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科學合作困境與出路
時間:2022-09-28 10:18:01
導語:傳播學科學合作困境與出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探究活動為主的科學學習需要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些小組合作學習指向小組或者團體學習過程中,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達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幫助個體參與學習活動,提高課堂人際交流關系,形成合力,方便對學習目標的達成。
一、回眸當下科學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實然困境
1.形似神非,合作狀態百無聊賴
課堂上學生遇到小組活動,無論是討論形式還是合作實驗等,都只會聚在一起,看似是在認真進行活動,其實只是圖熱鬧。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只要隨機參與一個小組,就會發現他們的活動并沒有發揮群體合力。有的在閑聊,說著無關緊要的話,有的在看其他的內容,更有甚者還在吵鬧、搗亂。
2.強人所難,合作意愿片面呆滯
教師片面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一遇到問題就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希望集思廣益。這時本來愿意深度思考的學生就會“順坡下”,轉變了學習行為,將自己的思維模式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愿深究,阻礙了這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
3.華而不實,合作展示孤立無援
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表現在時間、空間、過程、內容、資源、結論等方面。上下課鈴聲并不是學習的起點和終點,小組合作學習也是相同的。許多課堂上需要將內容引向課外時,合作學習就成了擺設,形式化了。
二、基于信息傳播學視域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策略
1.建構優秀受傳群體,發揮群體再生活力
(1)自由結合的基礎上優勢互補。利用招聘的方式,讓學生從自身的能力和資源的應用出發,在結合學生自由應聘的形式下,組建自己的小組。教師完善小組間難以把握或無法滿足自由組合的個體,盡量讓小組之間的差異縮小。讓小組中的弱勢群體也得到引領,幫助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小組討論、交流時弱勢群體的鼓勵,積極動員這些受傳者不得不參與活動,動起來,遇到問題互相幫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2)動態化調整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受傳者經歷一段時間的合作學習后,在個體差異和心理變化過程中,出于對受教群體的影響,在信息傳播中總是會采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觀點或行為的心理。如果當個體的意見與他所屬的群體意見不一致時,迫于壓力,則更會傾向于群體內多數人意見保持一致,這種被迫也會造成受傳者的個性心理發生抵觸,容易引起脫離群體的想法。
2.捕獲合作最佳時機,喚醒個體暫存潛能
(1)觀察更注重信息的共享。自然狀態下的觀察一般指對觀察對象不施加影響下的觀察,學生在各自的觀察區域內對個體或觀察對象的感性認識。將這些認識轉化為圖畫,文字或者標本,利用自我認識的經驗判斷這些信息,并獲得信息的再處理,決定信息的供給能力和內容,達到合作學習的滿足。《蝸牛》這節課中對“蝸牛是怎樣吃食物的”“生活中蝸牛吃哪些食物”等問題,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滿足觀察的需要,學生必須用課外的時間進行。注重學生在課外所獲取的信息,鼓勵學生用畫畫、拍照等方式記錄下來。體會在活動中的發現與大家分享的快樂,也能客觀反映信息的準確性和科學性。(2)在實驗中求同存異。在教學《我們的小纜車》這節課時,小纜車在重力的驅動下移動,完成實驗需要合作完成。在改變重力的同時,關注小纜車的移動速度,通過計時器完成對相同距離的耗時,計算小纜車的速度。學生的操作基本都是口頭約定,協調多次實驗,又要嚴格控制實驗變量,對于實驗的人員要求比較高,馬虎不得。每個小組成員明確實驗要求,減少實驗的失誤次數,組長發揮出信息的控制能力,傳播演示到位,實驗誤區才會糾正。其他學生此時就是受傳者,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掛墊圈、放置小車,口令下達,計時開始,碰撞計時結束。記錄數據,整理多次實驗結果,并討論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信息的傳達緊湊而不失實效。
3.拓展傳播應用媒介,刺激信息加工通道
(1)多媒體技術為交流提供了方便。學生在收集數據或獲取觀察信息的過程中,都會采用必要的手段,而這些數字化資源方便了學生的感官認識,獲取信息更便捷,例如數字溫度計、數字光感儀、虛擬實驗裝置等。多媒體技術提供給小組同學的廣闊施展空間,在信息互通的前提下,音視頻資源,計算機的普及為他們操作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各種各樣的花》一課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是常用的方法。教師鼓勵學生應用手機、照相機拍攝相關的圖畫,制作圖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使用手機APP應用軟件,方便、快捷、直觀、新穎的展示方式,增強學生使用傳播媒介的能力。在準備的過程中,分析、制作、共享花的專題信息,讓組內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專題研究過程,有利于學生在課外獲取更多的科學探究活動機會。(2)讓網絡成為資源共享的橋梁。網絡包括各種局域網和國際互聯網,可以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可以利用校園網氣象信息,建立學生自己的科學網站。互聯網上存在著大量的科學方面的信息,還有一些較為新穎的科學項目,利用便利的網絡條件為學生的合作創造了溝通的渠道。微信、QQ等信息溝通媒體的介入,讓學生的交流變得豐富、生動、有趣。反思信息傳播學視域下小組合作的開展,有效地調整了學生學習方法得弊端,有利于學生課堂探究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科學核心素養的達成,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
作者:張慶 單位:太倉市榮文小學
- 上一篇:電視媒體技術在新聞傳播的應用
- 下一篇:傳播學下會展業發展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