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化建構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5 11:44:00
導語:女性文化建構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女性媒介的產生和發展本身就是文化的產物,它在成為文化一部分的同時,還在社會文化系統中構建了一種新型的文化,即女性文化,這種文化顛覆了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的嘲笑和貶低,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展示新時期女性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風采,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文化中女性的認識。
關鍵詞:女性媒介文化話語重建
女性媒介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是女性要求表達自身需求的產物。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女性在主流媒介中“缺席”的現象十分普遍。1996年3月,婦女傳播監測網絡對我國最具權威性的八家報紙的新聞版進行了調查,發現對女性的報道非常少,其中涉及女性的僅占11.19%,而涉及女性問題的比例更低,出現在主流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也多是以家庭性的角色為主,把女性滯留在傳統性輔助性的角色當中,忽視了對女性個體所表現的其他方面的才能和豐富個性的報道,進一步強化了女性角色的定型化和模式化。女性在主流媒介中的邊緣地位決定她們不可能在其中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表達空間,她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真實反映女性生存狀態,洞察女性心理并傳播女性文化的媒介,女性媒介就是應女性需求而產生的,它以女性的視角去觀察事物,反映女性獨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展示女性的風采,發出女性自己的聲音,讓人們意識到這個世界不光是男人一人的世界,不光是有男性粗糲、堅硬、喉結上下竄動翻滾的聲音,這個世界是男女共同的世界,還有女性那纖柔、細膩、充滿彈性和質感的聲音在堅忍不拔地響著,女性媒介成為傳播和構筑女性文化的一個重要空間。
女性話語的建構
“話語”一詞除通常認為的言語形式之外,還有人類生活中的一切規范形式的意思,如福柯的權力話語,薩義德的東方后殖民話語理論都是從一切生活中的規范形式入手,從這兩個層面來看,話語屬于文化領域的范疇。在當前已有的文化傳統結構中,男性操縱了話語權,制定了人類生活中的一切規范形式,女性生活和存在于男性所創造的菲邏格斯中心主義文化陷阱中,處在話語的邊緣地帶。西方女性主義學者認為,女性要從男性文化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就必須解構和顛覆男性話語,取得自己的話語權。過去,我國女性文化一度缺失就是由于沒有自己的話語系統,被男性統治的語言所壓迫,隨著我國女性媒介的興起,它主動承擔起了建構女性話語的使命,為構筑女性文化做出了貢獻。
首先,提供了建構女性話語的場所。在主流媒介中,媒介話語是以男性話語為主,女性話語在男性話語的霸權下處于弱勢地位,受到普遍壓抑,女性媒介的到來,為構建我國女性話語提供了條件。在女性媒介中,它不同于以往媒介,它把目光轉移到對女性這一群體的關注,報道內容以女性為主,反映女性的生存狀態和價值觀念,這在客觀上為女性營造了屬于自己的話語空間。目前,我國女性媒介種類繁多,它滿足了不同年齡、職業、文化層次的女性的敘事要求,為她們提供了多樣的話語空間,就女性時尚類雜志而言,它的分類很明顯,根據女性受眾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對媒介市場進行細分,滿足她們不同的需求,從年齡段上分為花季少女、25歲以下、25歲到30歲,如少女雜志的有《青春一族》、《微微少女服飾》、《希望》、《瀟灑》等,25歲到30歲的有《媽咪寶貝》;從角色上分學生、職業女性、家庭主婦、孕婦等,如職業女性雜志的有《職業女性》,家庭主婦的有《好管家》、《好主婦》等,從內容上分,有時裝、化妝、健美、家居等,如《世界服裝之苑》、《中國化妝品》、《健美女性》等,這些不同類型的女性時尚類雜志為我國不同層次的女性群體提供了話語場所。女性媒體的出現,讓我國女性話語突破男性話語的包圍圈,再次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再者,解構了男權話語的體系。目前,從我國主流媒介的內容上分析,男權話語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將女性物化、對象化,約翰•伯格在《看的方法》一書中針對廣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這一觀點,①“男人看女人,女人看著她們自己被看,這不僅決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系,而且決定了女人和她們自己的關系,女性自身的鑒定者是男性,這樣她就成為了一個對象,主要是一個視覺對象:‘一道風景’。”