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旅消費回補的路徑選擇

時間:2022-06-30 10:44:21

導語:淺談文旅消費回補的路徑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文旅消費回補的路徑選擇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沖擊我國經濟,經濟增速下滑,經濟主體受困,金融風險加大,內外經濟失衡。為應對嚴峻情況,中央及時作出“六穩六保”工作安排,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提振文旅消費內需成為關鍵抓手。疫情發生時,正值春夏季文旅旺季的重慶市文旅市場遭遇重創,雖然重慶市相關部門已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開展了第五屆“文旅惠民消費季”和“文旅企業營銷創新補助計劃”等兩項重點工作,但短期內面臨疫情防控阻礙流通、文旅消費乏力等難題,中長期仍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產品供給、收入支出匱乏、消費環境氛圍提升等挑戰。目前,在疫情逐步好轉的有利局勢下,需凝心聚力,把握良機,長中短期結合分步實現文旅消費回補,促進文旅及相關產業企暖回溫。

一、短期刺激提振消費

充分利用當前提振消費既有政策紅利,立足重慶文旅業特點,盡快將當前文旅業發展倚重點以市外游客為主,短期內轉變為以市內游客為主,中長期市內與市外并重的局面,以填補受疫情影響長途流動受阻的文旅市場,并持續培育市內文旅市場紅利。(一)為文旅及相關產業企業紓困解難,“穩”“保”供給端。在落實文化和文旅部暫退旅行社服務質量保證金政策基礎上,各個區縣根據自身實際進一步加大對文旅服務及相關企業恢復經營生產提供財政補貼,適當調整繳納稅款方式,做好減息擴貸工作。支持企業穩崗,落實員工帶薪休假制度,適當延長企業社保緩交期。加強重慶文旅行業協會、餐飲行業協會、文化產業協會等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從綜合管理、游覽組織、公共衛生、購物娛樂、餐飲住宿等方面對疫情防控和有序開放制定相應計劃和標準。加強對文旅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保障和提升管理,盡力保障員工基本薪酬待遇,鼓勵跨行業人員交流學習,盡快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繼續嚴格執行員工疫情防控服務質量標準體系,為行業步入正軌作好準備。(二)加大市民文旅消費促銷補貼力度,提振需求端。在前期發放電子消費劵提升消費熱度已取得的成效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消費劵發放方式。將抽獎式發放改為普惠式發放,擴大消費刺激受益面。利用重慶市作為全國夜經濟榜首的有利局面,將文旅消費季真正打造為市民文旅消費狂歡節。結合各類人群消費習慣和重慶市文旅及相關產業發展的重點,精準設計不同時段(早市、午市、夜市)、不同品類的消費劵。消費劵可采取支付寶、微信等線上電子劵形式,也可由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社區、街道、居委會等線下發放(以適應部分中老年消費者習慣)。建立消費劵發放及消費大數據系統,監控統計發放成效。建議以各區縣為發放組織主體,根據區縣財政情況精準測算,就近組織,市級進行統籌,對開展消費補貼成效好的區縣進行獎勵補貼。

