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發(fā)展研究
時間:2022-02-04 12:04:48
導語: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發(fā)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融媒體發(fā)展的背景
融媒體是指在信息時代,把廣播、電視、雜志、報紙等優(yōu)勢互補的不同媒體進行整合,從而形成的一個產業(yè)集團。隨著工業(yè)4.0概念的提出,當前社會已步入網絡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不僅僅局限于紙質期刊、報刊和電視臺等,微博、微信社交軟件,手機、門戶網站等都是獲取信息來源的途徑,因此電視、期刊、報紙等傳播媒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此背景下,伴隨信息時代的要求,催生出了融媒體[1]。這種態(tài)勢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將成為未來傳媒業(yè)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從2008年開始,默多克新聞集團中的部分分支機構,在電視、報紙中的廣告收入逐年大幅下滑,利潤驟跌,默多克認為這是由于新媒體的沖擊造成的。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發(fā)展速度超過傳統(tǒng)媒體,且呈現出。。領先的局面。傳統(tǒng)媒體受到時間、空間等傳播范圍限制,而互聯網等新媒體打破了這些壁壘。傳統(tǒng)媒體僅能提供相對有限的內容,而新媒體的內容卻能夠吸引廣大的人群。因此,新媒體對于傳統(tǒng)媒體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興起
2科技期刊面臨的機遇
2.1稿件管理平臺的變革。傳統(tǒng)的稿件管理工作主要以手工管理為主,而在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稿件管理平臺則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升級。例如,2015年葉火力與指揮控制曳編輯部建立了官方網站,并設置了網絡化稿件管理系統(tǒng),主要分為5個模塊,即刊物簡介、編委會、投稿指南、期刊訂閱和用戶專區(qū)。其中用戶專區(qū)又設有4個模塊,即作者登錄、審稿登錄、讀者登錄和編輯登錄。該網站的優(yōu)點在于不管是作者、審稿人、讀者還是編輯,所有的工作都能在網絡環(huán)境中實現。對作者來說,投稿時不再通過搜索電話或者發(fā)電子郵件,而是直接通過網站投稿系統(tǒng)投稿,同時作者可以查詢跟進狀態(tài),隨時了解所發(fā)文章的最新反饋信息,通過互動,增強作者的投稿熱情。這樣既宣傳了刊物,同時也便于作者投稿、查閱、跟蹤稿件。對編輯來說,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盡可能達到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的管理。網絡化稿件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一是加快了稿件周轉速度,縮短了出版周期,而且使投稿、審稿信息等更加便于統(tǒng)計和分析。二是擴大了投稿作者范圍,吸引了更多優(yōu)秀稿源,提高了刊物的影響力。2.2全新的用戶體驗。讀者通過期刊網站可以全面地了解期刊。對于不同專業(yè)的科技工作者,可以通過期刊瀏覽查看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及時把握該領域的研究方向,為科技工作者在學術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科技工作者可以下載期刊論文,進行深層次的研究,使高質量的論文更大范圍地得以傳播。隨著網絡的普及,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期刊編輯部建立微博、微信、公眾號,讀者通過關注,可以及時了解該領域的最新信息,讀者通過網絡平臺互動,可以實現讀者、作者和期刊編輯部的無線鏈接[2]。
3科技期刊面臨的挑戰(zhàn)
3.1數字化人才的需求。在以網絡化、數字化為主的新媒體時代,編輯不僅要熟悉出版流程,還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包括網站架構和維護、數據庫、美術加工、檢索、多媒體等。例如網絡化的科技期刊排版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科技期刊的排版方式,主要以模塊化風格為主。模塊化風格簡潔、清晰,這就需要吸納數字化編排人才。由于受到出版成本和人員編制的限制,因此對編輯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編輯部可以發(fā)揮現有編輯人員的特長,通過學習信息技術,使編輯人員逐步成為復合型人才,力爭讓每位編輯人員既精通出版專業(yè)知識,又熟悉數字化出版所需要的網絡技術。3.2出版和發(fā)行周期。信息時代使得信息傳播時效縮短,而傳統(tǒng)的科技期刊由于出版和發(fā)行周期較長,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讀者查閱信息時不必通過紙質期刊翻閱查詢,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引擎、即時通信等方式快速找出所需要的信息。這種方式大大節(jié)約了讀者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給讀者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種便捷,而是社會的一種變革。
