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在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作用透視論文

時間:2022-12-22 02:08:00

導語:鳥巢在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作用透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鳥巢在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作用透視論文

論文關鍵詞:鳥巢;視覺形象;奧林匹克文化;文化傳播

論文摘要:奧林匹克視覺形象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標志和藝術表達,在傳播奧林匹克文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建筑的視覺認知和視覺感受而言,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地標性建筑的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以它特有的標志性、時間性和空間性的建筑藝術特點。無疑成為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物質載體和視覺形象,同時,“鳥巢”對傳播中華文化、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等都發揮了作用,為奧林匹克運動文化譜寫了新的篇章。

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落幕。與奧運相關的大型公共建筑鳥巢、水立方等體育場館都在奧運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體量巨大的建筑實體,國家體育場“鳥巢”以其特有的標志性、時間性和空間性建筑藝術特點,成為傳播奧林匹克文化不可替代的物質載體。

在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中,視覺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屆奧運會的經驗告訴我們,優秀的視覺形象會成為一屆成功奧運會的重要標志。往往奧運會結束后,視覺形象依然會繼續留在人們的心中,發揮久遠的影響。通常所說的奧林匹克視覺形象是指運用平面設計或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對奧林匹克理念與行為的全面反映和藝術性表達,這只是狹義概念的界定。而廣義概念的奧林匹克視覺形象是社會公眾通過各種媒介接觸到奧林匹克的理念、行為及設計傳達符號,是經過思維與情感的整理與分析而形成的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總體評價和整體印象。因此,無論是二維還是三維的造型藝術,小到奧林匹克標志、徽章、徽記、獎牌、吉祥物、招貼畫、火炬,大到奧運場館、奧運公園等,奧林匹克的視覺形象范圍廣泛,形態豐富,影響巨大。

對奧林匹克視覺形象關注較多且研究較為全面、系統的是王軍博士。她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奧林匹克視覺形象的歷史研究》一書中。書中著重對奧林匹克視覺形象的發生、發展和演變成因、規律以及奧林匹克運動和藝術與設計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但是,因其研究重點的劃限把奧林匹克視覺形象僅僅界定為二維的平面視覺形象的范圍,而對更具沖擊力和影響力的三維乃至四維的建筑場館視覺形象幾乎沒有涉及。本文基于“鳥巢”的視覺形象,以建筑的視覺認知和視覺感受為視角,分析奧林匹克視覺形象在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中所起的獨特作用。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視覺形象是通過傳播發揮其功能的。“鳥巢”的視覺形象具有直觀的識別性和沖擊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的空間,它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對奧林匹克文化進行傳播。其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主要體現在奧運前、奧運中和奧運后幾個不同的階段。

1“鳥巢”的標志性是奧林匹克文化的藝術表達

奧林匹克視覺形象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標志。歷屆奧運會的主體育場除了滿足奧運會競賽的需要外,都力求以藝術美感及文化風格,成為舉辦城市和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個時代標志和視覺形象。“鳥巢”以體量巨大、多維的視覺形象,恰似一座由建筑變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雕塑”作品.為北京奧運會樹立了一座獨特的標志,是奧林匹克文化的藝術表達。

“鳥巢”是一座造型別致、獨具匠心的奧運場館。其視覺形象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鳥巢”形象完美純凈,外觀即為建筑的結構,立面與結構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各個結構元素之間相互支撐,主體建筑以鋼結構析架成“鳥巢”結構,空間呈巨型馬鞍橢圓形。它地勢略微隆起,如同巨大的容器。高低起伏、波動的基座緩和了容器的體量,而且給了它戲劇化的弧形外觀。“鳥巢”采用中國傳統文化中鏤空的手法和陶瓷的紋路,色彩燦爛而熱烈,與現代先進的鋼結構設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鳥巢”以其藝術性與功能性的高度結合,在滿足奧運會體育場館所有功能和技術要求的同時,空間效果既新穎別致,又簡潔典雅,給人留下與眾不同的印象,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標志和藝術表達,從而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創造了獨特的窗口和平臺。

中國是東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木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的舉辦,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對話。建造在古老文明的中華大地上的“鳥巢”,以其富有東、西方智慧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體育建筑和獨特的視覺形象,給世界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由皮埃爾·德·顧拜旦提出的奧林匹克文化以一句格言和口號“更快、更高、更強”為人們所熟知,“和平、友誼、進步”是奧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奧林匹克文化和精神強調文化差異的容忍和理解,強調相互了解、友誼和團結,強調競技運動的公平與公正。奧林匹克包含的這種自我挑戰精神和公平競爭精神構成了當代人類自我完善和社會交往的基石。

奧林匹克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以西方文化中占核心地位的競爭理念,哲學基礎是強調個人的單主體性思想。而集中代表東方文明的中華文化精神,其思想精髓是和諧理念,哲學基礎是強調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互主體性思想,突出的是一個“和”字。在“鳥巢”的各種文化活動及其賽事,不僅追求“更快、更高、更強”,而且賦予了“更真、更善、更美”的新的內涵,追求和平、和睦、和諧,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文化精神。

奧運會是奧林匹克文化的一種活動形式,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體育競技的范疇,奧運會中的體育建筑設施特別是主體育場則是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重要載體。“鳥巢”使奧運會這一盛大的的世界性節日,成為喜慶而歡樂、自由而和諧的場所,續寫了奧林匹克文化的新篇章。

2“鳥巢”的時間性是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過程

建筑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鳥巢”的時間性是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過程。“鳥巢”以其時間的“流動性”,對奧林匹克文化進行“線”的傳播。傳播是一種傳達、交流、聯絡的方式,以各種符號的信息意義,通過傳播的過程和渠道,產生傳播的效果和作用,是一個完整的行為過程。“鳥巢”作為建筑藝術所構成的綜合媒介的存在具有傳播功能。

