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問題與改進對策
時間:2022-04-20 11:24:45
導語: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問題與改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簡單說明了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并從籌集管理、撥付管理、運營管理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現存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工作實踐,針對性提出一系列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信息化
社會保障基金并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提取出國家把企事業職工交的養老保險費的一部分委托專業機構進行管理,確保其能夠保值增值。社會保障基金是維護我國退休職工生活保障的重要資金來源,因此必要落實嚴格、全面的管理工作,實現對我國國民穩定生活的有效維護。實踐中,需要持續性改進其中存在的問題,推動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升級。
一、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分析
第一,社會保障基金籌集工作的管理。隨著長時間的發展,社會保障的項目較為多樣,促使相應資金來源也有所不同,所使用的籌集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為了確保社會保障基金籌措環節的順利展開,落實對社會保障基金籌集工作的管理是必然選擇,也為后續撥付、運營流程的高質量進行提供基礎條件。第二,社會保障基金撥付工作的管理。主要依照國家相關要求對社會保障基金的分配、使用展開監管,確保社會基金得到合理使用,促使社會保障基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職能得到切實發揮。第三,社會保障基金運營工作的管理。主要依托對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的管理,實現保值增值,強化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的安全性。
二、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現存問題分析
(一)社會保障基金籌集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第一,籌集渠道方面的問題。就當前我國的基本的社保基金來源渠道而言,呈現出較為單一的狀態,國家、企業所負擔的擔子更重。雖然當前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項目中引入了個人繳費制度,但是個人繳費比例相對較低。同時,與國外相比,我國社保資金的籌集渠道更少,主要包括中央財政撥款(主要)、投資收益、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股權資產等等。總體來看,國家財政所負擔的壓力更大。第二,籌集標準方面的問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繳費型保險為社保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在當前的實踐中,應用的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模式為部分積累制,因此各個地區、部門、行業一般自行制定出基金的繳費方式、繳納基數及標準,不利于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的設定與推行。
(二)社會保障基金撥付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第一,社會保障基金支出明顯增大。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是我國社會的現狀,即便國家已經一定程度上調了退休年齡,但是在社會保障基金的撥付方面,已然面對著較為明顯的社保基金支出增大問題。《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中的內容顯示,至2023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7億;至205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這樣的情況加劇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基金所承擔的支付壓力[1]。第二,有效預算編制與監管的缺乏。在當前的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管理方面,存在著預算編制質量不高的問題,相關管理人員普遍認為不需要嚴格落實預算編制制度。例如,11月份普遍為基層社保基金預算編制的時間點,整個編制過程較短,未全面、深入分析歷史數據信息,難以保障預測繳費基數增減、基金收支增幅等參數的準確性。同時,在監管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優化,違背國家政策使用基金、隨意變更撥付標準等問題的發生概率較高,不利于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升級。
(三)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在目前的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管理中,風險管理力度與全面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就現階段的社會保障基金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來看,更多依靠工作人員的經驗,客觀上的判斷較為缺乏;沒有形成完善的風險管理技術平臺,風險準確有效評估工具不足,難以及時、全面、精準的實現風險識別及評估;風險評估與管理機制尚不完善。總體而言,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管理仍面對著較多的風險隱患。
三、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探究
(一)社會保障基金籌集管理問題的改進策略