這段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在男本位視覺文化中,它的特質是把男性和女性置于“看/被看”的模式中,女性成為男性目光中的審美對象、觀賞對象,甚至成為男性欲望的投射對象,在男性目光的審視下,女性不再是完整的個體,只是作為被切割的“零件”,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審美活動中。第二種是將女性邊緣化,在主流媒介中,它往往以或暴露、或隱晦的方式復制著男女角色的陳規定型,構建“賢妻良母”的社會性別話語,把女性置于邊緣地帶。在報道中女性常以傳統角色的形象出現,要么是善解人意的妻子,要么是勤勞的母親,或是作為男人的玩物和附屬品出現在報道中,用詞也帶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把女性特征歸為“肉體的,非理性的,溫柔的,母性的,依賴性型的”,把男性特征歸為“精神的,理智的,勇敢的,獨立型的”,女性總是作為一個需要男性保護的弱者在媒介中登場,把女性看成依附于男性的“第二性”,這是對女性群體的歪曲性理解。
這兩種類型的話語是通過對女性主體性的剝奪來實現的,女性媒介從建構女性主體性這一關鍵口入手,傳播女性話語,解構男權的話語體系。第一,報道主體以女性為主。在從事女性傳媒業的工作人員中,女性占主流,無論是編輯還是記者,都以女性為主,這顛覆了以往傳媒業中以男性為報道主體的傳統,確立了女性在女性媒介中的主體地位,讓她們擁有了媒介定位、選題、報道風格等一系列的自主權。女性以自己的價值體系去觀察和理解事物,確立媒介的主旨和風格,服務于女性,使一度被壓抑的女性話語再度釋放。②肖瓦爾特說過,體驗是女性生活中和藝術中的價值源泉,因為她們是女性,她們才經歷了那些特別的女性生活,讓她們有其特別的觀察問題的方式和特別的體驗事物的情感方式。女性媒介因報道主體以女性為主,它在報道角度、報道內容、報道風格等不同于以往的媒介,呈現出女性特色,以女性視角去觀察世界,并出現了“女人散文”這樣具有女性特質的文體,女性以一種自語獨白的方式述說對社會的知覺、對生命的感悟以及對宇宙的思索等,如“不要刻意做女人”、“你自己是不是一棵樹”、“離婚沒有什么不好”等這些類似的話語在現代女性媒介中經常可以看見,這些話語無不折射出一些現代女性的觀念。
第二,報道內容以女性為主。在女性媒介中,女性出現的頻率、被引用的頻率和被拍攝的頻率遠遠高于以往媒介,女性成為媒介關注的焦點,女性報道占據了大部分版面。女性媒介以女性為中心設置了一系列女性欄目,反映女性生活和女性存在的問題,如《中國婦女報》開設的“女性與社會”、“今日女性”、“婦女論壇”等欄目,《新女報》設置的一些“大視角”、“女贏家”、“開眼界”等版塊都是圍繞女性主題展開的,讓人們了解女性在社會各個領域的生存狀態以及女性自身。再從報道女性的內容來看,女性不再
[page_break]是以男性附屬品的形象出現,報道的內容也不再局限在婚姻、家庭、美容、娛樂等方面。女性媒介不僅報道女性在私人領域中作為妻子、母親等角色的形象,還報道女性在公共領域中作為多種社會角色的形象,展現了女性的社會、家庭、個人的三維立體人生,解構了以往媒介中的“賢妻良母”的社會性別話語,重建了女性話語,讓人們對女性有一個完整的解圖。“賢妻良母”作為男權話語的一部分,是對女性形象、性別角色的塑造過程,它讓女性模仿這個形象創造自己,使之永遠成為“第二性”,在這一話語中,女性的主體性喪失殆盡。女性媒介在報道女性過程中,女性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出現在媒介中,即使是在報道美容、家庭、娛樂等方面同樣的題材時,也與以往媒介不同,力圖表現女性的自主意識,傳達女人是自己主人的觀念。如時尚雜志在表現女性美時,是以主體的姿態認識自我最原初的構造和特質,從各個方位大膽的展現并挖掘女性美,使女性成為自己的審美主體。
女性文化的重建
女性文化在男性話語的霸權下一度失落,隨著女性媒介的興起,女性主體地位的確立,這無疑為重建女性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女性媒介從關注女性那份獨有的經驗入手,構筑了女性的文化空間,本文將從生命文化、情感文化以及審美文化等三方面來論述女性媒介對女性文化的重建。
首先,女性媒介宣揚了生命文化。女性是生命的直接創造者和養育者,生命的生產和養育在女性的生存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使女性對生命有著本能的熱愛,從而形成了女性獨特的文化意識和文化心態,因此,生命文化是一種女性文化。在主流媒介中,女性位于邊緣地帶,從女性的自然存在到社會存在以至精神存在,都處在“被人用”和“被人看”的角色地位,女性主體生命的涌動、生命的體驗以及內心的情感得不到應有的表現,女性文化一度成為片面的生殖文化和性役文化。女性媒介作為女性的話語空間,它用大量的報道和攝影鏡頭去表現出女性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對抗男性文化對生命的機械化、工具化以及形形色色的物化,如《中國婦女報》對唐勝利為捍衛貞操跳樓這一事件的報道,它呈現與其他媒介不同的視角,一般媒介對這一事件持肯定態度,大力贊揚唐勝利這一舉動,而《中國婦女報》從女性主義的立場出發,對男性文化中這種性役文化進行批判,呼喚女性珍惜自己的生命。生活時尚女性雜志卻從女性自身生命體驗的角度,以“小女人”散文的形式去表現女性對生命的感悟,或表現為傳統觀念下女性所承受的職業、家庭雙重壓力的痛苦、煩惱和憤怒,或表現為人妻母的自豪和快樂,或表現為個體面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心情等等,這些都體現出女性對自身生命存在和生命價值的追尋和重新確定。
