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家庭劇主題選擇傳播學分析
時間:2022-02-25 03:47:56
導語:韓國家庭劇主題選擇傳播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電視劇敘事,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即“內容為王,敘事為先”。這句話簡明扼要地表達了電視劇的核心競爭力。2000年以后,韓國家庭劇席卷了整個東南亞,作為敘事內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敘事主題選擇的成功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韓國家庭劇的主題
文學、戲劇和影視藝術將主題理解為作品的“中心思想”“創作意圖”,或者是“關于什么”,是作者在作品中努力闡明的一種觀點、價值判斷。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韓國家庭劇更傾向于借由日常家庭生活及家庭關系的敘事,探討現代生活的婚姻、愛情和家庭倫理。當然,不同的韓國家庭劇中心思想可能各有側重,有的側重對人性善的謳歌,如《醫家四姐妹》《乞丐王子》等;有的側重于對人性惡的批判,如《壞女人,好女人》《妻子的誘惑》等;有的則是對當下韓國婚姻家庭制度的反思,如《媳婦的全盛時代》;還有的側重于家庭成員關系,如《家族之間何必這樣》《大家一起恰恰恰》等。但不管這些家庭劇的題材側重是什么,它們所傳達的意圖和價值觀卻基本一致: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懷和理解才是家族存在和幸福的真諦。
主題對韓國家庭劇的重要作用
好的故事是電視劇成功的一半,而好的主題則是好故事的靈魂,韓國家庭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主題的選擇。從創作的層面看,韓國家庭劇的主題意義重大。當把主題理解為“電視劇講述什么故事”時,主題在劇本創作過程中處于先導性的位置。同時,主題會超越故事和情節,成為對觀眾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存在。觀眾在觀賞電視劇的過程中,因為故事而感動,與主人公產生共鳴,進而改變對人生、家庭的看法,產生更為積極的應對人生的動力,這才是韓國家庭劇給予觀眾最寶貴的財富,也是韓國家庭劇對社會的最高價值。以宗族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家庭倫理關系是韓國社會的基礎,也是韓國家庭劇創作的源頭,韓國家庭劇之所以能夠走出韓國,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觀眾的歡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其所涉及的題材及其所傳達的價值觀與觀眾的“視覺期待”相吻合,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僅以中國為例,韓國家庭劇在中國傳播最早,數量也最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韓國家庭劇所涉及的婆媳矛盾、妯娌矛盾、姑嫂矛盾等在中國也普遍存在,人際關系的相似性以及生活方式細節的異質性,引發了中國觀眾的共鳴與好奇。韓國家庭劇所傳達的對真善美的歌頌,對親情、愛情的珍視和追求,超越了國家、種族和文化,為世界各國及地區人民所認可。
韓國家庭劇主題選擇的影響因素
韓國邊寫邊播的制播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韓國家庭劇的主題選擇必然會受到傳、受雙方的偏好、閱歷等因素的影響。編劇對主題選擇的影響。在韓國,編劇的收入和作品直接掛鉤,優秀編劇社會地位極高。由于沒有專門的審查制度,編劇的創作不會受到過多束縛,在作品的創作內容和題材選擇上,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熱情。編劇的社會經驗影響主題選擇。“文藝源于對世界的模仿”,編劇本人生活的直接經驗或者間接經驗成為劇本故事的來源或基礎。編劇樸志現接受采訪時說,之所以寫電視劇《銀河水》,就是因為“當時有很多家庭的女性,或者是母親,或者是妻子,或者說姐姐妹妹,都為家庭作出過犧牲”。編劇宋載正在接受采訪時坦言,他的《W兩個世界》就是從自己喜歡的挪威樂隊“A-Ha”的單曲《Takeonme》的MV中獲得的靈感。編劇蘇賢京則坦言,同事的死亡促使自己把死亡這一主題寫進電視劇。編劇的情感影響主題選擇。情感在創作中的作用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情感作為創作的原動力,二是情感作為創作的材料。如前面舉的例子中,編劇宋載正在采訪時所說的“喜歡”就是其情感的表達,是其創作的原動力;而編劇蘇賢京面對同事的死亡產生了情感上的觸動,這種情感作為編劇創作的材料,影響其主題的選擇。藝術創作中經常論及的“移情”即編劇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材料的結合,也就是說,編劇的寫作過程不僅僅是故事的講述,更包含著編劇個人的情感參與。對于韓國家庭劇來講,情感本身即主題,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都屬于情感的范疇。