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媒體轉型研究
時間:2022-07-31 03:26:17
導語:電視新媒體轉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視新媒體是基于數字電視開展而構建的一種新媒體,其在發展與變革中實現了一定的創新,在起初的“泛娛”發展階段中,電視新媒體滿足了受眾的觀看樂趣與好奇心,但隨著電視新媒體的進一步發展,更加重視正確價值觀的傳播,作為受到大眾信賴并認可的媒體形式,電視新媒體需要實現由“泛娛”到“智娛”的轉型,以提高全民修養與素質為目的進行電視新媒體的創新,在能夠滿足受眾需求與節目創新的同時,為促進電視新媒體的健康發展提供動力。
關鍵詞:電視新媒體;“泛娛”;“智娛”
電視媒體的創新發展以能夠適應時展變化為基礎,在新媒體發展趨勢與時代背景下,電視新媒體的誕生是必然趨勢。電視新媒體覆蓋了數字電視、移動電視與戶外新媒體等多種形式。而在市場對于電視節目需求量增加,市場電視節目同質化嚴重,受眾審美與素質受到影響的當下,電視新媒體應發揮主流媒體的責任,引導受眾群體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斷尋求新的發展出路與發展形勢,創新電視節目,由“泛娛”向“智娛”轉型,實現電視新媒體的新發展。
1電視新媒體“泛娛”帶來的不良影響
電視新媒體與社會發展趨勢接軌,適應了市場需求,但也需要重視作為主流媒體必然引導市場做出一定的變化。電視新媒體創新發展階段一味適應市場需求,形成的“泛娛”給市場帶去的不良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3點。1)對電視文化形成的不良影響。電視新媒體作為主流媒體形式,其引導并帶動著許多小型媒體的發展,而一味適應市場的需求,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形式,難免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給電視文化形成了一種不利的發展趨勢,在迎合受眾需求的同時也形成了低級趣味。電視文化的“泛娛”發展與其自身主流文化形態、精英文化背道而馳,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在當前主流文化受到不斷沖擊的情況下,電視新媒體更應該做出改變,為大眾形成積極的文化形態,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克服“泛娛”形式,實現“智娛”轉型。2)對受眾形成的不良影響。電視新媒體的“泛娛”盡管在極短的時間內給受眾形成了娛樂形態,滿足了受眾的即時需求,但過度娛樂化是有很強的沖擊力的,其在受眾回顧、思考的同時會對受眾的思想價值觀念造成一定沖擊。因此過度的娛樂化對于受眾而言實際上是不利的,會侵蝕受眾的心靈,麻痹精神意志,電視新媒體作為主流文化形態,在娛樂元素基礎上,應緩解受眾的不滿情緒,使其能夠在社會現實主義中深入思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觀。3)對媒體形成的不良影響。電視新媒體的“泛娛”不僅影響了受眾與社會文化形態,對于其他媒體形態也形成了不良的影響,電視新媒體的“泛娛”在轉型上或許并沒有受到太多的阻礙,但相對于受其影響的其他媒體形態而言,一旦被大眾所接受,形成了文化經濟形態,那么很難有效進行改革與創新,而不同的媒體形態形成的影響不同,由電視新媒體“泛娛”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就形成了盲目擴大化,不利于其他媒體的健康發展。
2電視新媒體“泛娛”到“智娛”的轉型
電視新媒體在適應新媒體環境下需要進行創新,而起初這種創新一味適應市場需求與市場經濟,從而造成的電視新媒體的“泛娛”?!胺簥省毙问降拇嬖冢o電視媒體的公信力、文化傳播效力、宣傳教育功能等多個都造成了發展弱勢,這是電視新媒體創新化發展下的不良反應,也提醒著電視新媒體的發展應更加重視綜合性功能,而不是以單一的娛樂元素進行發展。因此在“泛娛”背景下,電視新媒體應及時轉型與升級,以“智娛”實現電視新媒體的創新發展。1)電視文化的創新發展。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實現了創新發展,能夠以電視新媒體形式形成新的文化發展形態,但電視新媒體的發展也不能夠脫離電視文化發展重要,即內容為主。電視新媒體實現由“泛娛”到“智娛”的轉型需要尊重電視媒體的主流文化形態,為受眾創造了能夠深入文化靈魂的文化形式,提高受眾的精神文化素養,在電視節目中傳播正確的文化觀念與價值觀念。傳統文化一度被人們認為是束之高閣的文化形式,而在電視新媒體發展趨勢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形式的結合很好的為人們普及了傳統文化中的多種元素,也提高了人們的文化素養。因此電視新媒體在轉型期間,想要由“泛娛”到“智娛”進行轉型,便需要重視電視文化的創新,例如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文化形式,提高受眾的文化認同感,以受眾情感依托、人生經歷與傳統文化背景相結合,以傳統文化形式感染、教育受眾,形成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效應。這能夠較好的改善大眾濫用傳統文化的現場,也能夠杜絕傳統文化受到曲解的娛樂化使用方式,真正實現電視新媒體“泛娛”到“智娛”的轉型。2)知識經濟與娛樂形式的融合。