二、中期改革升級消費

中期宜進一步夯實前期市場培育成效,在鼓勵本地居民進行文旅消費基礎上,考慮重慶文旅及相關產業結構的重大轉型和產品的升級迭代,將發展重點逐步由頗受外地游客歡迎的傳統觀光文旅,轉變為觀光文旅與受本地市民青睞的休閑文旅、都市文旅、鄉村文旅、文化文旅等深度體驗類文旅并重。并提升文旅業智能化,網絡化發展水平和5G等新技術應用。(一)觀光文旅與休閑體驗類文旅并重。觀光文旅作為重慶文旅業發展的基礎和支柱,長期來看仍是重慶文旅業發展重心。但受疫情影響導致市外客源斷崖式下降,亟需開發休閑體驗類本地文旅市場進行彌補。積極設計開發休閑體驗類文旅新產品,重點圍繞親子游、休閑游、度假游、文化體驗游、研學游、康養游、郵船游等品類,深度整合資源,加大細分市場研發,推出3個左右拳頭產品,結合消費劵發放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引領重慶本地休閑文旅熱潮。(二)鼓勵企業和服務轉型升級。鼓勵傳統文旅及相關服務企業積極開發線上產品和服務,充分利用疫情下科技和文旅加速融合的契機,積極推動數字文旅和相關產業發展壯大。鼓勵更多的文旅消費場所提供數字在線展覽資源,支持文旅景區開發VR和AR服務功能。支持文旅相關全產業鏈企業間資源共享、服務互補,在靈活用工、業務協作等方面進行線上線下全方位合作。進一步提升文旅大數據應用能力,構建區域、行業、企業間文旅信息流通、數據共享的協作機制,加大數據支撐、信息和數據挖掘利用力度,形成快速游客移動和偏好追蹤反饋系統,實施數字整合和精準營銷。(三)創新產品和服務內容形式。以直播化、短視頻等為抓手,創新文旅營銷傳播推廣模式,在前期“網紅城市”和“網紅景點”成功經驗基礎上,開發符合本地消費者喜好的網紅產品。積極開發富有重慶地域特色的數字化、智能化、虛擬化“云文旅”“云展覽”產品,加速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在文旅行業的應用,促進線上虛擬游覽宣介和線下現場游覽體驗融合發展。加速全市、各區縣和景區IP化改造,通過線上IP加強故事傳播分享與網絡營銷,線下依托現有資源或新創資源打造主題空間,將IP內容場景再現,將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游覽項目及相關文創產品,實現文旅融合發展。加快旅行社兼并重組步伐,加強旅行社研發投入和水平,為游客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文旅產品,加快發展具有重慶特色的無線智能文旅、生態文旅、健康養生文旅、體育文旅、民宿露營等新興業態,并促進其融合發展。

三、長期涵養消費氛圍和環境

提振文旅消費是系統工程,建議從收入和休假制度設計,拓寬文旅消費的時空和能力,從規劃制定入手提升長期可持續發展水平,從法律和政策層面為文旅消費發展保駕護航。(一)提高市民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市民文旅消費信心和預期。出臺相應政策逐年穩步提高中低收入市民勞動性收入,保障合法財產性收入,使其增幅與重慶市經濟發展增速持平;持續推動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實現農村居民全域脫貧和穩步增收,充分釋放農村消費巨大潛力;進一步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及低保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籌資機制,建立以社會保障費(稅)為主體、以財政補助和其他多渠道籌資為輔助、穩定可靠的社會保障籌資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服務和管理體系,擴大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二)適當延長市民閑暇時間,完善帶薪休假制度。在目前國務院開展“4.5天工作制”試點工作基礎上,結合重慶實際,出臺工作改革方案,針對不同人群進一步推動年休假、帶薪休假、錯峰休假、加班最高時限等舉措落實,切實保障和提升市民法定休息休閑時間,為文化和文旅消費擴大空間和時間。(三)盡快制定提振文旅消費中長期規劃。出臺中長期規劃為文旅消費可持續發展厘清路線。明確發展重點領域、主要任務和發展階段時間節點。主要從關注加強政府扶持舉措、提升重慶市民文旅產品消費、加強傳統品類文旅消費、構筑新興文旅消費、加大財稅金融的助推、構建文旅消費統計評估監督,提升重慶文旅及相關產業內生動力,促進重慶文旅消費大發展。(四)出臺文旅消費相關法律法規,營造良好文旅消費市場氛圍。盡快出臺《重慶文旅消費和文旅產業促進法》《重慶文旅市場管理法》等地方性法律,爭取在省級文旅立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對現有關于文旅市場監管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進行梳理,增強法律效力、執行力;出臺保障文旅產品和服務品質的行業規章制度,保障文旅消費的持續健康增長;整合各要素的積極合力,監控文旅消費各流程的有效運轉,促進文旅消費供需平衡。嚴格加強后疫情時代的消費領域誠信建設,加強市場監管和社會監督,維護良好市場消費環境。(五)提升文旅消費領導合力,出臺促進文旅消。費增長一攬子政策建議在現有旅游經濟發展領導小組上,以市文旅委為主體,各級文化場館、市旅投集團、市文旅行業協會、市餐飲行業協會等相關機構為執行單位,組成重慶市提升文旅消費領導小組,以適應文旅消費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盡快出臺后疫情時期促進文旅消費的一攬子政策文件,使文旅消費的管理、協調、優惠等落到實處。

作者:劉容 單位:重慶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