1.積極拓展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源。在保留現有社會保障基金籌集來源(征稅、征費、自由籌資)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源展開拓展。實踐中,可以依托社會保障稅的開征增加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消除社保基金籌集渠道復雜、保障水平不統一等問題的發生,推動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實現進一步強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發揮出我國稅務部門人力資源充足、結構完善的優勢,降低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成本,也實現對拖欠、不繳與少繳問題的有效規避。另外,還可以結合現實情況引入特種稅收征收的方式,如征收特種社會保險稅、特種消費稅等等;積極發展民間籌資,如發行社會保障捐贈基金、社會保障專用債券等等,實現對社會保障基金的補充[2]。2.持續推動社會保障基金籌集向著標準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各個地區的社會保險費用繳納標準也所有不同。實踐中,應當著重統一社會保險費的繳納標準,以此確保不同地區的勞動者均可以獲取差異性更小的社會保障,并依托統籌層次的進一步提升,逐步發展至省級統籌、中央調劑,以此實現對個人繳納比例、單位繳納比例的統一,推動社會保障基金籌集不斷向著標準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需要注意的是,要選定合適的社會保障基金繳費率,避免社會保障基金承受能力降低或是加重國家、企業、個人負擔的問題發生。
(二)社會保障基金撥付管理問題的改進策略
1.依托財政投入的加大彌補支出缺口。參考不同省份的在職人員投保現實情況確定出中央財政對升級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貼補數量,針對征繳工作較為理想的省份,應當適當提升補貼比例,以此增強對征繳工作的重視程度,實現對社會保障基金來源的維護,并利用相應資金完成對社會保障基金支出缺口的彌補。在此基礎上,還要實施對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社會保障事業的展開、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另外,應當將新增加的支出應用于強化基層衛生以及公共衛生、實施城鄉社會救助等方面,維護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2.構建社會保障預算并加大監管力度。社保基金管理人員必須要切實認識到預算編制的重要意義,參考區域內的社會保障基金收支現實情況、影響因素、收支規模等完成預算編制[3]。同時,要切實維護轉款專用的實現,嚴禁將社會保障基金挪作他用。應當在編制預算的指導下實施預算執行,科學預測出社會保障基金長期收支的發展趨勢。實踐中,可以適當引入社會保障基金收支績效評價機制,發揮出預算編制在優化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結合現實情況與需求搭建起面向社會保障基金的考核監控系統、基金決策系統、執行系統,實現各項操作流程的相互協調與制約。應當進一步強化社會保障積極監管部門的獨立性,在不受任何約束的情況下展開檢查與監督工作,保證社會保障基金轉款專用,逐步推動收支平衡成為現實。
(三)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管理問題的改進策略
在完善風險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需要引入以下防控策略,以此降低社會保障基金在投資方面所面對的風險,具體有:第一,實施組合性投資,促使投資風險有效分散。實踐中,當證券投資占比下降的情況下,總體風險也表現出下降的趨勢,直至到達到某一程度后不再下降。第二,落實信息披露制度,推動道德風險下降。在此過程中,社保運營機構應當以每年一次的頻率向公眾公示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管理的現實情況(現金流量、收益等等);一旦發生重大事件(社保基金資產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必須第一時間向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通報相關內容;嚴格落實信息核查。第三,調整投資比例降低風險,并形成專業的、系統的風險控制機制。
(四)其他
1.著重落實信息化建設。搭建起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系信息化系統,推動基金財務管理信息化、電算化。在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系信息化系統的支持下,可以對外部關聯單位(醫院、稅務機關、銀行、勞動保障部門等等)的數據信息展開電子化處理,提升信息傳遞、處理的準確性以及速度,減輕相關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也實現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與時俱進。2.引入社會保險基金信息共享機制。積極搭建起資源共享平臺,整合有關民政、財政、衛生等領域的生育局信息,以此形成可以實現交換及共享的社保資源,促使社會保障基金信息化、數字化給管理成為現實。依托社會保險基金信息共享機制的實施,可以及時實現對重復性參保、冒領等問題的規避,并精準預測社會保障基金收支現實水平,為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升級提供支持。
四、總結
綜上所述,必要落實嚴格、全面的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工作,持續性改進其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對我國國民穩定生活的有效維護。在明確社保基金管理在籌集、撥付、運營方面的工作問題基礎上,通過拓展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源、依托財政投入的加大彌補支出缺口、完善風險管理及防控等策略的落實,推動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工作的升級。
參考文獻:
[1]宋緒男.基層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17(12).
[2]李凌.網絡環境下對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的思考[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4).
[3]張述惠.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存在問題與改進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7(30).
作者:邢超云
- 上一篇:社會保障支出地區差異性分析
- 下一篇: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