電視新媒體的“泛娛”是從娛樂形式上滿足了人們的即時性需求,但過度娛樂確實會給大眾形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電視新媒體的轉型升級上,需要在娛樂形式的基礎上形成創新。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人們更希望能夠找到正確的方式充實自己。知識經濟與娛樂形式的結合在電視新媒體的創新化發展中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前景,其在改善低級趣味的同時加入了“高級玩法”,滿足現代社會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也很好的將“泛娛”轉型為“智娛”。例如當前許多刑偵類影視節目,其很好的適應了許多人自身所缺少,但又愿意接受的知識文化,如《心理罪》的播出,許多與心理學相關的學生能夠在節目播出后根據自身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的解答,并以其中的知識文化形成專業知識的強化,而許多與心理學不相關的人群,也能夠在喜愛電視節目的同時積極學習心理學。這是電視新媒體帶來了新的文化形態,也是知識經濟與娛樂形式的整合,其通過知識元素推動了娛樂元素的大眾化,減少了娛樂同質化帶來了麻痹效應。再者如《奇葩說》這類辯論類的綜藝節目,也受到了大眾的歡迎,甚至許多公司、企業、學校、部門,都能夠將這種辯論形式與辯題形成內部娛樂活動,相較于虛無縹緲、低級趣味的娛樂形式,知識經濟與娛樂形式的融合不僅推動著電視新媒體的發展,也推動著人們自身知識素養與文化素養的發展。3)益智類娛樂形式的推廣。在電視新媒體中形成的娛樂經濟自然是受到大眾追捧的,但這種娛樂形式并不代表一定是不利的,過度娛樂帶來的弊端顯而易見,而如何在娛樂形式下進行深入創新,形成娛樂的新形態,推廣有益的娛樂形式也是電視新媒體應該重視并加以優化完善的部分。在當前人們對于娛樂需求較廣泛的社會背景下,多種娛樂形式應能夠得到推廣,電視新媒體想要實現由“泛娛”到“智娛”的轉型,可以通過益智類娛樂形式的推廣奠定基礎。在娛樂的基礎上加入益智類元素,能夠避免大眾的盲目娛樂,如當前許多探案類綜藝節目,《明星大偵探》等,其作為綜藝節目受到了大眾的極大歡迎,而在節目播出后,相關的論壇中針對案件的手法、內容都構建了新的關系網,在案件娛樂化基礎上也形成了新的說明,這是娛樂節目帶給大眾新的思考,也引導著大眾在娛樂基礎上建立思考,是益智類娛樂節目帶給人們全新的體現。可以說,益智類娛樂是電視新媒體娛樂轉型的一種方式,其帶動著電視新媒體由“泛娛”向“智娛”轉型,也推動著更多娛樂形式的產生,為電視新媒體提供更多的創新驅動力??偟膩碚f,電視新媒體由“泛娛”到“智娛”的轉型與升級并不是一次偶然行為,而是必然行為,這是電視媒體在社會變革與時代變遷下依舊沒有被淘汰的智慧,也是電視新媒體在轉型升級道路上必然需要經歷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較好的促進電視新媒體的創新發展,需要重視起“智娛”的積極影響。
3結論
電視新媒體是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受到人們極大關注的媒體形式,電視媒體本身也能夠以其主流媒體形式向人們傳遞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但受到新媒體環境的影響與媒體市場的競爭影響,電視新媒體在一段時間內的“泛娛”形式確實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無論是針對于受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是其他媒體形式,都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在電視新媒體發展與改革的背景下,其更加重視娛樂形式的創新,改善原有過度娛樂、迎合市場的模式,轉而以“智娛”方式創新娛樂市場,不僅較好的為受眾提供了娛樂新形態,還給受眾形成了新的文化體驗與精神需求,能夠在推動電視媒體創新發展的基礎上實現電視媒體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雅靖.智娛時代益智類節目的創新方法[J].傳媒論壇,2018,1(15):74-75.
[2]鄭曉玲,鄧若蕾,鄭惠欽.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傳播與版權,2017(12):98-100.
[3]呂懷瀛.全媒體環境下電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之路[J].中國有線電視,2017(10):1139-1141.
[4]朱潔.電視新媒體“泛娛”到“智娛”的轉型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7,3(18):68-69,72.
[5]林秀瑜,徐福蔭.媒介生態下教育電視新媒體互動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1):107-112.
作者:張楊梓 單位:常德市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
- 上一篇:城市音樂產業經濟發展幾點思考
- 下一篇:高校民族民間藝術本土化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