再者,女性媒介表現了一種的情感文化。③“作為生命的創造者,女性最早體驗了人類最原始的情感——母性的情感,這種情感的刻痕作為女性文化的一種原型,經過世世代代女性的重復和遺傳被保存下來,并且衍變出不同的情感形態,從而構成了女性文化的情感性特征。”,情感文化是女性文化的一種,女性的自然潛質是崇尚情感的,但由于長期以來男性話語的強大覆蓋,作為女性文化主體的女性本身無法言說自己,無法真實而深刻地表露內心豐富的情感和體驗。女性媒介從滿足女性的情感需求出發,把觸角深入到女性內心,報道女性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擁有的各種體驗、喜怒哀樂,反映女性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情感話題”成為女性媒介永恒的話題。各類女性媒介從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反映女性的情感生活,并與其進行情感溝通和交流,引導女性健康的情感生活,宣揚一種女性的情感文化。如《中國婦女報》設置的“婚姻與家庭”欄目是通過報道現實婚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來引導女性正確對待自己的情感生活;生活時尚類雜志則以“心靈密友”的身份給女性開辟了一個真誠而自由的世界,讓女性在其中傾訴衷腸、洞悉生命、關懷自我、體驗生存等,使女性那種崇尚情感的特性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填補了過去文化中的情感空區,使女性文化中的情感潛質得到張揚。
最后,女性媒介重建了審美文化。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父權制控制之下的女性,其主體身份的被剝奪與女性的客體化趨勢是同時進行的。從美學意義上而言,處于這樣一種境遇的女性,既是審美主體又是審美客體,深深地滲透在女性的審美意識之中,使之處于一種兩難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女性美僅表現為一種男性文化視角的審美觀感,女性對美的主觀感受被完全忽略了。當前,在主流媒介中,它宣揚了一種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化,以男性的審美尺度對女性身體各部位進行塑造,并為此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標準,讓女性按照這一標準對自身進行改造,使之再度淪為男性被看的對象。在男性眼中女性身體各部位的標準是:腿要修長、豐富而健美,手腕要纖細而柔軟,前胸要豐滿而隆起,肌膚要白皙而光華,男性在對女性容貌和身體的期待中形成了對女性的一種控制,女性失去了自己的審美主張,女性的審美文化一度沉寂。女性媒介,尤其是現代女性媒介對女性審美文化的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版面設計上獨巨匠心,與其他媒介區分開來,展現女性媒介的特色,體現女性的審美視角。如女性時尚類雜志在圖片處理時一個重大的特色就是采用了“出血版面”,即將一張圖片或插圖占滿全版,四周不留空白邊,或占有部分邊白位置的版面,這樣美術設計的理由是為了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獲取讀者的注意或產生美感。此外,女性時尚類雜志在色彩運用方面也非常出色,它是女性審美文化的具體表現,通過色彩的搭配,使媒介的版面變得鮮艷生動,富有美感。④研究表明,顏色細胞是由x染色體所決定,女人有兩個X染色體,因此有比男人更多的視錐細胞,女人能更細致的描述和分辨顏色,在色彩運用方面比男性更豐富多彩。如《世界時裝之苑》雜志的封面以紅色為主要色調,突出女性的熱烈奔放,《瑞麗》雜志的封面以天藍色為主要色調,突出女性的純真可愛,不同類型的女性時尚雜志通過對色調的運用來強調媒介的定位,吸引女性的目光,這也是女性媒介的特色之一。再者,在報道內容方面,女性媒介以女性的身體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女性既作為審美主體又作為審美客體,以女性的視角去塑造各種類型的女性形象,展示女性美,張揚女性的審美文化。如在女性時尚類雜志中,把對女性身體的表述推向了極至,它突破了傳統文化對身體采取的壓抑態度,用大膽的手法對女性身體進行了大力的開發,通過服飾、美容等方面來裝點女性的身體,展現了不同氣質美的女性,而且還幫助女性根據自身的特色來打造完美的自我,展示不同的個性美,時尚雜志在引導女性美的同時,張揚了女性的審美文化。
注釋:
①陳陽《性別與傳播》,載于《國際新聞界》,2001年第1期
②李建盛《女權/女性話語:一種性別文化政治學》,載于《北京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
③禹燕著《女性人類學》,東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75頁
④羅慧蘭著《女性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頁
- 上一篇:公司股利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論文
- 下一篇:市社區商業發展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