家庭劇之所以能夠對情感有著如此細膩的刻畫,很大程度上源于編劇特別是女性編劇細膩的情感體驗,而移情即編劇將自己直接或間接的情感體驗賦予故事的過程。編劇的價值觀影響主題選擇。雖然在韓國,一般將電視看作文化產業的一部分,特別注重電視劇的產業屬性,但韓國家庭劇也和其他形式的藝術一樣,是對世界的“一種審美掌握”。這一過程不僅涉及情感表達,也涉及作者理念的傳達;不僅是一種情感體驗,也是一種邏輯體驗;不僅是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一種文化和意識表達。中國歷史上一直有“文以載道”的說法,將藝術能否承載正確的價值觀,是否具有教育和啟迪意義作為評判藝術品優劣的標準。雖然這種標準在娛樂大行其道的現代社會顯得有些苛刻,但是優秀的韓國家庭劇所帶給觀眾的不僅是歡笑和淚水,還有對生活的啟迪與認知。編劇樸志現認為,編劇應該拋棄本能,理性地引導觀眾,引導社會。在《家族之間何必這樣》中,編劇多次通過旁白或者主人公表達了“親人和朋友是比世上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家人并不只是要共享血緣,能體會到愛的也是家人”等類似對人生的認知或評判。觀眾間接影響主題。大多數國家的影視作品,其創作過程對于受眾而言是封閉的,只有當整個藝術品完成之后,它才被呈現于受眾面前,觀眾只是欣賞者。但是,韓國電視劇邊寫、邊拍、邊播的生產制作方式為受眾參與并影響電視劇的主題以及內容提供了可能,觀眾在觀看電視劇后通過網絡等平臺及時向編劇反饋自己的意見和愿望,編劇則結合觀眾的意愿調整原有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觀眾不僅僅是家庭劇的欣賞者和消費者,也是生產者。觀眾的生活是主題的來源。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對于任何藝術創作來講,藝術家的創作素材來源于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與自己相關的生活,另外就是他人的生活。在這里,“他人的生活”既包括他人所親歷的生活本身,也包括對他人生活的描寫或者報道,許多作家從網絡或者報紙新聞中所獲取的素材大多是這種類型,除此之外,還有通過書籍、雜志、影像等多種手段方式呈現于藝術家眼前的各種經過了加工的“他人的生活”。對于韓國家庭劇創作而言,這里的“他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與觀眾重合的,換句話說,作者從各種媒體所獲得的對“他人”的認識恰恰是對觀眾的認識,對“生活”的認識,實際上是對“觀眾”生活的認識。因此,可以說觀眾及其生活的社會為韓國家庭劇的創作提供了多樣的主題來源。觀眾通過收視率間接影響主題選擇。韓國強烈的產業屬性決定編劇寫作的目的并不是要向觀眾呈現一個劇本,而是為導演呈現一個故事,一個開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礎。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作為投資方的電視臺,必須時刻考慮著以劇本為基礎拍攝的電視劇能否受到觀眾的認可,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收益。一個劇本選擇什么樣的題材,一是根據編劇本人的興趣,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考慮觀眾是否喜歡這個題材。收視率作為觀眾認可度的指標,直接影響著編劇主題的選擇和對人物命運的安排。有導演曾在采訪時表示:“電視劇通過大眾媒體傳播,性質所限,要時時考慮最多數觀眾的感受,要表現普遍的而非個性的思想與情感。”收視率對編劇寫作直接產生著影響,電視劇《媳婦的全盛時代》就因為2007年7月28日全國收視率達18.4%,大田地區收視率達28%,而決定由原來的30集延長至52集。觀眾通過與編劇的直接互動影響主題選擇。網絡時代,電視劇不僅是通過電視機播放的視聽節目,網絡也成為電視劇一個重要的播放平臺。并且網絡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其雙向表達。登錄韓國各電視臺的官方網站,都可以看到觀眾參與的入口,如“受眾意見”“收視感想”等類似的板塊,從劇本策劃開始就征詢觀眾的意見,觀眾的意見通過網絡傳遞給廣播公司、導演和編劇,并且體現在電視劇中。雖然,編劇基于觀眾的意見對劇本進行修改有出于對收視率的考慮,但是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這個過程中的積極因素,那就是編劇或者創作者為觀眾服務的態度。正如一名中國學者所言,“接受美學突出受者的另一面是對藝術創作施加壓力。凡是感受到這種壓力的藝術家,就能夠經常自覺地反思藝術創作對藝術接受所負有的重大責任”。從這個層面講,編劇和韓國家庭劇的制作團隊能夠認真選擇主題,通過網絡或者其他途徑傾聽觀眾的意見,并將觀眾意見落實到電視劇創作中,將電視劇的內容與觀眾的“期待視野”相適應,不僅有利于電視劇本身的完善,獲得更高的收視率,更是電視劇生產者責任感的體現,值得我們所有影視創作人員學習。
作者:羅娟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
- 上一篇:傳播學教學改革路徑探析
- 下一篇:跨文化傳播學構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