以下兩個事例可以說明“鳥巢”對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及其過程。

其一:國家體育場方案的征集與設計。“鳥巢”對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在設計方案征集階段就已經開始。“鳥巢”是第一個進人建筑設計程序的北京奧運場館設施。

2002年10月2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奧運會組委會授權,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中國國家體育場的建筑概念設計方案。經過資格預審和正式競賽兩個階段,截至2002年11月20日,有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日木、加拿大、瑞士、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的14家設計單位進人正式的方案競賽。

2003年3月18日,在參與競賽的全球13家建筑設計公司及設計聯合體的13個設計方案中,評審委員會選舉出3個優秀方案。在此基礎上,評審委員會推選“鳥巢”方案為重點實施方案。同時,為征求公眾意見,競賽組織單位又將全部13個設計方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公開展出。展出歷時6天,征得觀眾投票6000余張。表現出觀眾與評委在相當程度上的認同。

最后,經決策部門認真研究,“鳥巢”最終被確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中國國家體育場的最終實施方案。這個由2001年普利茨克獎(被譽為建筑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士建筑師赫爾佐格、德梅隆與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方案,從中外13個競賽方案中勝出,被評委以壓倒多數票選為重點推薦實施方案,并獲得公眾廣泛好評。

以上國家體育場方案“鳥巢”征集過程和數據說明,由于國家體育場采用全球招標,經過征集方案、中外專家評審、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得到了國際國內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巨大影響。

“鳥巢”是中國改革開放理念的具體體現,充分展現出改革開放的中國融人國際大家庭的全球化姿態,體現了2008年奧運會提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主題口號。同時,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具體實踐過程。

其二:奧林匹克“火炬”的傳遞。本屆奧運會火炬傳遞的終極目標是“鳥巢”。火炬傳遞是奧運會的前奏,是僅次于奧運會木身的最重要的傳播工具,在奧運會主體育場圣火燃燒之前,火炬傳遞也在踐行著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使命。

在火炬傳遞的過程中,反映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國際性和廣泛的群眾性。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以“和諧之旅”為主題,以“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為口號,境外在五大洲(國家、地區)的21個城市,境內在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傳遞,并抵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傳遞時間為130天,傳遞總里程約13.7萬。公務員之家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傳遞路線展示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生機勃勃的建設成就以及13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成為奧運史上傳遞路線最長、傳遞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在傳遞活動中,傳遞了友誼與和平的信息,傳播了奧林匹克精神,點燃了人們對奧運會的激情。

3“鳥巢”的空間性是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場所

在“鳥巢”舉力、的本屆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是奧運會期間最隆重的儀式,也是全球最盛大的節日。奧運期間,作為木屆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全世界的眼光聚集在“鳥巢”。如果說“鳥巢”的設計和火炬的傳遞呈現著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過程和前奏,那么,奧運會期間在“鳥巢”的開、閉幕式及其多個賽事,就是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主要場所和舞臺。在“鳥巢”建筑這座凝固音樂的空間里,它更加直接地發揮著作用,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以開幕式為例,在“鳥巢”的大型文藝表演為全世界奉獻了精彩的視覺盛宴。宏大的場面之中,以古典的中國畫卷為整個表演的背景,通過炫目的舞臺設計,巧妙的段落銜接,演員精準的診釋和演繹,高度濃縮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體現了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從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四大發明,到書法、昆曲、京劇、國畫,從海上絲綢之路到現代“星空”,以史為經,以璀璨的文化遺產為緯,向全世界展現了中華5000年光輝燦爛的文明。焰火組成的巨型“足印”,沿著北京古老的中軸線從永定門、天安門到“鳥巢”,象征了古老中國到現代中國的歷史足跡,寓意深長。從某種意義上說,“鳥巢”成為人們的精神向往之地,成為木屆奧運會的象征,成為中國國家形象的展示舞臺。

“鳥巢”是奧林匹克文化的延續載體。隨著奧運會的結束和后奧運時代的到來,“鳥巢”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的使命也已經結束。奧運會后這里將成為人們廣泛參與文化體育、健身購物、餐飲娛樂、旅游展覽等綜合性活動的大型場所,并成為具有地標性的體育建筑和奧運遺產。其功能也許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是,它的建筑物體依然會在原址保留并繼續發揮作用。據新華網的報道,進入2009年春節黃金周以來,“鳥巢”“水立方”等一批新北京標志性建筑成為奧運會后旅游觀光的亮點。據統計,春節假期共有約8萬名游客參觀了這些奧運景點。

“鳥巢”是北京奧運會重要的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本屆奧運會漸漸遠離我們而去,“鳥巢”卻如同一座紀念碑,以它特有的存在方式矗立在人們的面前,其視覺形象依然會繼續留在人們的心中,發揮久遠的影響,它也將繼續傳播與延續著奧林匹克精神與文化。

4結語

國家體育場“鳥巢”,作為巨大的視覺形象,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木屆奧運會的特色和舉辦理念,以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為契合點,傳播了奧林匹克文化。奧運期間在“鳥巢”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f:世界真切地認識了一個歷史悠久、愛好和平、包容開放、發展進步的中國,展示了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

“鳥巢”視覺形象對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北京2008年奧運會是百年奧運發展中的一個環節,“鳥巢”也僅僅是2008年奧運會的一個體育場館,但它對于奧林匹克運動和我國的真正意義和價值,貫穿于籌辦、舉辦奧運會和奧運會后的各個階段。從這個角度看,“鳥巢”視覺形象無論對于我國和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發揮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功能,傳播奧林匹克精神、豐富奧林匹克文化內涵,均有不可替代的深遠影響和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