為了提升社會保障管理人員的整體水平,保障管理部門還可以對那些專業能力很強的高素質人員進行聘用和引進,而且可以允許其進行自由調換崗位,以此了充分發揮此類高素質人才的各方面能力。
2.3加強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培訓
在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中,人員培訓環節必不可少。為此,社會保障管理部門必須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定期對上崗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需讓參與培訓者了解當前的社會形式,而且要將理論知識教育與實際操作訓練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在理論教育過程中,管理部門可以邀請高校專業教授為在職人員進行理論知識講解,以此來不斷豐富社會保障管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扎實的理論基礎是管理人員有效開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業務操作培養方面,管理部門可以請那些多年從事社會保障事業的自身管理人員為參與培訓者分享經驗,這對于提高社會保障管理人員工作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確保培訓效果,在人員培訓的最后階段,需要對參與培訓的人員進行階段考核,當然,考核的內容依然分為理論考核和實務考核,而且這一考核要嚴格執行,如果有考核成績不合格的人員,必須重新產于培訓,如果多次考核都不能通過,管理部門需要對相應的管理人員進行調換。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培訓效果,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對現代化的教學培訓方式進行充分利用,如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3結語
在我國,社會保障管理人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促進社會保障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建設,首先要更新觀念,其次要建立統一的執業標準制度,規范錄用和考核制度,再者要加強培訓工作的開展。
作者:張晶 單位:吉林大學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處
參考文獻:
[1]周考斌.推動兵團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J].兵團建設,2011(23).
[2]科學發展開拓創新務實高效——曲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風采[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2(10).
[3]王洪春,張婧潔.十七大以來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的里程碑式發展[J].領導之友,2012(10).
[4]傾情民生凝聚人才創新創業——濟寧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事業再譜新篇[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2(09).
[5]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J].四川勞動保障,2012(12).
- 上一篇:縣國稅局“十三五”時期工作規劃
- 下一篇:農委工會工作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