4科技期刊融媒體發(fā)展的思考
融媒體對傳統(tǒng)科技期刊帶來的挑戰(zhàn)顯而易見,科技期刊若要發(fā)展應順應時代的主旋律,迎接挑戰(zhàn),轉型發(fā)展。下面以勵德窯愛思唯爾出版集團和中國石化報社媒體融合為例,對科技期刊的轉型發(fā)展做進一步探討。4.1全球最大的專業(yè)信息供應商。勵德窯愛思唯爾集團于1894年在英國成立,開始從事新聞用紙制造。之后不斷兼并重組,賣掉了雜志類、報紙類和大眾類圖書出版公司,并買進了STM類淵科學、技術和醫(yī)學領域冤、法律類、商務類和教育類的出版公司,同時,在電子出版方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科學與醫(yī)藥信息出版商,是紙質出版物轉化為電子出版物最為成功的出版商之一。在集團3萬名員工當中,有8000多人是專業(yè)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27%。這是集團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面。從2000要2013年,短短10余年時間,勵德窯愛思唯爾已經從一家傳統(tǒng)出版公司轉型為一家大型數字出版公司,2000年數字出版收入只占集團總收入的20%,2013年超過60%,2018年已經達到了80%。如果不算勵展這塊不直接與出版掛鉤的收入份額,集團數字出版收入占到總收入的85%以上。更重要的是,集團紙質出版收入每年都以5%的速度遞減。根據美國第三方機構PaidContent在全球跨行業(yè)進行的調查,勵德窯愛思唯爾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數字付費內容提供商,僅次于谷歌、中國移動、彭博通訊社[3]。在經歷了近500年歷史的紙本出版以及僅用10年就完成了從紙到在線數據庫這兩個階段之后,下一步將利用大數據提供決策,并向信息服務商邁進。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科研熱點、同行研究內容,如何獲得科研基金項目資助,學校科研產出數量和質量如何,有限的科研經費投入到哪個領域效率最高,機構和院系以及科學家和同行相比學術表現如何,要引進哪些人才等。4.2中國石化報社的融合發(fā)展歷程。中國石化報社起初是周報,從2002年創(chuàng)辦中國石化新聞網開始,中國石化報社在媒體融合的建設中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成為了行業(yè)典范。其主要從5個方面推進融合,即機構融合、內容融合、管理融合、平臺融合和經營融合。機構融合是對新媒體部門進行職能調整,將新媒體設為獨立的事業(yè)部,把一些分散的雜志和新媒體整合在一起,統(tǒng)一管理經營。利用各部門的人才優(yōu)勢資源,使紙質媒體迅速延伸到網絡移動媒體。內容融合是將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互補、交叉,梯度性全方位地報道。面對突發(fā)事件,誰能搶占時間報道,誰就能在市場中捷足先登。一方面,新媒體在時間上搶占先機,優(yōu)先報道,對廣大用戶形成吸引力。在需求體驗上,改寫成短話、音頻、視頻或者圖片等,以滿足用戶在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傳統(tǒng)媒體針對新媒體的話題進行詳細全方位的分析報道,使用戶對整個事件了如指掌。管理融合是指堅持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齊頭并進、共同發(fā)展的思路,制定并實施新媒體發(fā)展三年規(guī)劃,力爭創(chuàng)辦一流的新媒體,順應時代的潮流,大力發(fā)展網絡、手機、流動媒體等新興媒體,促進各類新平臺終端建設。在采編業(yè)務上實行統(tǒng)一指揮、策劃、協調、考核。平臺融合是指形成電子報刊、新聞網站、手機報、微博、微信等移動互聯網媒體,使用戶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種或者幾種方式獲取信息來源。經營融合是指以網絡團購、線下活動、媒體廣告、論壇活動等方式,積極地擴展媒體經營規(guī)模。
總之,在當今的信息時代,融過網絡平臺互動,可以實現讀者、作者和期刊編輯部的無線鏈接[2]。3科技期刊面臨的挑戰(zhàn)3.1數字化人才的需求在以網絡化、數字化為主的新媒體時代,編輯不僅要熟悉出版流程,還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包括網站架構和維護、數據庫、美術加工、檢索、多媒體等。例如網絡化的科技期刊排版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科技期刊的排版方式,主要以模塊化風格為主。模塊化風格簡潔、清晰,這就需要吸納數字化編排人才。由于受到出版成本和人員編制的限制,因此對編輯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編輯部可以發(fā)揮現有編輯人員的特長,通過學習信息技術,使編輯人員逐步成為復合型人才,力爭讓每位編輯人員既精通出版專業(yè)知識,又熟悉數字化出版所需要的網絡技術。3.2出版和發(fā)行周期信息時代使得信息傳播時效縮短,而傳統(tǒng)的科技期刊由于出版和發(fā)行周期較長,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讀者查閱信息時不必通過紙質期刊翻閱查詢,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引擎、即時通信等方式快速找出所需要的信息。這種方式大大節(jié)約了讀者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給讀者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種便捷,而是社會的一種變革。